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斯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得益于全球对绿色能源的巨大需求和“双碳”目标的驱动,光伏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基于光伏组件先进技术、国际化领先经营能力、品牌和渠道、运营效率等方面的优势,稳步提升组件业务的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多管齐下带动公司营业收入及营业利润大幅增长。同时,公司充分发挥全新N型产能布局的后发优势,迅速实现N型技术的升级,提升一体化产能布局和产业链上下协同效应,持续推进运营端降本增效。在储能业务领域,公司发挥储能业务在手订单多、海外市场渠道广和服务能力强的优势,围绕储能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为公司在国内外市场以及光储两个赛道齐头并进夯实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大幅改善各项关键经营指标。2023年,阿特斯共向全球市场销售了30.7GW光伏组件,交付规模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实现营业收入513.10亿元,同比增长7.9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03亿元,同比增长34.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00亿元,同比增长40.66%。作为卓尔不同的光储先锋,公司重点围绕“新质生产力”所要求的新技术、智能化、高质量等特点,以新技术作为原动力、与智能化、数字化相融合,推动光伏和储能行业的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并助力全球实现碳中和。报告期内,公司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1、轻装上阵切入N型赛道,优化全球产能布局公司于2023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上市,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新能源领域的高端制造产能扩充及配套项目,以提升公司的垂直一体化程度,丰富产品矩阵和技术储备,保证供应,降低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另有部分募集资金将用于研发投入,建设嘉兴研究院,进行量产技术的持续迭代优化和开展新型光伏电池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试制,以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光伏产能方面,在行业头部企业中,公司P型老旧产能的历史包袱最轻,新增电池产能均采用新一代N型TopCon技术,满足全球客户对N型高效组件的需求,提升公司N型产品的市场份额。其中,宿迁基地一期8GWTopCon电池片产能,泰国基地8GWTopCon电池片产能,扬州基地一期14GWTopCon电池片产能均按计划建成投产,报告期内产品的效率和良率在产能爬坡过程中持续提升。其中扬州单期14GW电池更是做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体现了阿特斯的执行速度和效率。同时,公司根据全球战略发展和海外产能规划需要,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梅斯基特建立了5GWN型新技术光伏组件工厂,该工厂2023年已经正式投产,并于近期开始交付210尺寸产品,预计2024年内满产,是头部光伏企业中的领跑者。同步叠加新建的泰国6.5GW组件产能和8GWTOPCon电池产能,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高价格、高利润市场的领先地位。后续,公司计划通过设备升级改造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新一代N型产能。预计到2024年底,基于210mm尺寸硅片的TOPCon电池片产能21GW(扬州,泰国,阜宁),基于182mm、182mm++尺寸硅片的TOPCon电池产能共计21.5GW(宿迁,扬州,涟水,泰国)(预计产能,产能计划可能会根据市场情况和资本分配计划进行调整)。公司因此是市场上不多的同时提供210和182尺寸TOPCon电池和组件的产品供应商,公司也是市场上不多的同时提供TOPCon和HJT组件产品的企业。储能产品产能方面,公司正在盐城大丰丰富SoBank大型储能产品生产线,首批产品已成功下线,截至报告期末,SoBank储能系统的制造产能已扩大至10吉瓦时。预计到2024年底,其制造产能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20吉瓦时。(预计产能,产能计划可能会根据市场情况和资本分配计划进行调整)。上述新技术路线迭代、新产品成果转化以及先进制造产能落地过程中,公司积极推进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建设,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智能化系统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通过采用SAPBW4和SAC,实现了全产业链产品追溯,建立贯穿产业链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了全产业链成本追溯,实现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核算;实现了订单与库存管理动态跟踪,订单交付更可靠。既满足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规需求,亦实现了降本增效。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共计8家下属公司入选了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的星级上云企业名单,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3家,拥有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0个、互联网标杆工厂3个,工信部绿色工厂1个。2、持续巩固国际化优势,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公司是国际化经营能力和经营业绩领先的光储企业,海外销售收入占比长期维持在高水平,客户覆盖全球逾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期内,公司向全球100多个国家销售了30.7GW太阳能组件。出货量排名前三的市场分别是中国、美洲和欧洲。公司聚焦于国内外优质市场的重点布局,充分发挥产品性能、品牌和渠道方面的优势,以获得销售溢价并构建竞争壁垒,从而使公司毛利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在国际市场屡获殊荣,2017-2023年连续7年被彭博新能源财经评选为光伏组件第一梯队供应商,2024年荣获知名研究机构EUPDResearch评选美国“顶级光伏品牌”。报告期内,公司海外市场整体表现强劲。欧洲和美国两大海外成熟市场销售规模保持稳健增长,出货量分别实现同比增长24%、28%,二者在大规模电站销售渠道中市占率较高。公司在日本和澳洲市场的销售表现也相当亮眼,市占率同比增加了26%和90%。拉美市场则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其中南美地区销售势头强劲,同比增长64%;墨西哥地区亦表现不俗,出货量同比增长114%。整个拉美市场平均每季度出货1GW以上,市占率大幅提升了43%。在新兴市场非洲,出货量全年同比增长高达195%,尤其是在工商业电站渠道的市占率达到了30%以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中国市场,公司在报告期内新增多个销售网点,工商业及户用渠道出货规模同比增长69%。阿特斯太阳花园(Sungarden)作为全球分布式光伏品牌老字号,针对国内分布式业务发起了“先锋行动”,从技术支持、品牌实力、市场战略、金融赋能、渠道生态、伙伴共生等方面加以全新布局。此外,在报告期内,国内多个采用公司高功率组件的“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水上光伏”项目成功并网,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开拓科技与自然相结合的有机发展之路。3、储能业务蓄势待发,储能产品推陈出新报告期内,公司与英国PuseCeanEnergy公司、CEROGeneration、UnibaEnergyLimited、国际能源巨头ENGIE、哥本哈根基础设施伙伴旗舰基金等多个海外知名机构签署了储能系统供应协议以及一站式交钥匙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公司在美国储能市场持续发力,连续在亚利桑那州与DEPCOMPower和TucsonEectricPower(TEP)等知名机构签署协议,为PapagoStorage、RoadRunnerReserveSystem等吉瓦时级别的大型储能项目提供储能系统产品以及储能解决方案。在提升美国和英国等成熟市场的销售和服务能力的同时,公司将销售和服务网络扩展到日本、澳洲、南美等市场,成为了哥本哈根基础设施合作伙伴(CIP)在澳大利亚的EPC、长期维护服务首选供应商,以交付其位于南澳大利亚州的“萨默菲尔德(Summerfied)”储能项目。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旗下阿特斯储能科技(e-STORAGE)拥有约63GWh的储能系统订单储备,已签署合同的在手订单金额26亿美元,其中包括长期服务合同,为本公司已交付的项目提供服务。秉承着公司全球化基因,储能业务拓展同样立足国际化经营理念,公司海外储能业务的销售总部在加拿大,同时在苏州设有储能研发中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巴西、澳大利亚、日本和印度等设有储能销售和售后机构,具有在全球所有市场提供EPC和长期维护服务的能力。报告期内,公司的自研储能系统SoBank多款型号产品通过UL9540A、UL1973、UL9540、cTUVus认证及欧标LVD指令、EMC指令、IEC62933-5-2TVMark、IEC62619在内的全部欧美双标认证。同时也获得中国国标GB/T36276等认证。公司也是国内首批根据美国消防法规NFPA69完成建模评估的企业。基于这些认证公司的SoBank储能产品可以在全球所有的储能市场销售和应用。公司对SoBank系列成品已完成二代迭代开发并进行批量供货,满足国内外储能市场需求。2023年12月,公司旗下子公司阿特斯储能科技宣布推出新一代大型储能系统SoBank3.0,第三代SoBank在电池包和电气设计上考虑了冗余保护、配备了智能化的异常性能检测、以及多级火警告警和减灾保护系统,多维度确保产品安全。户用储能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同时亮相2023日本东京国际太阳能光伏展、2023年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光伏展览会,2023年美国国际太阳能展览会(2023RE+)等多个国际光伏展会并获得好评。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在北美,欧洲,日本等主要户用储能活跃区域布局经销网络,在充分利用既有的光伏组件经销网络的基础上,快速开发户用储能安装商渠道,并强化技术支持与服务能力,使客户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4、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注入产品原动力公司深耕光伏行业二十多年,一直重视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拥有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和雄厚的研发力量。2023年度公司研发投入70,405.74万元,同比增长50.81%。公司董事长XiaohuaQu(瞿晓铧)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拥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半导体材料科学博士学位和近30年光伏技术研发和企业管理经验。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共有1,297人,同比增长70.66%。其中核心技术人员均拥有10年以上光伏技术研发经验,多名骨干人员担任IEC标准委员会相关职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负责人等。公司累计申请专利4,469项,目前维持有效的专利2,205项。报告期内,公司形成了完整的晶体研发体系,N型182产品领先于行业,高单产保证了更低的非硅制造成本。2023年4月,公司成立了切片工程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研发平台,完成了P/N型182/210系列硅片导入,其中TOPCon用硅片实现130微米量产,HJT用硅片实现110微米量产,攻克细线薄片难题。同期,公司宿迁基地一期顺利开线,3个月内超额达成目标,目前电池效率稳定爬升至26%,良率达98%以上。阜宁基地210电池效率达26%,组件功率提升5-8W,使210组件完成了主档位700W的重大跨越,并导入激光辅助烧结技术,效率提升0.45%。公司技术储备方面,HJT中试平均效率26.2%(研发最高26.7%),电池良率99%,相比TOPCon组件,HJT组件功率增益1.5~2%。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联合开发N型硅和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双方合作的电池产品在小面积上实现转换效率31.5%。5、重视并践行ESG理念,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双碳”战略引领下,环境、社会与治理(ESG)的践行,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企业未来的新标准以及评判企业投资价值的新趋势。作为国际化经营水平最高的光伏企业之一,公司重视并践行ESG(环境、社会、治理)理念。在环境方面,公司始终坚持绿色发展,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获得了法国碳足迹认证(ECS)、意大利环境产品声明(EPD)认证。报告期内,公司下属泰国组件基地也成为了韩国境外第一家取得韩国碳足迹认证的基地。在社会维度上,公司以改善和进步为目标,为全球各地的社区提供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此外,公司还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回馈社会。公司治理方面,公司确保运营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公司成立了跨国ESG可持续发展工作小组,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并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数据库。2023年初,公司所属阿特斯集团获得ISSESG最高级别Prime的评级,位列全球晶硅太阳能企业首位,成为光伏行业的ESG样本。阿特斯集团在报告期内多次荣获国内外知名机构的ESG奖项肯定,其中包括“CFS第十二届财经峰会暨2023可持续商业大会”颁发的“ESG践行典范奖”,荣登“2023最佳ESG表现光伏公司”榜单以及在全球知名新闻和研究机构《环境金融》(EnvironmentaFinance)举办的2023年度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导企业评选中,荣获2023年度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典范荣誉。公司ESG的价值也在逐步释放,不仅得到客户及社会相关方的高度关注,也给公司业务上带来赋能增长,更为公司在ESG领域的探索提供强大的动力。6、完成科创板上市,开启新征程随着公司于2023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下降,财务结构得到改善,抗风险能力提高,品牌影响力得到增强,社会资源汇集力提升。借助A股资本市场平台,在发挥既有优势的前提下,公司将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持续提升业绩,利用光伏与储能的双驱动增长模式,在新能源的赛道上越走越快、越走越好,为广大投资者创造更大的价值。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公司是全球主要的光伏组件和大型储能系统产品制造商之一,核心业务为晶硅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品质可靠、技术领先、性价比高的组件产品。公司以光伏组件业务为基础,向光伏应用解决方案领域延伸。光伏应用解决方案包括大型储能产品、户用储能产品、光伏系统业务和光伏电站工程EPC业务。其中,大型储能产品业务是应用于电网侧和电源侧(主要为地面光伏电站)的大容量储能系统的设备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工程承包,以及长期维护服务、补容和电量交易等增值服务;户用储能产品业务是专注于家庭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客户服务,旨在帮助家庭用户智能管理新能源发电、储能和用电,从而达到降低碳足迹、减少用电成本以及提高供电可靠性等目的;光伏系统业务主要是光储系统产品及其设备和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包括光伏逆变器和储能PCS产品;电站工程EPC业务主要是电站工程项目的设计、设备采购和安装调试、竣工验收和交付等全流程建设服务。1、光伏组件业务从2011年开始,公司组件出货量连续13年全球排名前五。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对全球光伏组件制造商的分级,十余年来公司始终位列全球组件供应商“第一梯队”。依托内部建立的一系列创新研发平台,公司致力于研发低生产成本、高光电转换效率的组件技术。近年来,公司相继推出大尺寸硅片和电池、PERC电池、HJT电池、TOPCon电池、双面双玻组件、半片组件、MBB组件等众多创新技术和相关产品,并系统地进行专利布局。公司在2023年最新推出的N型TOPCon系列产品,主要包含两个子系列,TOP(Bi)HiKu6和TOPBiHiKu7。TOP(Bi)HiKu6系列产品主要采用“182mm硅片+144/120/108片半片+TOPCon电池”技术,正面最高功率达590W,主要应用在户用屋顶和工商业场景。为了进一步降低系统端的成本,公司将TOP(Bi)HiKu6系列产品升级为基于182R硅片的新产品,以进一步提升组件功率,优化集装箱利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182R系列产品的最大功率增加到了620W。2024年2月,公司基于TOPBiHiKu6系列双面组件推出182PusTOPCon,该产品可靠性强、发电量多,可以使30年生命周期内发电量提升2.3%;集装箱利用率高达99.8%,有效降低运输成本。TOPBiHiKu7系列产品主要采用“210mm硅片+120/132片半片+TOPCon电池”技术,正面最高功率达705W;该系列产品是公司目前市场上功率最高的TOPCon组件产品,进一步降低电站项目的BOS成本和LCOE,适用于地面电站应用。HiHero系列产品是基于HJT电池技术的组件产品,具备更高的电池效率和功率,目前主要面向高端户用市场,公司推出了基于N型182mm硅片的组件,组件端集成了无损切割、半片、MBB多主栅互联、低温焊带、双玻技术等多项先进的电池和组件技术。该系列产品目前主要采用54片半片规格,同时可以提供全黑版产品,满足高端用户对外观一致性的追求,组件最高功率达到445W,组件效率可达22.8%。双玻结构使得该产品具备更高的载荷能力、高可靠性及高抗光衰能力,适用于多种分布式应用场景。另外,HJT技术因其具有更低的功率温度系数,较高的双面率以及更好的低温辐照表现,在大型地面电站场景下的优势更加显著,因此,公司后续计划增加开发基于210mm硅片的HJT组件,进一步拓展该系列产品的应用场景。霹雳波HiKu/BiHiKu系列产品为公司的高功率双核PERC电池组件产品。其中HiKu为单面组件,BiHiKu为双面组件。该系列产品采用P型PERC电池技术,集成多主栅、半片、异形焊带HTR和小间距等多项高密度封装技术,使该系列产品具有更高功率、更高可靠性及更低衰减等特点,从而使降低光伏项目的BOS成本和度电成本(LCOE)。该系列产品中两个主要子系列是HiKu/BiHiKu6,HiKu/BiHiKu7。HiKu/BiHiKu6系列产品主要采用“182mm硅片+144/120/108片半片+PERC电池”技术,正面最高功率达555W。该系列产品由于其尺寸合理和重量轻,能有效提升安装的便利性和效率,适用于户用屋顶和工商业场景的应用;HiKu/BiHiKu7系列产品主要采用“210mm硅片+120/132片半片+PERC电池”技术,正面最高功率达670W。该系列产品是目前市场上PERC产品中功率最高的产品,能显著降低电站项目的BOS成本和LCOE,适用于地面电站应用。(4)新型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系统产品——阳瓦瓦BIPV系统该系统产品采用专有的仿生设计,实现了组件与屋面的完美融合。阳瓦瓦BIPV系统通过彩钢瓦采用中波峰设计、组件与彩钢瓦精确匹配、一体化紧固件等创新设计,以更低的成本,使整个系统安装更便捷,组件固定更牢固。产品具有远高于行业标准的3500N固定力,高抗风能力,高荷载性能和优异的防火性能,实现与阿特斯高效600W+组件完美匹配。2、光伏应用解决方案(1)大型储能产品公司的大型储能产品业务包括应用于电网侧(独立储能、共享储能)和电源侧(主要是光伏地面电站)的大容量储能系统的设备研发制造、销售、系统集成和承包、长期维护服务、补容和电量交易等增值服务。大型储能系统包括电池储能系统、电力转换设备(PCS)、并网设备(变压器、开关柜)等硬件设备以及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交易等软件配套。阿特斯SoBank储能产品采用磷酸铁锂(LFP)电池技术,SoBank系列主打产品SoBank1.0系统额定容量高达2.967MWh,是大型地面电站应用中,最安全、最可靠的储能系统之一。SoBank采用液冷和湿度控制方案,配置变频自然冷冷水机组+除湿空调,冷水机组采用电芯温度控制,能耗降低30%,同时保持电芯平均温度28℃~30℃,可将寿命提升15%,除湿空调可有效控制电池舱内环境温湿度,湿度小于60%rh,温度保持25℃±3℃,提升系统安全性及整体使用寿命;主动均衡BMS(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方案,有效改善系统充放电深度,使每个完整周期可以提升1%的容量;采用严格的消防设计,根据NFPA855,NFPA68,NFPA69及NFPA72进行最有效,安全的消防设计及评估,保障整个系统无论在正常运行还是异常工况下(电芯失控),产品内的平均LFL都控制在25%以下。满足最新的国际安全和地区认证标准,获得欧标,美标及国标的认证。公司2023年12月宣布推出最新大型储能系统SoBank3.0。SoBank3.0的容量高达5兆瓦时,功率可达2.5兆瓦,无缝集成高能量密度电池、先进安全保护系统、高效液冷和智慧控制系统。该系统延续了上一代20英尺标准集装箱的设计,并在其基础上实现了产品容量提升近45%,同时现场安装调试并网时间可缩短40%。SoBank3.0在电池包和电气设计上考虑了冗余保护、配备了智能化的异常性能检测、以及多级火警告警和减灾保护系统,多维度确保产品安全。对比上一代,优化的热管理系统可将辅助电力消耗降低近30%。此外,SoBank3.0灵活且模块化的电气及通讯设计,使其可支持与不同架构的储能变流器(PCS)兼容。SoBank系列产品通过了UL9540、UL9540A、UL1973、IEC62619、GB36276等标准的测试验证,可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到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诸多场景,助推“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凭借高质量的产品性能和安全设计、卓越的制造能力以及健康稳健的财务状况,Sobank储能产品获得挪威船级社(DNV)颁发的可融资性评估报告。该报告在业界享有广泛认可,为项目的持续健康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2)工商业储能系统产品针对国内外工商业应用场景的储能系统KuBank,为客户提供多场景的智能能源管理体验。KuBank包括多款型号,100kW/247kWh(1000V)及185kW/371kWh(1500V)的储能一体机柜(IP55),机柜内包含液冷电池Pack(IP67)、模块化PCS、EMS,并可选配STS,适用于多样化的工商业使用场景。KuBank采用模块化储能系统设计,是一款成本效益高的kWh级电池储能系统。支持多个机组单元并联连接,以满足灵活的能源配置需求。(3)户用储能系统产品户用储能产品业务是专注于家庭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客户服务,旨在帮助家庭用户智能管理新能源发电、储能和用电,从而达到降低碳足迹、减少用电成本以及提高供电可靠性等目的。公司于2022年9月发布的EPCube,是一款美观、智能化、多功能的户用储能产品,单机储能容量范围从9.9千瓦时至19.9千瓦时,并可以扩展和定制至近120千瓦时。EPCube采用一体化设计、重量轻、安装所需墙壁空间小,具有一体式储能模块和自配置功能,实现快速安装和调试。EPCube具有很高的灵活性,除新装系统外,还可用于改造后的交流耦合光伏系统。(4)光伏系统业务公司于2009年在海外推出“Sungarden(太阳花园)”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其构成包括高效光伏组件、逆变器、配电箱、支架系统、电力电缆、系统运行监控软件等,并根据需要配套(锂电池)储能系统,为用户提供清洁、低成本和高可靠的供电解决方案。公司的分布式光伏系统主要包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和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5)电站工程EPC业务公司电站工程EPC业务主要为光伏电站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电站工程项目的设计、设备采购和安装调试、竣工验收和交付等全流程建设服务。公司电站工程EPC业务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地面电站及工商业客户大型分布式项目。(二)主要经营模式1、盈利模式公司长期深耕光伏行业,持续进行技术、产品和模式创新,根据客户需求不断推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目前,对外提供光伏组件、光伏系统、EPC服务构成公司主要的盈利模式。近年来,公司战略性布局的储能系统业务同样实现快速增长,已成为公司新的营收和利润增长点。2、采购模式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运营计划,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和供应商开发计划。公司采用“核心+辅助”的供应商策略,即针对各类采购内容通常会确定两家以上的核心供应商,并适当选取其他供应商进行辅助采购。公司制定了《供应链战略采购管理规定》《供应商开发管理规定》等采购管理制度,并运用ERP等系统对供应商开发、采购、考核、价格议定、合同审批、材料交付、检验与验收、采购付款等方面进行管理,实现材料资源获取的高度协同、信息共享、准确预测和及时调整采购策略与计划。3、生产模式(1)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的生产模式在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业务方面,公司建立了全球化的生产体系,在中国大陆、东南亚、美国等地设有生产基地,形成“单晶拉棒—硅片—电池片—组件”的光伏组件全产业链生产能力,并采用“以销定产”的订单生产模式,根据订单和产能情况分配生产任务,下达至全球各生产基地进行生产。公司制定了《卓越经营综合绩效管理体系手册》等生产管理文件,对生产流程进行管控,同时境内外各生产基地均配备MES系统,具有包括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产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工具工装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看板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底层数据集成分析等管理功能。(2)大型储能产品业务的生产模式在储能业务方面,公司全资控股子公司盐城市大丰阿特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磷酸铁锂储能系统Pack生产、系统集成、产品测试等,具有全自动Pack焊接产线、半自动装配线、Pack测试通道、系统集成线和测试线,具备单班年产能10GWh能力;全产区采用智能物联网,产品实时跟踪记录生产过程,严格把控质量关,可全过程追溯产品信息,确保产品安全可靠。4、销售模式(1)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的销售模式对于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产品,公司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①全球化销售布局:公司建立了全球化的销售网络,截至报告期末,除在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设立销售机构外,公司已在美国、德国、荷兰、日本、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销售机构,客户遍布逾百个国家。公司在各主要区域均聘用当地人才,建立、运营和管理销售活动,深度开发区域市场。公司根据全球市场需要和相关贸易政策,实施全球化产能布局,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②多维度品牌建设:公司在各主要销售区域均设立完善的销售渠道,先后在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组建市场品牌部,着力于培养区域市场和提升品牌黏性。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质量最高、技术领先、参数可靠、专注组件”的品牌理念,积极通过展会、线下及线上论坛、社交媒体宣传等形式开展品牌推广。③差异化客户管理:公司综合分析客户的所属业务类型、商业模式、平均价格、毛利水平等维度,将组件客户分为“高端户用客户”、“渠道商用客户”、“公司自有项目和交钥匙工程端客户”、“大项目类和战略合作类客户”和“经济型客户”五种类型,并实行差异化管理,为各客户提供对应的差异化产品和解决方案。(2)大型储能产品业务的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通过议标和竞标两种方式开展储能产品业务。公司在通过项目业主的资格审查、成为合格供应商后,提交初步技术方案和商务报价,如技术方案和商务报价符合业主预期,公司将进入业主的合格供应商短名单。视情况,公司提交详细的技术方案和商务报价,参与项目业主主持的议标和竞标过程。项目中标后,公司与项目业主谈判达成供应和服务合同。在项目交付过程中,通常根据完成项目计划情况,取得客户付款。(3)户用储能产品业务的销售模式公司户用储能产品业务以经销模式为主,从2022年开始布局全球销售网络,截至目前已在北美,欧洲,日本等主要户用储能活跃区域布局经销网络。积极部署各销售区域的本地销售资源,在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光伏组件经销网络的基础上,针对户用储能安装商高黏着度的业务逻辑,同时积极拓展专业的安装商销售网络资源并部署相关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人员,合作伙伴。从品牌建设的角度,通过不同的市场推广的语言及方式触及经销商、安装商、终端用户的不同对象,旨在打造在户用储能领域全新的品牌形象,为户用家庭提供灵活专业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4)电站工程EPC业务的销售模式公司通过公开竞标开展电站工程EPC业务,主要通过电站投资方的EPC招标活动获取业务。(三)所处行业情况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20世纪以来,科技的深入变革使世界经济呈爆发式增长,但对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过度依赖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重视,化石能源体系向可再生能源体系转变成为能源转型的基本趋势。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普遍性、清洁性、长久性等优点,且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呈后来居上的态势。化石能源危机、环境压力、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投资的快速增长也促使太阳能产业成为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选择。光伏行业正处于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高速发展期,其独有的产业特点和战略地位吸引了国内外政府、企业界以及研究机构的空前关注。2023年,随着上游产能放量,光伏全产业链价格快速降低,组件价格降幅超45%,显著改善下游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带动光伏装机快速增长,成本敏感的新兴市场光伏装机增长更快。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216.88GW,累计装机规模达609.5GW,新增装机规模同比增加148.1%。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超过110GW,占比超过50%。同时综合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530~550GW(直流),其中国内新增装机将基本与2023年持平,约240GW(直流)。海外市场装机的全球占比55%,高于2023年的44%。长期来看,根据COP28达成的共识,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将增至3倍,光伏装机将从2022年的1,055GW增至5,457GW。储能方面,国内市场,2023年新能源配建储能装机约1,236万千瓦,独立储能、共享储能装机1,539万千瓦,占比呈上升趋势。据国际知名能源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WoodMackenzie)公布的最新数据,截止2023年底,全球储能累计装机179.2GWh,预计2024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133.7GWh。预测至2030年,全球储能累计装机达到1,607GWH,年复合增长率36.81%。2023年是行业快速发展又不断震荡波动的一年,只要在持续增长的光伏市场需求的大背景下,国家的“双碳”目标不变,全球对新能源的追求也不变,拥有全球化布局能力、掌握下游渠道优势,成本优势突出的一体化企业将是推动整个行业稳步前进的重要力量。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大型光伏组件制造商和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深耕光伏组件研发和制造,是光伏行业中历史最长,规模、技术和业绩领先的企业之一,连续13年组件出货量全球排名前五。作为光伏组件技术引领者,公司屡次走在光伏行业技术升级转型的前列,行业内多项当前主流技术均由阿特斯率先导入,公司光伏组件功率及电池转换效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具有显著的全球化经营优势,前瞻性地进行全球化布局,在美国、泰国、越南等国家设有生产基地,并搭建了完善的全球销售网络和渠道,客户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公司又是海外大型储能市场的先行者,具有先发优势。早在2018年,公司在加拿大交付了4MWh的储能系统。2019年,公司从破产重整的美国PrincetonPowerInc.接收了能力领先的储能技术和项目实施团队,并围绕该团队建设了储能项目技术方案、业务开发、投标报价、项目实施和运维能力。目前,公司在北美、南美,欧洲(英国)、澳洲、中国和亚太有销售和服务团队,能充分满足这些市场的客户要求。公司的储能系统产品SoBank具有技术和成本优势。与海外的大型储能系统集成商相比,公司更接近供应链,具有大制造和成本控制能力优势;与国内的储能系统制造商相比,公司具有销售网络和项目实施能力优势。目前公司是美国、英国、澳洲等海外主要储能市场领先的储能系统集成商和服务商。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1)报告期内新技术的发展情况1)组件0BB技术0BB技术作为光伏领域的新兴技术,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优势。这一技术不仅对传统光伏组件的栅线设计进行了彻底颠覆,还通过简化电池设计、消除主栅线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系列产品的竞争力。0BB技术通过取消电池的主栅线,不仅降低了电池单瓦的银浆耗量,还提升了组件功率。这一变革对于降低电站项目的BOS成本和LCOE具有积极意义。银浆作为光伏组件制造中的重要材料,其成本一直占据较大比重。0BB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光伏组件的性价比。此外,0BB技术还可以与TOPCon、HJT等系列产品进行兼容,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0BB技术有望在未来成为光伏行业的主流技术之一。阿特斯研发团队在0BB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也值得关注。经过一年多的潜心研究,对比了不同0BB技术方案的优缺点,并确定了适合自己的技术方案。2)新材料领域焊带(含汇流条):焊带板块拥有自主开发新品和设备自主改造等多方面核心技术。在超细焊带(SMBB)方面,运用电磁感应退火技术,将焊带直径做到0.16mm(相比传统焊带直径缩短30%以上),同时保持高速生产效率,将成本控制到最低。此技术处于行业前沿,为后续电池组件0BB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封装胶膜:由于N型电池的浆料和表面钝化层等特性,对胶膜性能提出更高要求。新材料研发的单玻TOPCon组件用封装胶膜,运用独有的Know-How,将胶膜老化后的游离粒子进行捕捉,保证TOPCon组件30年使用寿命。此技术在行业处于第一梯队水平。2024年会对单玻TOPCon胶膜进行迭代,开发制程更友好,价格更优惠的封装胶膜。随着0BB技术和BC电池技术的发展,相对应的胶膜克重也会随之下降。如何能生产出低克重且均匀的胶膜成为行业迫切需解决问题。新材料内部通过模头厚度自动化调节控制,保证克重均匀性≤10g/m2,同时通过注塑螺杆、模头和退火工艺等研究,致力于开发出在传统克重基础上降低一半克重的产品,为组件端新技术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接线盒(含连接器)领域:新材料除开发组件用接线盒和连接器外,也致力于逆变器端和系统端用连接器的开发。通过独特的二极管选型以及铜板设计,新材料研发于2021年推出行业内首款30A大电流接线盒,连接器额定电流(41A)和直径(18.8mm)也处于行业前列。同时自主研发的板端连接器,额定电流在48A,能满足各种应用场景下的逆变器使用。系统端使用的10mm2连接器,额定电流在70A,为系统端汇流保驾护航。除此之外,更高大电流接线盒,多场景应用接线盒和连接器等新品都在研发中。3)储能系统领域在大型储能领域零部件自研自产方面,公司除去早已实现自研自产的模组、Pack、系统集成,2024年将进一步推进电芯、BMS、高压箱、汇流柜等核心部件的自研自产。在自研储能能量管理系统方面,除了传统的功能外,我们将整合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分析技术,实现系统的智能诊断、风险预警、收益预测等智能化运维功能。通过这一体系化的全球智能运维系统,我们将为能源储存和利用提供更精准、高效的管理和优化方案,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能源市场和环境。(2)报告期内新标准的发展情况报告期内,公司积极牵头多个国内外机构参与制订国际标准,推动中国光伏产业走向国际,接轨国际新能源标准,提升我国技术标准水平,助力质量强国。除了报告期内发布的IECTS63202-3Photovotaicces-Part3:Measurementofcurrent-votagecharacteristicsofbifaciaphotovotaicces(晶体硅双面光伏电池电参数测试方法)以外,公司还牵头了多项IEC国际标准项目的制度修订工作。本次发布的标准由公司在2019年向国标委提交立项提案,2019年12月通过国内专家立项评审,2020年9月由国标委向IECTC82提出新工作项目NP(newworkitemproposa)提案,2020年12月IECNP投票通过,历经2年多的讨论和修订,于2023年2月正式发布。IECTS63202-3规范了双面电池关键指标如双面率、双面电参数、双面功率增益等的测试标准,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具体测试方法,适用于PERC、TOPCon、HJT、XBC等各种晶体硅双面光伏电池类型。这项标准的发布,有助于指导电池厂商获得准确的双面电池电参数,从而帮助下游客户降低双面电池的组件封装损失、预测双面组件的发电量增益,以及给双面产品的定价提供参考依据,有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3)报告期内积极布局新业务1.储能业务新产品公司储能业务在报告期内深耕产品研发,在23年12月宣布推出最新大型储能系统SoBank3.0。SoBank3.0的容量高达5兆瓦时,功率可达2.5兆瓦,无缝集成高能量密度电池、先进安全保护系统、高效液冷和智慧控制系统。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在报告期内推出了针对国内外工商业应用场景的储能系统KuBank,为客户提供多场景的智能能源管理体验。2.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报告期内,公司正式推出新型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产品——阳瓦瓦BIPV系统。该系统使用了专利设计的快装紧固件,以及公司自研开发的新型彩钢瓦,结合阿特斯210600W+组件,形成一套高强度、高效率、高可靠的BIPV系统,将光伏组件和屋顶面有机结合。特殊的瓦型设计,提升了系统强度。仿照“关节”开发出的结构更简约、安装更灵活、施工难度更低的快装紧固件,为客户省去了支架费用,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整套系统成本。该系统能够抵御13级台风,并符合建筑防火A2级要求,成为新建与翻修彩钢瓦屋顶的首选。在报告期内助力湖北省宜城市天舒纺织光伏项目,采用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覆盖了厂房、办公楼、宿舍楼和车棚等多个区域,实现了发电效益和防水隔热效益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深耕光伏组件的研发,形成了突出的科研实力,并在此基础上向下游领域进行技术延伸。在大型储能、户用储能技术的开发、研究及应用中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已形成以TOPCon电池技术、HJT电池技术、大尺寸硅片技术、彩钢瓦BIPV系统产品技术、高效单晶PERC技术等光伏组件生产技术,以及以超长寿命锂离子电池材料体系、大容量储能用锂离子电池、集装箱式大型液冷储能系统产品技术等储能电池技术为主的一系列核心技术。(1)TOPCon电池技术及组件应用TOPCon是N型电池主流技术,通过使太阳能电池表面生长一层氧化层和掺杂的多晶硅层,形成钝化接触的效果,从而提升电池效率,公司在TOPCon技术领域已积累较多经验,2019年开始相关研发工作。目前公司已在扬州、宿迁、泰国工厂建有使用最新设备的TOPCon电池产能共计近30GW,TOPCon电池平均量产效率已经达到26.1%。公司在已有可靠性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对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品设计和制造均进行了细致的优化。其中,电池片图形对称设计方法,进一步降低了机械应力,使抗隐裂能力更好。独特的正面银铝浆加速老化方法,对多厂家多型号的银铝浆进行优选和电池工艺端的迭代优化,使得阿特斯的TOPCon产品具备优良的抗腐蚀和抗湿热老化能力。此外,公司开创了电池紫外衰减测试方法,并用于量产电池管控,通过电池端光注入退火以及减反射层优化,提升电池抗紫外衰减性能。公司在2023年底已经全面导入LECO激光辅助烧结工艺,并取消SE工艺,大幅提升转换效率的同时,减少了一道电池工艺制程,并使用银浆替换了银铝浆的使用,从而减少了对组件封装材料的依赖,进一步降低了TOPCon全产业链成本。(2)HJT电池技术异质结(HJT)是基于非晶/微晶硅薄膜的双面钝化接触电池结构。HJT电池具有完美双面对称结构及优秀的钝化效果,具有高转换效率、高双面率、低温度系数、高弱光系数、低碳排放/碳足迹等优点,并且其制造工艺流程也较简单,工艺制程温度全部在200℃以下,可使用超大超薄硅片,也可叠加钙钛矿制备更高效率的双结叠层电池。公司率先导入半片技术,支持HJT电池使用更大(210mm及更大)、更薄(110μm及更薄)的硅片,同时保证电池效率和良率,避免电池切片效率损失。公司的HJT中试线已经持续产出,中试平均效率达到26.2%,研发效率达到26.7%。预计至2024年四季度,HJT中试效率提升至26.6%,与之对应66片210mm电池组件功率可达730W。(3)大尺寸硅片技术大尺寸硅片技术是指在生产电池片及组件过程中,采用更大尺寸的硅片,从而降低能量转化过程中的损耗,提升电池片效率及组件功率。硅片尺寸越大,其在制成电池片时则需要加入更多焊带以降低度电成本,因此公司所拥有的多主栅技术能够促进大尺寸硅片技术的应用和发展。2023年4月,公司申报的发明专利多主栅光伏组件模拟方法及光伏组件(专利号ZL201711483090.4)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4)彩钢瓦BIPV系统产品技术彩钢瓦BIPV系统产品包括高耐腐蚀彩钢瓦材料,一体化紧固件,特殊设计中支座等部件。系统产品已全部完成专利布局,通过无导轨、一键安装设计,使得单位面积装机量提升30%,节省BOS成本,提升LCOE。该系统产品已通过抗风揭、防火等测试。已逐步应用于部分光伏项目。(5)高效单晶PERC电池技术PERC是正在量产的P型电池主流技术。与常规电池相比,PERC电池通过使用钝化膜代替常规铝背场,一方面降低了电池背面的电子复合速率,另一方面提高了背面对入射到电池内的红外光的反射率,从而提高电池效率。公司的高效单晶PERC技术自2012年项目立项,经过3年发展,于2015年实现技术方案定型并进入产业化生产,电池效率等技术水平处于行业前列。(6)矩形硅片技术公司在标准182和210尺寸以外,积极寻找其他的尺寸,如矩形硅片及其对应的电池和组件,来提升组件功率,最大化利用集装箱,并降低系统度电成本LCOE。近期,公司与多家行业内企业,共同倡导和推动上述标准化尺寸方案为行业内更多的企业所接受,并将各矩形硅片组件标准化尺寸纳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标准。此外,公司与多家行业内企业还共同成立“光伏组件尺寸标准化研讨组”,形成定期沟通及协同机制,推进新一代矩形硅片其它版型组件尺寸的标准化,以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发展。对应的硅片尺寸,公司已经锁定最终方案并在2023年9月开始导入量产。(7)轻质组件技术屋顶光伏系统是公司组件产品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而部分区域市场对屋顶设有承重限制,因此公司进行轻质组件研发以满足相关需求,主要通过降低玻璃厚度而降低组件重量,现有技术可使玻璃厚度从3.2毫米降低为1.6毫米。为保证降低玻璃厚度后能够更好应对冰雹等恶劣天气,公司拟针对轻质组件采用更高表面强度的玻璃材料,同时辅以其他缓冲设计,保证产品的安全性。目前公司的轻质组件已形成小规模生产和销售,在日本市场取得良好反响。同时该技术亦可应用于大尺寸组件,未来也会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推广。(8)超长寿命锂离子电池材料体系的研发技术超长寿命锂离子电池材料体系关键技术包含正负极材料结构优化及表面处理技术,电解液溶剂组合优化及添加剂配比调试,纳米导电剂组合优化三部分。该项技术可以有效支持储能用锂离子电池产品开发,与目前普通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寿命可以提升至原有的3倍以上,有效降低储能电池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使用成本,提升储能产品经济性。该项技术样品已在寿命测试中,目前无衰减,已提交专利3项,授权1项。该项目完成后,计划实现容量>300Ah电池产品,寿命>10000次循环,安全性能符合国内外规范要求。(9)大容量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大容量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主要针对储能电池的材料体系进行研究,开发最优的材料体系组合,开发适合大容量电池性能特点的电池结构,提高电池结构件的大电流承载能力,提高电池的密封性,适应超长寿命的要求,提高储能电池产品一致性。该项技术样品处于试制阶段,近期对工装夹具进行调试,已提交专利2项。该项目完成后,将实现充放电循环寿命>8000次。(10)高能量储能用314Ah锂离子电池的研发高容量储能用314Ah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主要针对储能电池的材料体系进行研究,开发最优的材料体系组合,开发适合大容量电池性能特点的电池结构,提高电池结构件的大电流承载能力,并进行专利申请,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储能电池产品一致性。该项技术样品处于试制阶段,本项目实施完成后,在同规格71173205的规格平台上,实现容量>314Ah电池产品,满足客户2小时率储能,使用寿命20年,安全性能符合国内外相关规范要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11)集装箱式大型液冷储能系统的研发集装箱式大型液冷储能系统的研发主要包括对电池包结构设计开发,液冷流道仿真设计,集装箱结构布局设计,以及系统安全控制逻辑设计,确保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满足UL9540、UL9540A、UL1973等国际标准的安全防护要求。公司对SoBank系列成品已完成二代迭代开发并进行批量供货,其中大型液冷0.67P储能系统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满足国内外储能市场需求,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第三代SoBanK3.0研发工作,预计2024年四季度可进入量产阶段。阿特斯SoBank储能系统,具有高安全、长寿命、高转换效率等特点,目前最新SoBank系列产品采用1500V.dc系统,最大额定容量>3.7MWh,储能系统能量转换效率≥94%,采用"液冷+风冷"的混合热管理方案、主动均衡技术等高新技术,集成消防监测系统、可燃气体检测等功能,提升产品使用寿命及安全性。(12)光伏并网及储能逆变器技术逆变器是太阳能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的主要核心部件,连接光伏组件,储能电池与电网。公司在大电流高效光伏组件匹配,多MPPT智能控制算法,高效能散热系统设计,智慧云平台,智能电网并网等技术方面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开发,提出了多种新型技术方案,做最匹配组件的光伏逆变器。量产产品已经涵盖了户用和工商业,及大型地面电站全系列各种功率段(3kW-350kW)的光伏逆变器,适用于大型地面电站储能的200kW组串式储能变流器及3.2MW储能变流系统已经在2024年3月份正式进入量产。(13)HTR异型焊带技术异形焊带技术是以组件功率及产品质量为导向,正面采用具有反光效果的圆形或者三角形设计,背面采用柔软的扁平设计的周期性分段焊带。这种焊带正面的反光结构,能提升组件产品功率,背面扁平设计焊接面积大、应力低,可有效降低制程隐裂,同时还能够降低对封装材料厚度的依赖。随着210mm/182mm大尺寸硅片的应用和对超高功率及超高效率的追求,为了确保产品高效稳定,公司积极研究柔性焊接技术,降低大尺寸高效率组件带来的潜在隐裂风险。目前公司量产的异形分段焊带大量应用于HiKu/BiHiKu6(182mm)和HiKu/BiHiKu7(210mm)产品上。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1)获得的重要奖项2023年4月,公司申报的发明专利多主栅光伏组件模拟方法及光伏组件(专利号ZL201711483090.4)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2023年6月,公司申报的产业化项目“高双面率PERC电池背钝化及陷光技术的产业化”获得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23年8月,公司申报的装备“先进高效TOPCon太阳能光伏组件”获得先进清洁能源装备荣誉。2023年11月,公司提出的“基于Triz理论解决光伏组件接线盒散热问题”解决方案获得2023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江苏赛区一等奖。2023年12月,公司申报的专利“用于处理半导体基板的方法、得到的半导体基板及其用途”获得2023年度苏州市优秀专利奖二等奖;申报的“高效高可靠性N型异质结组件技术”获得光伏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新增发表的学术论文报告期内,公司已发表论文11篇。3.研发投入情况表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电池研发技术类相关投入增加。4.在研项目情况5.研发人员情况6.其他说明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一)核心竞争力分析1、技术全、专利多,研发实力行业领先在光伏新能源领域,公司经过多年持续研发,全面掌握光伏行业先进技术,包括大尺寸硅片技术、高效单晶PERC技术、HJT电池技术、TOPCon电池技术、彩钢瓦BIPV系统产品技术等。在与光伏协同共生的储能领域,作为全球领先的大型储能系统集成商,公司掌握终端需求和核心技术,包括超长寿命锂离子电池材料体系、大容量储能用锂离子电池、集装箱式大型液冷储能系统产品技术等。公司正在开展逆变器和储能PCS设备的技术研发和制造,为巩固公司在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地位夯实基础。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维持有效的主要专利共2,205项,其中境内专利2132项(包括发明专利302项)和境外专利73项(包括发明专利28项),专利数量行业领先。旗下多家子公司多次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省级科学技术奖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技术创新荣誉。2、海外产能及销售网络随着光伏应用成本降低和应用规模快速增长,光伏是越来越多的国家首选的清洁能源,市场与需求更加国家化和分散化,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全球市场覆盖范围、海外产能布局等因素决定其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阿特斯是国际化经营能力和经营业绩领先的光储企业,海外销售收入占比长期超过70%。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泰国、美国、越南等国家设有或规划生产基地,在境外设有超20家销售公司,客户覆盖逾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日本、澳洲、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区域的主要光储产品供应商。3、品牌、口碑和荣誉公司秉持“卓尔不同”的全球化品牌战略,支撑国际化经营战略。公司在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和巴西组建市场品牌团队,聚集不同文化背景人才,围绕不同业务在细分市场进行品牌营销,并通过参加不同国家的展会,在全球市场推动品牌建设。此外,公司也采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品牌推广,通过线上论坛、直播、社交媒体推广等方式加强与客户沟通。阿特斯连续多年始终位列全球知名研究机构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公布的第一梯队光伏企业,多年获评中国对外贸易500强、《财富》中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全球新能源500强等荣誉。4、海外市场领先的大型储能业务除设备交付外,海外的大型储能系统集成项目还涉及项目承包、项目性能保证和可融资性要求、运行维护和补容、以及基于储能电量和辅助服务交易的资产优化所需的全套能力,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基于之前长期的海外光伏项目开发和交付经验,公司在欧洲、北美、南美、澳洲、日本等主要储能市场具有这些能力,并有储能销售和技术服务团队。对于光储项目,组件和储能业务共用销售渠道,公司的全球组件销售团队同时也是储能的销售渠道。由于全球储能的供应链主要在中国,较之于海外的储能系统集成商,公司具有供应链管控和成本优势;与国内绝大部分系统储能设备供应商和储能系统集成商相比,公司具有品牌、渠道、市场开发和交付能力优势。在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了多个海外储能项目订单。截止2023年12月31日,订单储备63GWh。5、院士科学家带领的职业经理人及研发博士团队公司董事长XiaohuaQu(瞿晓铧)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拥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半导体材料科学博士学位和近30年光伏技术研发和企业管理经验,具有突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公司有专业、专注、稳定、执行力强、经验丰富的国际化管理团队,大部分成员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验,有利于保证决策质量和实施效果,也是公司成功实施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支撑。公司打造了一支优秀的研发团队,核心技术人员均拥有10年以上光伏技术研发经验,多名骨干人员担任IEC标准委员会相关职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负责人等。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1,297人,有力支撑了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此外公司在制造运营、供应链、销售等方面有成熟高效的团队,通过全球化业务布局,汇聚了海外优秀人才。业务核心人员长期从事光伏工作,经验丰富,是公司稳定高效经营的保障。(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四、风险因素(一)尚未盈利的风险(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三)核心竞争力风险1、技术迭代风险:若公司不能准确判断技术及产品发展趋势,或未能对最具市场潜力的技术投入足够的科研开发力度,则可能出现技术落后的风险;若行业内发生技术突变使光伏组件成本急剧下降或电池转换率大幅上升,而公司无法及时掌握此类技术,则会使公司面临丧失竞争优势甚至被市场淘汰的风险。2、核心技术泄密及不能持续技术创新的风险:自主研发形成的核心技术是公司未来开拓业务和维持竞争优势的基础,公司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保管不善导致核心技术泄密,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对公司的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若公司不能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保持行业技术领先优势,将在未来逐步落后于竞争对手,从而面临丧失市场份额的风险。(四)经营风险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光伏产业链中涵盖对硅料、玻璃、封装胶膜等多项原辅料需求,公司利润水平受原辅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虽然我国光伏产业链发展基本完整,各环节供给关系总体较为均衡,但仍然会出现阶段性、结构性或特殊事件导致的短期供给失衡和价格波动,若上游原材料价格出现急剧波动且公司未能有效做好供应链管理,则可能导致公司存货跌价或生产成本大幅波动,从而挤压公司盈利空间,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2、产能建设和布局风险公司对产业链垂直一体化进行了积极布局。按照公司未来产能规划,预计2024年末,公司拉棒、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将分别达到50.4吉瓦、50吉瓦、55.7吉瓦和61吉瓦。由于公司N型产能仍在持续扩张和布局中,部分新建产线处于产能爬升过程,若公司正在建设或拟建设的产线达产情况不及预期,将对公司N型Topcon组件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3、境外经营风险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有多家境外控股子公司,主要分布在中国香港、美国、日本、欧洲、澳洲、南美和东南亚等地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中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较高,公司境外收入可能受到贸易政策、产业政策、法律政策、政治经济形势等因素变化的影响。此外,各国货币受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未来汇率波动亦可能会对公司收益水平、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产生不利影响。(五)财务风险1、关联交易风险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存在上下游关系,根据业务开展需求,公司与CSIQ(不含发行人)的关联交易预计将会持续发生。如果未来公司无法有效执行关联交易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该等关联交易定价不公允或不合理等,则存在损害公司或中小股东利益的风险。2、税收优惠政策变化风险目前,公司下属子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西部鼓励类企业税收优惠、《泰国投资促进条例》税收优惠、越南32/2013/QH13号法令等税收优惠政策。未来若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或者公司不满足税收优惠条件无法继续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将导致公司税费上升,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六)行业风险1、光伏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近些年光伏行业发展迅速,产业链各环节龙头企业依靠资金、技术、成本和渠道优势,不断扩大规模,纷纷进行扩产或围绕行业上下游延伸产业链,行业资源向少数光伏企业进一步集中,使得光伏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随着行业产能的扩产及技术进步,光伏产品价格逐步降低,光伏企业在成本管控及产品性能上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此外,近年来部分中国光伏企业纷纷在海外新建产能并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加剧了海外市场的竞争程度。因此,产业链的加速淘汰和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市场布局的加快将使得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七)宏观环境风险公司所从事的太阳能光伏行业与宏观经济形势、全球光伏国家产业政策关联度较高,若未来公司主要市场所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经济环境或光伏政策出现非预期的变动,导致市场需求受到较大影响,一旦公司不能有效应对,则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九)其他重大风险1、壁垒和惩罚性关税、贸易政策、制裁法规等引发的风险随着光伏发电日趋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乃至整体能源供给体系举足轻重的一环,而中国光伏企业无论是在经营规模还是技术积累方面均已占据绝对优势领先地位,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了各类贸易壁垒措施,希望能够遏制中国企业独霸光伏产业的势头、推动本国本地区光伏制造和技术研发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各国之间的政策竞争和贸易摩擦越来越直接和深入地影响光伏企业的投资和经营,也给光伏产业的全球布局和协同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贸易壁垒和惩罚性关税方面,2011年11月至今,美国政府对原产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及反补贴关税。2017年4月以来,美国政府对进口光伏产品征收“保障特别关税(即201关税)”(除双面组件及部分豁免的国家和地区外)。2018年6月15日,美国开始对包括光伏产品、储能产品及原材料的诸多产自中国的产品征收301关税等等。贸易政策和制裁法规方面,2022年6月,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依据其《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UFLPA)开始执法。该法案将任何来源于新疆地区,或者包含源于新疆地区(或在UFLPA制裁名单上的单位)原材料或劳务要素的产品,直接推定为采用“非法强迫劳动”,由进口商承担严苛的举证责任来证明该产品在整个产业链上均不存在任何受制裁的成分或不存在任何强迫劳动的因素,并责成美国海关采取扣押、禁止进口甚至没收。根据美国海关官网公布信息,截至2023年5月30日,美国海关共扣押了4269批货物,总货值为13.95亿美元。被扣押的货物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服装、鞋类和纺织品,工业及生产原材料。2022年6月,欧洲议会通过《反强迫劳动海关措施决议》,业界普遍认为欧盟及欧洲各国将推动类似美国UFLPA立法和执法活动。在推动本土制造方面,2022年5月,欧盟发布了《欧盟再生能源计划》(REPowerEUPan)以减少对于天然气的依赖,加快能源转型;2023年3月,欧盟公布《净零工业法案》草案(Net-ZeroIndustryAct),旨在推进欧盟在全球绿色工业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022年8月,美国发布了《通胀削减法案》(InfationReductionAct),加大对新能源经济的补贴和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本土制造和新能源产业化发展;印度公布了《高效太阳能光伏组件国家计划》(NationaProgrammeonHighEfficiencySoarPVModues)下的第二轮产能挂钩激励(ProductionLinkedIncentive)计划导则,该计划旨在促进印度高效太阳能光伏制造,提高本土制造产量,减少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进口依赖。出于保护本国光伏产业的目的,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对我国光伏企业发起“双反”调查,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011年11月至今,美国政府对原产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光伏产品开展了“双反”调查案件,以前年度的相关行政复审和法院诉讼都已经结束,部分案件清算退税还在进行中。2022年3月2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应AuxinSoarInc.的要求,决定对用产自中国的零部件在越南、泰国及马来西亚完成部分或全部组装并出口美国的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分别发起反规避调查,2023年8月18日,美国商务部发布终裁,认定相关企业在泰国、柬埔寨、越南和马来西亚从事生产制造并出口电池片和组件到美国的行为属于规避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尽管,基于2022年6月6日颁布的豁免相关产品关税的美国总统令、以及反规避裁定中提供的相关豁免路径,此反规避裁定短期内对相关企业在东南亚地区从事生产制造并出口美国的业务并不会造成实质影响。短期内,逆全球化和贸易摩擦的趋势不会减缓,甚至可能加剧。公司不排除因为壁垒和惩罚性关税、贸易政策、制裁法规等因素,从而给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影响的风险,以及公司收到相关处罚的风险;也不排除未来发生双反保证金补缴或者退税减少的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这些变化,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证公司的持续有效运营。2、公司与控股股东CSIQ分别在科创板和NASDAQ股票市场上市的相关风险公司与加拿大CSIQ需要分别遵循两地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上市监管要求,对于需要依法公开披露的信息,应当在两地同步披露。由于中美两国存在法律法规和监管理念差异,公司和加拿大CSIQ因适用不同的会计准则并受不同监管要求,会在具体会计处理及财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同时,由于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的差异及语言、文化、表述习惯差异,以及中美两地投资者的构成和投资理念不同、资本市场具体情况不同,公司在科创板上市的股票估值水平与加拿大CSIQ在NASDAQ股票市场的股票估值水平可能存在差异。3、本公司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较低的风险实控人未直接持有本公司股权,通过控股股东间接持有的本公司股权比例较低,未来若公司其他股东进一步增持,或者实控人可控制的公司股份比例进一步下降,进而可能导致公司在经营管理团队、核心技术人员、发展战略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导致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不确定性。五、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一)行业格局和趋势1.全球光伏市场更加多元化,全球布局和国际化经营能力凸显重要性在供应链价格下降背景下,传统市场维持增长,新兴市场不断涌现,全球光伏装机市场多元化趋势愈发明显。2021年,全球共有17个吉瓦级市场;2022年,增至26个,其中以欧洲国家为主;2023年,全球吉瓦级市场国家数量达到32个。预计2024年、2025年,全球吉瓦级市场数量将分别达到39个和53个。标普全球光伏首席分析师则给出了更为积极的预测:“2024年,全球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或将超过500吉瓦。美国、印度、德国、西班牙、巴西、日本、澳大利亚、波兰等是海外重点市场。2.储能成本快速降低,光伏+储能行业进入爆发阶段随着光伏和风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储能市场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美、中、欧,其他地区也有不同规模的发展,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储能系统在电网中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并网侧、用户侧、调峰调频、辅助服务等细分市场。不同应用场景下,储能系统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在并网侧可平抑风光发电波动,促进新能源消纳;在户用侧,可以实现新能源电力的自供给。由于储能系统需求的多样性,储能市场也逐步探索出多种商业模式。不同国家和地区电网规模不同,电价定价模式不同,使得储能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趋势。从装机现状来看,德国是最大的户用储能市场,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市场户用和大型储能共同发展,中国市场以大型储能为主。(1)电化学储能成本快速降低,提高储能的经济性2023年储能行业原材料价格持续下降,储能电芯上游碳酸锂价格下跌超80%,下游电芯价格下跌超50%。产业链原材料端价格回落、各环节产能加速释放,储能系统报价下行明显。同时,锂电芯新技术层出不穷,在降本、提升能量密度、安全性方面已经凸显效果,将进一步提升储能的经济性,推动装机需求增长。政策推动叠加成本下降将进一步推动储能步入实质性成长期。光伏+储能已具备相当的成本竞争能力。(2)全球储能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从市场规模总量来看,由新能源市场带来的进一步需求仍保持增长态势。展望2024年,全球装机需求依然旺盛。全球的储能需求主要分布在中国、北美、欧洲以及新兴市场。根据彭博新能源BNEF预计,24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有望达136GWh,同比增长38%,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二)公司发展战略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秉承“卓尔不同”的经营理念和“成就客户、创新思变、百折不挠、追求卓越”的价值观,致力于实现“让太阳能走进千家万户,给子孙后代更美好的地球”的企业愿景。基于公司在光伏组件技术、国际化经营能力、品牌和渠道、运营效率、盈利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公司拟通过如下战略规划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1)通过国际化水平的领先能力和全新N型产能布局的后发优势,稳步提升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2)通过丰富的在手储能订单和项目储备、国内制造成本优势和海外市场品牌渠道能力、一站式服务差异化等,打造储能业务第二增长曲线;(3)光储主业协同发展、配合电力电子等新业务领域辅助,拓宽应用边界、创造价值多元化。(三)经营计划2024年公司经营管理重点如下。(1)以提升盈利能力为核心公司计划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狠抓管理,保证相关订单的交付和利润,以提升盈利能力为核心,保障公司在优质市场的品牌优势和渠道优势,持续推进大型储能业务的迅猛发展,保证海外组件产能的如期达产达效,并及时开展配套电池产能建设。(2)提升经营效率,降低成本做好产能投资节奏的平衡以及运营效率的管理,关注应收应付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深挖新业务电力电子和户用储能的潜力,以最小的投入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提升制造运营和供应链管理水平,平衡好出货量和利润间的关系。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经营计划。(3)加强团队建设加强国际化经营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为海外新产能和新市场提供高质量的管理人员,适应公司全球化经营需要。(4)关注地缘政治变化,抓住海外业务机遇近年来,地缘政治愈发复杂,对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公司将关注并持续评估地缘政治变化的影响,在经营好已有海外业务的同时,发挥公司的国际化经营能力优势,适时做出经营和投资决策,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