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新周期下零售企业应提高三个核心能力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19 03:15

原创 郑淯心 经济观察报

连锁经营企业的核心能力仍欠缺,在科学分析的能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消费者的研究上都要有所加强。

作者:郑淯心

封图:图虫创意

2023年12月,肯德基在中国开出了第1万家门店。除肯德基外,美宜家、蜜雪冰城、华莱士、瑞幸咖啡、绝味鸭脖、正新鸡排等品牌全国门店也已突破1万家。另外多个连锁品牌如古茗、沪上阿姨、甜啦啦等都以“实现线下门店超万家”为目标,加速开店。“万店俱乐部”的概念正在形成。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彭建真表示,万店代表行业的集中度在提高。中国企业的连锁化率偏低,“零售行业应该提高集中度,才能给消费者带来更低的价格和更标准化的服务”。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于1997年在民政部注册成立,是连锁经营领域唯一的全国性行业组织,该协会长时间观察、调研中国连锁企业,对连锁企业的发展历史、现况十分了解。

彭建真观察认为,中国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目前行业已进入新周期。但连锁经营企业的核心能力仍欠缺,在科学分析的能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消费者的研究上都要有所加强。他认为,消费市场分级特征明显,零售企业不应该再追求服务所有人。

|对话|

经济观察报:在中国,连锁化的概念是何时形成的?可否介绍中国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彭建真:我们可以将中国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从1991年至2012年是第一个阶段;2012年至2019年是第二个阶段;2020年后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中国的现代零售业始于1991年,以东莞美宜佳为国内第一家连锁店的标志。2012年之前,中国的商业超市行业发展迅速,引领了零售业的潮流,其他专业店铺和餐饮业则跟随超市的发展轨迹。在那段时期,不论是全国性的还是区域性的连锁超市,只要开店经营,基本上都能实现盈利,除非出现重大的战略失误。

不同企业的战略选择影响了它们的发展路径,有的选择全国扩张,有的专注于区域发展,但经营水平并没有太大差异。1994年、1995年家乐福和沃尔玛先后进入中国,外资企业在经营能力上确实超过了国内企业。

我们将2012年视为第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的终点。此后,连锁百强企业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2023年的数据显示,这一比例已不足6%。

2012年,超市业遇到了电商的挑战。与西方国家不同,国内线下零售企业疲于应对电商挑战,没有实现核心能力的增长。线下零售企业,尤其是超市,面临客流逐年下降的问题,企业们相继提出了发展全渠道零售的策略。到了2016年,业界普遍发现这一策略难以持续,原因是线上渠道的建立并未吸引足够的消费者,主要原因是线上线下会员系统未实现有效对接。行业开始了数字化转型。

2020年后,行业进入了第三个阶段。消费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分级特征。各个阶层都有自己的商店类型,面对高端阶层的有SKP、面对中产阶级的山姆会员店和Costco,以及面向低端消费者的折扣店和拼多多等。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明确目标顾客群体,不能像过去那样,一种业态面向所有消费者。那些定位明确的企业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们认为,这三个阶段综合了许多因素,包括经济周期、电商冲击等,这在中国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关于新的节点,我们觉得疫情之后,经济明显进入了新的周期,消费市场分级趋势非常明显,因此我们在行业内部也反复提醒大家,一定要专注于顾客群体,不是服务所有人。

经济观察报:现阶段,中国连锁经营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机遇是什么?

彭建真:在当前的经济周期中,我们需要重视精准顾客的消费分析。全国性的企业必须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以美国为例,虽然人们较为熟知Costco和山姆,但美国的仓储会员店实际上有三家,其中Costco定位高端,山姆位于中层,TJX则定位于低端。这三家店都表现出色。在进行全国连锁经营时,企业必须专注于服务目标客户群。例如,沃尔玛在美国被视为面向低收入群体的商店,它一直保持着这一定位。

我们面临的挑战也很明显。企业最核心的缺失能力可以概括为三个。

首先是将零售视为科学进行分析的能力。在美国,无论是沃尔玛还是麦当劳、肯德基,都将零售视为一门科学。例如,沃尔玛在IT方面有着强大的实力,他们每年在中国投入大量资金购买零售应用工具。他们以科学的方式进行决策,而我国大部分企业仍然依赖于领导人的主观判断。以包装问题为例,我们总是认为中国的产品应该更小,但山姆为什么还使用大包装呢?这是经过测试的结论:大包装的效率最高。无论是价格还是消费者购买行为,他们的决策都不是基于主观想法,而是有数据支撑的。

其次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那些能够跨越经济周期的企业,在建立之初就有了完善的制度。在国内,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中国的零售企业讲究的是家文化,只要你能打仗、忠诚于我就足够了。这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核不同。在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建立起来时,企业一旦进行变革,下属都会找到1000个理由告诉你无法做到,因为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第三个挑战是对消费者研究得不够。在早期,零售企业无需研究消费者,生意就做很好。如今,渠道商必须研究消费者,没有捷径可言。协会进行了渠道商的自有品牌产品调查,国内零售业自有品牌的销售占其渠道内总销售额的约4%左右,不敌巴西5%的相应数值,而欧美国家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能达到48%到50%。这说明我们的消费者还不信任渠道的自有品牌,他们更倾向于信任全国性的快消品牌,这也说明零售企业对消费者的研究还不够,没有抓住他们的需求点。

经济观察报:2023年很多企业提出要达到万店规模,但过去“万店”好像是一个比较稀奇的词,这个过程中哪些要素发生了变化,过去没有达到万店的困难是什么,现在又具备了哪些要素?

彭建真:经济发展至今,我们已经具备了支撑万店模型的体量和阶段。如果我们深入研究万店模式以及国内国际案例,都会发现几个共同的特征。首先是小店模型,大型店铺不太可能实现这一模式;其次是以加盟模式为主。如今,这两个条件都已具备,一是消费市场更加成熟,二是我们的企业规模已经扩大,有了做万店模式的经济条件。

另外,供应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例如,肯德基和麦当劳早期进入中国时,甚至需要自己种植土豆,以满足其标准化的生产流程。数字化手段的成熟也可以更好地支持加盟模式的发展。今天,万店模式的挑战可能是适应全渠道,因为中国消费者确实越来越依赖于线上渠道。我们需要思考如何适应这种全渠道的消费趋势。

我们发现那些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符合小店模型并进行加盟经营。无论是苏宁、京东,还是便利蜂等,它们提出的口号实际上并未实现。零售企业大多现金流较为充裕,很多企业会将资金投入到其他行业,比如房地产。但像美宜佳这样的企业,专注于零售行业,优化供应链,完善系统,并积极发展加盟商,因此能够稳步发展,没有大起大落。我们仍然认为,企业应该专注于自己的行业,不要将现金流分散到其他领域。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万店在当下变得很重要,你觉得万店的意义是什么?

彭建真:首先,能够达到万店规模的企业,证明其模式是可复制的,且具有较高的品质。这表明其模式具有先进性和可复制性、效率更高、具有竞争力。这一点本身就非常关键。

我们也注意到,当前市场上存在一种不太好的现象。以零食折扣店为例,在资本介入之前,这些店铺通常都能盈利。然而,在资本的推动下,一些企业试图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到万家店铺,这种快速扩张的做法让我们感到担忧。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店铺一开业就面临亏损,这与早期的良性商业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担心,一旦资本支持减弱,这些企业能否持续下去。

我们认为,连锁化率的提高是一个好现象,它意味着标准化和效率的提升。然而,我们也希望看到更加稳健的发展,而不是过度依赖资本的推动。从国际经验来看,赛百味、麦当劳、肯德基等品牌都拥有稳定的商业模型,能在不同经济周期下保持稳定的表现。相比之下,中国的企业还未经历完整的经济周期考验。

我们鼓励万店模型的发展,尤其是那些能够使加盟商和总部都盈利的良好生态。这样的模型不仅能够提升中国的连锁化率,还能够促进商业模式的成熟。

经济观察报:未来行业还会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今年企业和协会将着重做哪些工作?

彭建真:今年大家关注更多的是如何提升自身的零售核心能力,重视商品力的打造,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也关注如何改善对内部员工的服务。

我们还观察到,近年来渠道商和品牌商之间的地位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过去是渠道商强势,现在品牌商的日子过得更好了。现在品牌商和渠道商是一种合作的心态,共同开发更好的商品。购物中心也是如此,它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强势,而是需要与品牌商联动,进行深度运营。当环境不佳时,大家都会回归商业的本质。

另外,我们呼吁线上线下能够公平竞争。例如,过去线下商店的商品不能放在地上,必须放在货架上,但社区团购的商品却是随意放在地上的。这种监管上的差异导致了线下渠道的困难。

此外,协会也会推动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ESG评分高的企业代表了良性发展。我们会在国内推广ESG,并推动商业文明等相关概念,强调契约精神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这些都是保证企业能够穿越经济周期,实现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专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新周期下零售企业应提高三个核心能力原创 郑淯心 轻触阅读原文

经济观察报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专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新周期下零售企业应提高三个核心能力》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