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印度HCL公司18亿美金收购IBM软件产品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0 19:01

2018年12月07日(美国当地时间2018年12月06日)早晨9点左右,IBM官方网站上宣布了一个重要声明:“HCL Technologies to Acquire Select IBM Software Products for $1.8B”。

( https://newsroom.ibm.com/2018-12-06-HCL-Technologies-to-Acquire-Select-IBM-Software-Products-for-1-8B )

该声明涉及到IBM的如下七款软件将被HCL收购:

Appscan- for secur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BigFix- for secure device management,

Unica (on-premise)- for marketing automation,

Commerce (on-premise)- for omni-channel eCommerce,

Portal (on-premise)- for digital experience,

Notes & Domino- for email and low-code 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Connections- for workstream collaboration.



与以前我们所了解的IBM与HCL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投资于IBM Domino/Notes的消息有所不同的是,这次HCL公司是真金白银地进行了收购。也就是说,以后上述七款软件,将属于HCL公司。

同时,声明提到“HCL and IBM have an ongoing IP Partnership for five of these products”。也就是说,两家公司在上述某些产品上还将进行知识产权上的合作。

本文作者根据目前收集到的信息,以个人名义深度解读一下这次收购的原因、意义和影响。

印度的HCL Technologies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第一次听到HCL,读者可能都会陌生。但是提及印度的IT产业,熟悉IT的朋友都知道,印度IT产业在全球是有一定的分量的。他们多从服务外包起家,这几年已经开始向自主创新之路转型。

HCL公司是一家全球性IT服务公司,总部设在印度诺伊达。该公司提供多种服务,包括软件咨询,企业转型,远程基础设施管理,工程和研发服务以及业务流程外包(BPO)。目前,HCL已经在43个国家设有办公室,向各行各业提供服务。

HCL 公司是福布斯全球2000强,亚洲100强企业,印度上市公司前20强,入选2018年福布斯全球数字经济100强榜单(Forbes Digital 100),全球员工有120,000人,去年全球营收80亿美元。亿万富豪Shiu Nadar是HCL创始人。


HCL为何要收购IBM的软件?

这家印度公司,是一个有着悠久收购历史的公司。


上面的资料来自于维基百科,HCL真的没少进行收购,所以不足为怪。笔者在HCL官网上了解到,该公司一直在执行一个叫“Mode 1-2-3”的战略。这个战略把HCL公司的业务分为三种模式:

Mode 1——核心服务:为客户提供应用,架构、工程研发、业务流程再造等核心IT服务。

Mode 2——新一代服务:为客户提供数字化和分析、IoT、云服务本地化、数字安全和合规服务等。

Mode 3——产品和平台:依托与外部资源的知识产权合作关系,寻找全新的生意机会,包括目前与IBM在6个产品上的知识产权合作。同时也在自主知识产权上进行投资。


从上述战略来看,HCL确实正在从传统IT外包服务转型到更具有发展前景的为企业IT转型服务以及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道路上。笔者研究了HCL的2018年7月发布的财务数据,发现HCL的业绩确实一直都实现了正向增长。


从其发布的财务数据中,可以看到“Mode 1-2-3”战略中,每个Mode在收入中的比重。


仔细解读上面第二张图表可以看到,同期增长速度以Mode 3最高,竟然达到了11.7%;而Mode 3在业绩中的比重才11%。这说明Mode 3(产品和平台)最具有投资价值,它是HCL公司的业绩增长的最大推进器!

一家印度公司何以这么有钱去收购IBM这头大象的软件呢?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家公司的财务数据真得让更多的中国IT公司看到,什么叫把公司做大做强。


HCL公司连续6年的财务报告(单位:百万美元)

看到没有,利润!利润!利润!净利润竟然可以连续6年达到10%以上!中国上规模的传统软件公司,哪家可以做到这么牛?好像真没有。

在HCL公布给投资者的有关本次收购的分析报告中,我们再次看到了“Mode 2+3”在其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


在这份分析报告中,我们看到了本次收购的财务信息。


确切的收购金额是17.75亿美金(包括盈利能力支付部分);交易完成后支付约48%,大部分余额是在一年以后,也就是2019年12月份以后支付;主要通过内部应计费用和3亿美元的债务融资——这就是真的拿出自己的真金白银进行这次收购!

这次HCL赚得了一个为期一年的收购周期,这一年内足以完成对这些IBM软件体系的重组。而HCL付出的代价是:收购结束支付48%,等于自己一年净收益的一半;2019年年底,预计还要付掉自己当年净收益的一半。(根据上面连续6年的财务报告中2017年的净收入推测。)HCL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加强自己在Mode-3上的战略投资,为自己的业绩加速器增加新的引擎。

这次收购是否划算,到底会不会起作用,还有待时间考验。但是从目前看来,HCL所公布的Mode 1-2-3战略中,知识产权合作伙伴仅有IBM一家。所以,也只有从IBM购买知识产权的可能性。

“在过去的四年中,我们一直在优先考虑我们的投资,以发展诸如商业人工智能、混合云、网络安全、分析、供应链和供应链等领域的集成能力,以及特定于行业的平台和解决方案,包括医疗保健、工业物联网、网络安全技术、金融服务。这些都是IT行业新兴的、高价值的细分市场之一。因此,IBM在当今的这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相信,现在正是剥离这些精选的协作、营销和商业软件资产的时候,这些软件资产越来越多地作为独立产品交付。同时,我们相信这些产品是HCL强有力的战略选择,HCL有良好的定位来推动客户创新和增长。” ——John Kelly, IBM senior vice president, Cognitive Solutions and Research

因为IBM公司的战略已经从“软件和服务”转型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所以一大批作为独立交付的软件产品和平台会逐渐被剥离。而遇到HCL这样有诚意、有魄力的实力买家,是IBM这些软件产品的荣幸——与其被公司逐渐边缘化,不如另立门户去找到自己的江湖地位。

HCL这笔交易到底亏不亏?笔者看一点也不亏,前提是HCL真的能够利用IBM积累下来的市场品牌效应和客户群,把这些软件产品发展好。

这些软件产品的客户将何去何从?

笔者认为HCL不会是仅仅购买软件产品的源代码。购买软件产品的源代码其实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尤其是企业级软件产品。为什么?原因如下:

收购的软件产品中如果包含第三方授权(包括但不限于授权、专利、专有技术等),需要重新得到第三方的授权才能进行分发。例如这些软件里面肯定有Java授权的。

收购的软件产品中如果包括开源代码和技术,这些开源代码和技术要根据不同的开源协议逐一进行确认以免侵权。这些开源协议可多了,GPLv1,GPLv2,GPLv3,MIT.....

收购的软件产品中如果包括国家明令禁止交易的代码或技术,不得进行交易。例如美国政府就有对加密技术的出口限令。

收购的软件产品中如果包括国家限制交易的部分,购买方必须得到国家的交易许可。

收购的软件产品中如果与某些国家或组织签署过限制性出售协议(例如多少年内必须专有一部分产权),还要得到这些国家或组织的认可。


在解决这些知识产权问题的同时,在双方交易过程中还会涉及到现有客户的售后服务的问题。想起来都头大了。

对于HCL来说,最快速最简单的接收这些软件产品的方式是直接把IBM现有的团队连锅端过来,包括销售、市场、研发、售后、渠道。如果是这样,对于现有客户来说,人还是那些人,服务还是那些服务,只是换了一个名称而已。

笔者倒是非常希望看到下面三种情况,这样对于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来说,在心理上的接受度会高一些。

一、下策:产品与现有团队完全转移到HCL

如果是这样,现有客户可以不受影响。当然,如果心理上过不去,起码还有一两年的时间重新考虑是否再坚持使用这些软件。如果一两年之内看到这些软件的品质和服务不亚于原来的IBM,那也是可以坚持使用下去的。

二、中策:产品完全转移到HCL,IBM也可以销售和提供服务

如果是这样,IBM等于是一个销售商和服务商。这种模式也不是没有出现过,笔者所知道的就是IBM也曾经销售过Palm,这两年也卖Apple产品,还有IBM的全球咨询服务部门(GBS)一直都可以卖其它公司的产品。所以啊,凡是相信IBM服务品质的客户,依然可以选择这些软件产品。

三、上策:产品完全转移到HCL,HCL可以继续使用IBM品牌,双方在品牌上进行合作

如果是这样,对于市场来说,就是IBM对这些HCL的软件进行了背书,大家相信IBM的技术的品质和服务,对现有市场的冲击很小。对HCL来说,如果有IBM的背书,对自身的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都具有极大地吸引力。而对于IBM现有客户来说,在IT系统的软件品牌切换上的风险降到了最低。

HCL在全球都有分公司,依托IBM这些全球客户,可以快速实现该公司的全球化增长,对HCL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不管怎么样,这次收购交易已经板上钉钉了。客户也好,业务合作伙伴也好,都需要静观其变。希望读者还是能用正面的态度去面的这次转变。

最重要的答案来了——HCL会把这些软件“搞死”吗?

从前面的财务分析来看,HCL基本上需要连续两年动用净收益的一半来支付收购费用。这基本上是在用公司的现金流做赌注,押宝在这些软件对Mode-3战略的支撑作用上。

如果17.75亿美金对于HCL来说是九牛一毛,随便玩玩,那还真难说这次交易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我举个例子您就会明白这个道理。就说买房子结婚吧。

如果你是个富二代,买个别墅就跟买根大葱一样,也许这房子哪天看的不顺眼了就不住了。所以这房子也可能就荒废了,你不会考虑房子升值与否。如果你要拿出自己一半的身家去买个别墅,那我觉得你肯定要考虑再三,争取把房子搞得住起来舒服一些。你赌的就是这房子将来会升值,到时候换个更大的房子。

所以,从正面思维来看,HCL不会搞死这些软件,毕竟现在看来这对于它的Mode 1-2-3战略来说是很重要的。Mode-3在其营收中的比重能否继续增长下去,第一步实质性动作基本上要靠目前唯一有知识产权合作关系的这些IBM的软件。

也许,这些软件一下子变成印度公司的软件的事实会让人心里咯噔一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IBM手里不是宝贝,在HCL手里就是个赌上身家的宝贝——就像曾经联想收购IBM的PC硬件业务,对双方来说可能都是好事。

END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企业数字化。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我司推广的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