“风吹新枝绿,奋起又一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迎来了成立六周年。近日,记者参加四川省税务局“媒体看基层”活动来到泸州,对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进行了实地走访。
自2017年挂牌以来,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积极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全力稳外贸、促发展,奏响了一曲又一曲川货出川、国货出海的航道凯歌。
一派繁忙景象的泸州港
从首创“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模式,大幅度提高退税效率、降低税收风险;到推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智能辅助申报服务”,有效压缩办税时长、提升企业获得感;再到设立自贸区税收服务和管理专业化团队,专注税惠利企、聚焦税务利民,税务部门为自贸区的建设送上了“催芽”的“及时雨”、注入了“破土”的“税动力”,营造了“生长”的“孵化园”,用真诚服务谱写了税企联动、齐心共创的发展佳话,彰显了“政企”“税企”之间同频共振、携手向前的决心。
税惠利企 送上减负“及时雨”
清代诗人张问陶眼中的泸州,已经是“只少风帆三五叠,更余何处让江南。”而如今的泸州,舟船盈江,千帆尽来,堪称“内陆江南”。泸州作为四川省唯一拥有国际水运、陆运双通道的城市,近年来,“铁水联运”的优势正加快显现。
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川滇黔资源富集区的水陆交汇点,泸州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泛亚铁路的重要枢纽之一,拥有四川及滇东、黔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自泸州中欧班列开通以来,泸州港凭借具备内河水运和铁路运输的优势,高效联通了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沿线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进出口企业到泸州通关。“对于大宗货物来说,水运是最优的运输方式,虽然时间耗费相对较长,但胜在成本低、运输量大,日益成为矿产、粮食等业务群的首要选择。目前泸州港不仅具有相对优越的水运条件,铁水联运也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把泸州港作为中转集散地,也同时作为集装箱存储与总装、大米加工和分销的重要基地。”四川泸州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介绍。
据了解,2023年1-3月泸州港累计完成综合吞吐箱量5.17万标箱,同比增长6.74%,实现营业收入2.67亿元,同比增长110.24%。而支撑着泸州港持续突破业务量、扩大港口建设规模的重要力量,来自税惠动能。
为充分缓解泸州港的发展压力,有效解决其后顾之忧,税务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聚焦惠企红利,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指导泸州港先后享受到了增值税加计抵减、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房、土两税”关于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绿化等用地实行的减半及免税等一系列税收“福利”。在企业税费减负方面,得益于税制的改革,特别是从2018年推出深化增值税改革措施,到2019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再到2023年减税降费政策的巩固和延续,2022年泸州港共减税近300万元,极大减轻了企业的税费负担,缓解了资金压力。
目前,泸州港正加大马力紧抓粮食、矿建材两大类核心项目群,推动“港、产、园、城”发展,加快推进“5G智慧港口”、泸州港物贸集散中心建设,预计总投资5.26亿元,存在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了解到这一情况,税务部门多措并举、积极响应,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企业纳税效率;到采用公众号推送、电话告知等方式指导泸州港务公司及时了解可享受的一系列税惠红利,为泸州港降低物流成本、减轻发展压力送上了一场“及时雨”。
服务助企 注入高效“税动力”
如果说源源不断的税惠红利让企业安心,那么无微不至的纳税服务则让市场主体倍感暖心。税务部门作为自贸区高质量发展背后的助推器,除了提供税惠红利以外,还致力于创新服务手段,让纳税变得更加精准、更加高效。
2020年12月,为排除自贸区企业的办税困难,简化办税手段,实现办税的顺畅传导,当地税务部门采取市、区“两级共建”“两级联动”的形式,于泸州市龙马潭区税务局罗汉分局设立自贸区税收服务和管理团队,汇聚全市税务系统金融、国际贸易、税收、海关、信息技术等领域人才,着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定制化、专业化税收服务管理。
截至2023年3月,泸州税务部门累计创新服务举措29项,含6项全国首创、8项全省首创,先后推出“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智能辅助申报服务”“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等一系列创新服务,成果惠及自贸区内多家大中小型企业,为自贸区的长足发展注入充足“税动力”。
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合盛硅业(泸州)有限公司不仅是川南自贸区内重要的市场主体,更是助推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然而,受疫情影响,近年来,合盛硅业面临着市场严重缩水、生产成本剧增等多重风险,不断叠加的经营压力让企业发展陷入低谷。正在合盛硅业困难之时,税务部门伸出了援手。“2022年,我们公司累计办理出口退税约398万元,办理免抵税款60余万元,近三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1933余万元。”合盛硅业财务部工作人员表示,受惠于“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服务,公司有效提升了办税效率、减轻了纳税负担,为企业进行生产设备和技术革新、开辟更广阔发展市场免除了后顾之忧。
“在市场环境、企业发展如此艰难迫切的时刻,税务人员主动和我们站在一起,并且为我们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让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渡过难关。”合盛硅业(泸州)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激地说到。
同样享受到税务团队精准服务的,还有泸州临港自贸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一家运营跨境电商的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其主营的澳洲红酒、母婴用品等广受市场青睐的商品供应均受到环境的剧烈影响,给企业生存造成极大压力。对此,当地税务部门积极评估企业状况,使泸州临港自贸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及时享受到包括留抵退税等一系列税惠红利,帮助企业尽早走出难关。
在积极开展制度创新的同时,税务部门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实施“放管服”等便民办税措施,通过定期走访问计问需,坚持“一企一策”,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税收服务和“套餐化”政策指引,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退税降费等惠企政策,为经济回暖赋能添翼。推动优化无纸化电子退税,提升出口退税效率,实现出口退税业务最快1个工作日办结,有效缓解企业资金流动压力。而电子税务局、微信公众号等技术平台的应用使得企业能够及时查收符合税务标准的税惠红利,增进税收服务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办税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企业节省办理成本。
要递交的文书材料变少了,享受的税惠福利却更多了;花费的路程和时间变短了,和税务系统的距离却拉近了。一个个制度创新、一项项服务优化的背后,都是税务部门聚焦活企发展、致力助企纾困的用心书写。
环境活企 打造营商“孵化园”
税收营商环境是广大市场经营主体最为关注的营商环境要素,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自贸区作为国家经济发展规划中破势而出的特殊经济区域,其中的诸多外企、专精特新企业等更需要依托“软”环境的优化,才能发挥出他们的“硬”实力。
一直以来,税务部门始终把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作为工作着力点,锚定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点,找准精准服务和适度服务的平衡点,以小切口为落脚点,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基层税收营商环境的“痛点”、“堵点”和“难点”,让纳税人缴费人缴税办事省心、省力、省时间。
“2017-2020年,公司在纳税时多缴了城镇土地使用税,在提交退税申请和相关资料后,税务人员按程序立即开展现场核查,及时帮助我公司办理了退税,从而稳定了企业的资金运转。”这段令人难忘而感动的回忆,至今让四川泸州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的部分负责人记忆犹新,“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对港口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自贸区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吸引了包括大米加工、集装箱总装等生产基地落户到泸州港周边,形成了稳定的货源,为泸州港扩大经营规模,提升了港口综合竞争力,打造长江上游航运贸易枢纽港提供了强劲的助力。
对此,恒力泸州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也深有同感。占地面积5000亩,总投资200亿元的恒力泸州产业园,是泸州建市以来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作为一家总部位于江苏苏州的纺织类产业,吸引恒力落户泸州的关键原因,就在于自贸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泸州港优越的地理区位。据四川恒力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介绍,政府对恒力泸州产业园的悉心关切和政策支持贯穿项目建设的全流程。去年,四川恒力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共计办理留抵退税约2.7亿元,这笔巨额资金也成为恒力扎根泸州、枝繁叶茂的重要养料。
在四川恒力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里,技术人员正在对成型的布料进行检查
下一步,税务部门将不断探索税收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税费服务之路,让税收营商环境之“优”,促自贸区主体之“活”,谋地方发展之“进”,打造“走出去”的大通道和“引进来”的强磁场,以持续的制度创新和服务优化,助力自由贸易试验区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刘洵言 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