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金融齐发力 消费市场热起来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6 10:06

春节假期,城乡居民消费热情高涨。山东省济南市的民康里步行街上,红火的生意让小店经营者尹燕文非常开心。提起减税降费,尹燕文说:“原本要缴税约2万元,去年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后,一分钱也不用交了。我们准备打折促销,回报顾客,也争取能多卖些货。”

近年来,财税金融政策在扩内需、促消费方面有何亮点?如何更好激发消费活力?记者进行了采访。

财政投入助力货畅其流

“年前来买年货的人很多,生意特别好。”看着顾客盈门,四川省巴中市镇龙镇摩尔赛尔超市负责人很高兴,“几年前,从网上批发采购商品,只能配送到县城。为了节约成本,我们会等货物凑足一车再去拉货,有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如今,在网上下单,有‘背二哥’物流车配送,当天下单当天收货,货运成本还下降了20%左右。种类全、供货快、价格低,为我们带来了更多顾客。”

2016年以来,巴山背二哥物流有限公司共获得四川省财政部门330万元资金补助,在财政部门的帮扶下,这家公司与商贸流通企业、农村零售网点合作,实现日用消费品、农资搭车下乡,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城乡商贸配送效率。

自2014年起,我国连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中央财政资金发挥引导作用,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促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商品和服务并重、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畅通的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培育了一批各具特色、经验可复制推广的示范县,农村物流成本降低,农村消费扩大。2021年新增示范县206个,累计支持示范县1600多个。农村网络零售额由2014年的180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05万亿元。

近年来,地方财政部门积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促流通、保供给,助力扩大消费。

在山东,2021年省财政安排资金800万元,推进31条省级试点步行街改造提升,培育特色商圈和特色街区;落实资金900万元,认定“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引领县”,打造农村生活消费服务综合体。山东省财政部门还将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发展资金纳入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试点范围,为方便群众出行、拉动消费做好硬件保障。

在福建,省财政部门在年度促消费活动基础上,追加安排4100万元,推动开展300多场线上线下跨年促销活动,支持引导各地举办汽车展览展销、汽车消费补贴和汽车下乡推广等活动。

“财税部门在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改善居民消费环境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用好财税政策为企业减负、激励创新研发,有助于降低产品零售价格、提升供给质量,进而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说。

减税红包提振消费信心

2021年最后一天,财税部门发布公告明确,将全年一次性奖金不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实施按月换算税率单独计税的政策延至2023年底。

听到这个好消息,北京市朝阳区市民李晓赶紧算了算账。李晓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5万元,年终奖3万元。如果合并计税,3万元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税6000元,到手的年终奖是2.4万元;如果单独计税,3万元适用3%的税率,缴纳个税900元,到手的年终奖是2.91万元。“按月单独计税少缴了5100元,我用这笔钱给妈妈买了新手机作为新年礼物!”李晓说。

同样开心的,还有正在海南度假的河北游客张玉红:“这里很多护肤品的免税价格比海外还便宜,活动促销力度也很大。”

数据显示,2021年,海南10家离岛免税店销售额达601.73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免税销售额504.9亿元,同比增长83%;免税购物人数967.66万人次,同比增长73%;免税购买件数5349.25万件,同比增长71%。不少国际品牌积极布局海南离岛免税市场,品牌进驻、产品上架不断提速,成为吸引境外消费回流的新生力量。据了解,春节假期,海南10家离岛免税店纷纷推出促消费活动,活跃离岛免税市场。1月31日至2月6日,10家免税店总销售额达21.31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免税销售额19.44亿元,同比增长156%;免税购物人数30.18万人,同比增长138%;购买免税品件数181.58万件,同比增长157%。

“财税政策在提高居民消费积极性、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方面大有可为。离岛免税政策稳步升级,促进了海南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利于吸引消费回流,推动消费升级。”李旭红建议,今后财税政策应更加注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广大群体的消费意愿;通过消费税改革,后移征收环节,拓展地方收入来源,引导地方改善消费环境;此外,应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加大财税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支持力度,增强对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相关行业的税收优惠,提高相关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金融创新优化消费环境

近日,山东青岛市民孟庆娟陪家人好好逛了逛街。“我们在中山路逛了商场、看了电影,又去台东步行街转了一圈,这些地方人气很旺!”孟庆娟说。数据显示,1月31日至2月6日,全国非现金支付业务量达208.4亿笔、金额达14.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0%和16.2%。

“在理性消费、合理借贷的基础上,通过提供专业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可以帮助消费者在能力范围内提升消费意愿,这对消费增长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说。

优化支付环境。日前,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在各大应用商店正式开放下载,深圳、苏州、青岛等试点地区的消费者已可以下载使用。“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正式上线,有助于促进消费有效复苏、优化支付服务环境,为消费者支付提供了一种新选择。”董希淼说。

保障消费安全。北京市民赵亮发现自己买的水果贴上了“平安溯源”防伪信息二维码,这是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险+科技”模式。因质量问题引发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造成人身伤害,保险将为农户和消费者提供保障。同时,溯源标识内的产品标准、质量、生产信息等是农产品的身份证明,可保障因溯源信息缺陷给企业造成的经济赔偿损失。

做强消费金融。“目前,促进消费的金融产品创新较快,金融场景覆盖面持续扩大;消费金融供给主体不断丰富,商业银行等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向消费者提供了多层次金融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技术在消费金融领域也在深入应用。”董希淼认为,未来金融机构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进一步丰富产品类型,既服务好大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需要,也充分满足小摊小店等经营主体需求,促进消费金融向普惠化方向发展。(记者 王观 葛孟超)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