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科培训合规机构预收资金全纳入监管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01 20:50

原标题: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双减”工作情况的报告

学科培训合规机构预收资金全纳入监管

11月23日,北京市副市长刘宇辉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情况的报告》。

今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双减”工作情况报告启动会,听取了“双减”工作有关情况和议案办理工作方案的汇报。半年来,市政府统筹各部门分工协作,按照议案办理工作方案认真推动各项任务。

报告介绍,北京强化学科类培训常态化指导和管理,公安、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部门联动开展执法检查,全市无证机构全部动态清零,合规机构信息全部纳入全国监管平台,预收资金全部纳入监管。

“双减”监管

实施“监管护苗”行动 加大暑假等重点时期巡查检查

2023年,市级“双减”专班共组织专题调度会21次、会商问题27次,集体约谈19场,有力解决退费等难点问题。强化学科类培训常态化指导和管理,公安、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部门联动开展执法检查,全市无证机构全部动态清零,合规机构信息全部纳入全国监管平台,预收资金全部纳入监管。

科学引导培训机构转型发展,“一企一策”妥善解决员工薪酬、房屋租赁、股权纠纷等难点问题,在政策解答、企业登记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相关诉求量同比下降近80%。

同时,引导非学科培训健康发展,在全国率先创设“行业归口+行为监管”模式,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等部门研究制定了本行业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标准、监管办法和细目清单,完善预付费管理办法,制定服务合同范本,针对虚标价格、超大课包、渲染焦虑等违规行为,逐一进行专项排查整改和“回头看”。

实施“监管护苗”专项行动,加大暑假等重点时期巡查检查,针对学科类机构隐形变异违规开班、面向学龄前儿童学科培训、非学科类机构超范围学科培训等内容,与天津、重庆、河南等省市进行交叉检查。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违法广告、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使校外教育成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

校内教育

摒弃简单依靠增加课时、考试次数提高成绩落后做法

报告介绍,北京研制印发了义务教育阶段全部15个学科的教学指导意见,全面加强新课标的实施指导。梳理中小学教学管理相关诉求,在市委“每月一题”工作统筹下,聚焦作息时间、教学安排、考试作业管理等高频共性问题,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同时,减去机械重复的作业负担,提升作业质量。编制中小学作业指导手册,发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优化作业的十条建议,作业内容从注重知识立意、方法再现向更注重学习思考、领悟创新转变,达到高效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力争用最少的作业量获得以往依靠大量重复训练达到的学习效果。

减去学生课余时间参加校外培训的负担,提升课后服务供给水平。深化校内育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覆盖开展课后服务基础上,发动各区、校和教科研专业力量共同参与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实践研究,在东城、朝阳、昌平等区召开了工作交流展示现场会,强化课后服务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和贯通设计,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全面回归校园。

报告提到,特别是今年9月26日市教委公布的中考改革方案,在考试科目上做了减法,让“小四科”回归到课标要求的教学状态,在学科教学拓展资源,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提供动力上做加法。

在全市启动中考改革质量月大调研活动,市区两级教研员200余人次和500名责任督学深入学校,与一线教师专门就评价方式有调整的科目如何提升质量进行研讨,针对性地加强学科教学指导,关注中考改革后的“怎么教”和“怎么学”,坚决摒弃过去简单依靠增加课时、增加考试次数提高成绩的落后做法,夯实素养导向的教学。

教育均衡

截至今年9月全市交流轮岗教师共计4万余名

报告介绍,北京研制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和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全面落实中央和教育部文件要求,加强对工作的顶层设计。

全市各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正在按照规划有序推进。推动城乡整体发展,统筹365对义务教育学校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覆盖了全市所有乡镇义务教育学校。

同时,统筹考虑支持通州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及“回天行动计划”有关安排,将通州区及“回天地区”全部义务教育学校纳入结对范围,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城乡教育的“共同富裕”。

加快校际均衡发展,深化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截至今年9月,全市交流轮岗教师共计4万余名,其中全职轮岗教师约占65%,骨干教师约占40%,常态化交流轮岗机制基本形成。运用数字化手段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建设了9700余节“空中课堂”资源,推进200个“双师课堂”学校试点,加快“融合课堂”建设。

助推教师智力资源线上流转,今年以来,1441名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为全市1.12万名初中学生开展在线辅导交流答疑,共计辅导14.54万次,郊区学生占比76.7%,使数字教育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支撑。

保障群体公平发展,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稳妥应对今年小学入学23万学生的“最高峰”。教育、民政、公安、财政等部门共同完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精准摸排机制,加强教育保障和关爱保护。

师资建设

试点教育集团内各校编制、考核、薪酬等统筹管理

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报告介绍,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了暑期基础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全员实训,引导干部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提升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和教书育人本领。

推动实训向实干的转化,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干部教师课程领导力、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考试命题与实施等能力素养提升效果。组织全市“双减”专题研讨班,全市5000余名干部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参与研讨交流。

实施“教育家型”校长教师涵养项目、北京市卓越校长教师培养计划、新时代名师名校长发展工程等重点培养项目,试行教师开放型在线研修计划,组织骨干教师为1.4万余名义务教育教师提供个性化研修服务,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持续开展减轻教师负担专项治理,进行了两轮次专项治理,进一步压减社会事务进校园及检查任务负担,积极探索弹性工作制,切实减少教师工作时长。

以“区管校聘”工作为契机,突破以法人校为单元的传统管理方式,试点教育集团内各校编制、岗位、招聘、考核、薪酬统筹管理。为有效缓解教师编制结构性失衡,市委编办加大统筹力度,建立“周转池”账户,全市累计周转1600余名事业编制,已在海淀、昌平、顺义、经开等区域使用。

数说北京“双减”

21次

2023年,市级“双减”专班共组织专题调度会21次、会商问题27次,集体约谈19场,有力解决退费等难点问题。

65%

截至今年9月,全市交流轮岗教师共计4万余名,其中全职轮岗教师约占65%,骨干教师约占40%,常态化交流轮岗机制基本形成。

1.12万

今年以来,1441名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为全市1.12万名初中学生开展在线辅导交流答疑,共计辅导14.54万次,郊区学生占比76.7%,使数字教育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支撑。

原标题: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双减”工作情况的报告

学科培训合规机构预收资金全纳入监管

11月23日,北京市副市长刘宇辉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情况的报告》。

今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双减”工作情况报告启动会,听取了“双减”工作有关情况和议案办理工作方案的汇报。半年来,市政府统筹各部门分工协作,按照议案办理工作方案认真推动各项任务。

报告介绍,北京强化学科类培训常态化指导和管理,公安、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部门联动开展执法检查,全市无证机构全部动态清零,合规机构信息全部纳入全国监管平台,预收资金全部纳入监管。

“双减”监管

实施“监管护苗”行动 加大暑假等重点时期巡查检查

2023年,市级“双减”专班共组织专题调度会21次、会商问题27次,集体约谈19场,有力解决退费等难点问题。强化学科类培训常态化指导和管理,公安、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部门联动开展执法检查,全市无证机构全部动态清零,合规机构信息全部纳入全国监管平台,预收资金全部纳入监管。

科学引导培训机构转型发展,“一企一策”妥善解决员工薪酬、房屋租赁、股权纠纷等难点问题,在政策解答、企业登记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相关诉求量同比下降近80%。

同时,引导非学科培训健康发展,在全国率先创设“行业归口+行为监管”模式,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等部门研究制定了本行业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标准、监管办法和细目清单,完善预付费管理办法,制定服务合同范本,针对虚标价格、超大课包、渲染焦虑等违规行为,逐一进行专项排查整改和“回头看”。

实施“监管护苗”专项行动,加大暑假等重点时期巡查检查,针对学科类机构隐形变异违规开班、面向学龄前儿童学科培训、非学科类机构超范围学科培训等内容,与天津、重庆、河南等省市进行交叉检查。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违法广告、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使校外教育成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

校内教育

摒弃简单依靠增加课时、考试次数提高成绩落后做法

报告介绍,北京研制印发了义务教育阶段全部15个学科的教学指导意见,全面加强新课标的实施指导。梳理中小学教学管理相关诉求,在市委“每月一题”工作统筹下,聚焦作息时间、教学安排、考试作业管理等高频共性问题,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同时,减去机械重复的作业负担,提升作业质量。编制中小学作业指导手册,发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优化作业的十条建议,作业内容从注重知识立意、方法再现向更注重学习思考、领悟创新转变,达到高效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力争用最少的作业量获得以往依靠大量重复训练达到的学习效果。

减去学生课余时间参加校外培训的负担,提升课后服务供给水平。深化校内育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覆盖开展课后服务基础上,发动各区、校和教科研专业力量共同参与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实践研究,在东城、朝阳、昌平等区召开了工作交流展示现场会,强化课后服务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和贯通设计,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全面回归校园。

报告提到,特别是今年9月26日市教委公布的中考改革方案,在考试科目上做了减法,让“小四科”回归到课标要求的教学状态,在学科教学拓展资源,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提供动力上做加法。

在全市启动中考改革质量月大调研活动,市区两级教研员200余人次和500名责任督学深入学校,与一线教师专门就评价方式有调整的科目如何提升质量进行研讨,针对性地加强学科教学指导,关注中考改革后的“怎么教”和“怎么学”,坚决摒弃过去简单依靠增加课时、增加考试次数提高成绩的落后做法,夯实素养导向的教学。

教育均衡

截至今年9月全市交流轮岗教师共计4万余名

报告介绍,北京研制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和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全面落实中央和教育部文件要求,加强对工作的顶层设计。

全市各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正在按照规划有序推进。推动城乡整体发展,统筹365对义务教育学校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覆盖了全市所有乡镇义务教育学校。

同时,统筹考虑支持通州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及“回天行动计划”有关安排,将通州区及“回天地区”全部义务教育学校纳入结对范围,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城乡教育的“共同富裕”。

加快校际均衡发展,深化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截至今年9月,全市交流轮岗教师共计4万余名,其中全职轮岗教师约占65%,骨干教师约占40%,常态化交流轮岗机制基本形成。运用数字化手段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建设了9700余节“空中课堂”资源,推进200个“双师课堂”学校试点,加快“融合课堂”建设。

助推教师智力资源线上流转,今年以来,1441名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为全市1.12万名初中学生开展在线辅导交流答疑,共计辅导14.54万次,郊区学生占比76.7%,使数字教育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支撑。

保障群体公平发展,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稳妥应对今年小学入学23万学生的“最高峰”。教育、民政、公安、财政等部门共同完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精准摸排机制,加强教育保障和关爱保护。

师资建设

试点教育集团内各校编制、考核、薪酬等统筹管理

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报告介绍,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了暑期基础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全员实训,引导干部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提升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和教书育人本领。

推动实训向实干的转化,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干部教师课程领导力、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考试命题与实施等能力素养提升效果。组织全市“双减”专题研讨班,全市5000余名干部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参与研讨交流。

实施“教育家型”校长教师涵养项目、北京市卓越校长教师培养计划、新时代名师名校长发展工程等重点培养项目,试行教师开放型在线研修计划,组织骨干教师为1.4万余名义务教育教师提供个性化研修服务,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持续开展减轻教师负担专项治理,进行了两轮次专项治理,进一步压减社会事务进校园及检查任务负担,积极探索弹性工作制,切实减少教师工作时长。

以“区管校聘”工作为契机,突破以法人校为单元的传统管理方式,试点教育集团内各校编制、岗位、招聘、考核、薪酬统筹管理。为有效缓解教师编制结构性失衡,市委编办加大统筹力度,建立“周转池”账户,全市累计周转1600余名事业编制,已在海淀、昌平、顺义、经开等区域使用。

数说北京“双减”

21次

2023年,市级“双减”专班共组织专题调度会21次、会商问题27次,集体约谈19场,有力解决退费等难点问题。

65%

截至今年9月,全市交流轮岗教师共计4万余名,其中全职轮岗教师约占65%,骨干教师约占40%,常态化交流轮岗机制基本形成。

1.12万

今年以来,1441名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为全市1.12万名初中学生开展在线辅导交流答疑,共计辅导14.54万次,郊区学生占比76.7%,使数字教育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支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