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发小 一台“碳”戏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1-09 00:08

张繁 许勇 陈琛

在“捉碳”行业蛰伏数年,张繁、许勇和陈琛这3个发小终于等来了行业的春天。他们的团队成功助推湖南湘潭市获批亚洲开发银行两亿美元贷款,成为全国87个低碳试点城市中首个获主权贷款项目的城市。

这是全国首个城市级别的气候投融资案例,从交通到建筑到城市管理,16个项目将逐步落地,支持湘潭市转向低碳、韧性和智慧城市发展模式。

从2006年开始正式涉入碳排放积分交易到作为社会智库助推湖南全省做低碳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包括为湖南的长沙、株洲、湘潭等城市申报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推进湖南与各国际机构在低碳发展领域的合作,张繁团队由京回湘组建的湖南省联创低碳经济发展中心借着全球碳中和的东风,开始新的征程。

成为碳交易的中国专家

1982年出生的张繁是湖南长沙人,大学本科在上海海事大学学习物流机械,后在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读研。能量爆棚、自称不安分的张繁认识了当时在国内首屈一指的环保生态专家陶康华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的这位博士生导师非常支持学生们参加各种环保活动,很早就认识到环保对于飞速发展的中国的重要性。

张繁和学友一行寻访三江源,写了系列调研文章,拿了福特、丰田环保奖,在上海高校巡回演讲后,他们加入了陶教授的队伍,开始跟着尝试做碳积分的交易。

2005年2月16号《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该协议规定发达国家有减排义务,联合国还设定了一个灵活机制——发达国家可以到发展中国家购买指标来抵消自己的碳排放。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可以将“富余”的碳积分售卖给欧美发达国家。其过程有点像上市公司发审上会的流程。陶康华是其中的先行者。

张繁回忆,最开始他们做的是无锡桃花山的一个垃圾发电站,其“填埋气发电”产生的碳指标每年可让该公司多赚几百万元。回忆当年的“第一单”,张繁称,感觉自己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

和张繁同在长沙周南中学念书的许勇考上了复旦大学生态学专业,同样加入了陶康华教授的团队。当年国家发改委组织了一次关于国际碳交易方面的培训,他和几个朋友随导师一起去参加培训,让他眼界顿开。

2005年12月,许勇一行再次赴京参加国际碳博会,他发现一些世界顶级金融大鳄都在关注这个市场。他和同伴立刻意识到这一定是个朝阳的行业。当时的许勇并没想到,他一跨入这个门,便干了16年。

下海创业遭遇寒流

许勇后来进入了一家英国上市公司做咨询经理。该公司为碳资产开发的头部企业,提供整个碳指标的开发服务和交易服务,包括可行性研究,到联合国注册,在欧洲售卖。当时,一大批顶级资金汇聚各个行业的精英在着力开发碳积分项目,2005-2008年间,中国这些碳指标开发的项目大概有5000多个,年开发量22亿吨,占到全世界同期开发量的50%以上。

许勇在英国公司顺风顺水时,张繁已经去了一家日资“碳资本管理”基金公司做国内的首席代表。此时,中国有大量资本关注碳资产的经营,主要集中于风电水电光伏,做大型的余热利用和天然气发电、垃圾焚烧发电等方面。

有消息称,2005年到2012年的7年黄金时间内,国内的碳资产卖出了大约2000亿元的真金白银,张繁和许勇也因此获得了财富自由。

但这个红极一时的庞大市场,也开始显露危机。业内人士指出,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碳积分指标的购买意愿开始下降,加上整个市场的蓬勃发展,开发出的巨量项目供应远超需求。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2012年后,欧美国家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因而转向购买东南亚等一些最不发达国家产出的碳资产。

2010年,张繁、许勇和后来加盟的陈琛一起组建了湖南省联创低碳经济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湖南联创),开始自己开掘碳资产交易。显然,他们有点晚了。

陈琛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的惨状:曾卖到20欧元的碳积分,最差时1欧元都卖不出。还有一堆的项目无法注册交易,前期费用都是他们自己出资的……砸在手里的项目,前期开支就有2000多万元。

蛰伏8年等到行业春天来临

陈琛也是张繁在周南中学的同学。加盟湖南联创后,陈琛带着商务团队在北京运营,把开发的项目卖给国外买家,张繁等则率技术团队在湖南做政策研究和项目启动开发。

眼见偌大个市场日薄西山,他们和其他股东商议,换个思路下沉地方。作为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区的湖南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始从环保到生态建设的进程,对于熟悉国外碳交易市场规则和低碳环境发展的前瞻性指引,有着迫切需要。2013年,在湖南省发改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的支持下,湖南联创开始转型。

从巅峰坠入谷底,几个创始人开始琢磨着作为智库,帮湖南省做低碳发展的5年规划,包括为湖南长沙、株洲、湘潭、郴州申报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促进湖南省与国际机构在低碳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在其中为湖南搭建相关产业引进技术,靠政府采购服务维系。

2016年开始,湖南联创在湖南省发改委的支持下,开始承办亚太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迄今已有五届。在2021年的高峰论坛上,亚洲开发银行与湖南省政府签署了第二个五年合作的备忘录。

有着跨东西方文化交流积累的陈琛与海归团队,承担了政府和亚行这种国际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的联络人。陈琛还被亚行雇为独立咨询师,负责做尽调,推行一些项目的实施。“我们目前在做甘肃的一个乡村振兴的项目,也是利用两亿美元的主权贷款,中国政府1:1配资,投到甘肃省张掖、天水、定西等地,推动当地种植业、文旅业的发展。“陈琛感慨地说,与外国金融机构合作极为复杂,2018年团队开始助推的亚行湘潭项目,为后来其他项目的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一些国际金融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每年都会有部分资金投往中国,以改善基础建设、治理环境、促进妇女就业等。这些资金均需要财政部来担保还款。财政部采取各地自主申报一些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一些国家重大决策(如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调发展)框架下的项目,进入三年滚动计划。湘潭的项目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并于2018年报到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

张繁介绍,这种利用外资的难点,在于设计的项目对于合作双方有足够的共识之处。如何让对方认同项目符合贷款的目标性,需要深入、且具有说服力的概念书,阐释对整个项目的设计,进而形成报告,提交到亚行的董事会;辩论通过后,对方还会与财政部进行具体商谈。如果三年之内亚行董事会还没批,就把这个项目删除。

不单如此,国内这一方同样有一套流程走,做科研、环评、社评,然后等待批复。两者并行,都分不同阶段,期初、期中都有调研,甚至现场确认;要经历一个冗长的流程来慢慢推进。“我们推的湘潭项目主要包括一个智能、低碳的中医院建筑,20个社区的低碳环境改造,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改革,海绵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治理等10多个子项目”,张繁介绍,智库主要作为协调员,一方面在设计具体项目是切入双方的理念,另一方面在尽调、可研和现场确认时,反复协调沟通双方意见,最终促成合作。

由于双方态度的谨慎细致,整个前期可行性研究、尽职调查项目规划做了大量的工作,亚行花费了约500万美金,请了一个40多个国际专家组成的团队,仅2019年就来了湘潭6次,每一次全体专家都与地方政府和省里相关厅局负责人一起商讨具体事项和开支。“文书不止几千上万页了,随便一期报告书都有十几斤重。”张繁说,他们则作为纽带和第三方,在亚行和政府各个部门之间频繁联系和推动。

湘潭项目的贷款是两亿美元,25年长期贷款,年化利息为2%。但依照亚行惯例,是实行“请款报账制”。在湘潭市的要求下,湖南联创和相关部门多次与亚行沟通,最终对方同意拨出5000万美金作为政策贷款先行支付,进入地方一般性预算,由财政管理。这是亚行首开先例,第一次在中国适用项目贷款与政策贷款相结合的方式。

作为亚行特聘专家的陈琛认为,这一合作对于国内地方政府而言,是一次全新的经历,锻炼了跟国际机构打交道的能力,成为一个示范样本。这种全新的模式

——亚行与湖南省湘潭市一起来设计、参与,做可行性研究、尽职调查,也加深了国际金融机构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政府工作机制的了解,为更多合作提供了契机。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宣布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低碳新时代。

2020年年底,亚行已经审核通过了湘潭这一项目的实施,16个项目将在几年内逐一落地。湖南省将这一尝试给予了极高的定位并写入了省委的专门报告,希望由此打造出一个可供中国其他地区乃至整个亚太地区借鉴和推广的模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参考样板。

张繁说,对于国内许多像他们这样蛰伏8年埋头“捉碳”的团队而言,行业的春天再度来临。

来源:中国青年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