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理论创新的宏大视角,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一新概括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时代内涵,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完整理解、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内在关系与核心要义,在履职实践中积极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奋力推动龙江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刻理解“六个必须坚持”的内在关系
“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深刻阐述了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正确路径;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示了这一思想根本的政治立场、彻底的理论品格、独有的精神气质、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把握好、运用好这一科学理论的思想精髓、进一步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提供了“金钥匙”,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解决了“桥和船”的问题,集中体现了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遵循和价值要求。
我们要从整体上全面、系统领会“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关系,从其内在逻辑来看:坚持人民至上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总体要求”;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是体现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内在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要求”;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命观和人类文明观的根本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人应具备全球视野、天下情怀的“使命要求”。
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核心要义
(一)要准确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所践行的最根本价值观。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观点是对百年来党坚持人民至上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同时也不断丰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内容,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二)要准确把握“坚持自信自立”的鲜明精神特质。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自信自立始终是我们党铸就伟大辉煌特有的精神特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着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始终贯穿着坚持走自己道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三)要准确把握“坚持守正创新”的宝贵理论品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的宝贵理论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四)要准确把握“坚持问题导向”的求真务实态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立足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结合国情回答和解决了中国面临的时代问题,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整体性革命性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重大成就。
(五)要准确把握“坚持系统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是我们党的基础性思维和工作方法,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这一优良传统来推动工作。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六)要准确把握“坚持胸怀天下”的宏大视野格局。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在实践中积极运用“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坚定不移践行“金融为民”的发展理念,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守牢根本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人民中来,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宗旨,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可以说,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底色。
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其健康稳定运行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央行基层行是金融事业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要时刻践行“金融为民”的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宗旨意识。要坚决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致力畅通政策传导机制,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己任,担当经济发展护航人使命;要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增强金融风险治理能力,提升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全局性和科学性,担当金融稳定护航人使命;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引导金融机构重塑经营理念、服务模式、风险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加快推进金融创新发展,担当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的使命,在推进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有力彰显金融工作的人民性。
(二)坚定不移秉持创新发展的宝贵品格,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守正创新的发展思路。面对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找准目标方向和自身定位,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努力在服务龙江振兴发展的实践中提升工作效能。
一方面,要加快推动金融创新。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将国家金融政策与龙江实际紧密结合,积极探索金融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新模式,不断拓宽政策传导实施渠道,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要努力争取国家创新政策、试点业务、试验区建设在龙江落地实施,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绿色生态、对俄经贸等优势特色产业,深入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更多打造龙江金融服务优质品牌。另一方面,要创新支持绿色发展。依托龙江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大力创新绿色金融业务,不断扩大绿色信贷规模,优化绿色融资结构,积极开办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业务。深化“龙江绿金云”平台建设,持续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持续推广碳金融、碳账户、碳交易等新兴业务,引导创新绿色金融产品,通过金融资源的合理介入,努力把龙江绿色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
(三)坚定不移立足系统性思维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质和量的辩证统一。在实践过程中,辩证认识、科学统筹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关系,是经济金融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龙江金融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系统性发展思维,统筹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聚焦扩大有效需求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实现量和质的优势互补和效能转化。
一要努力提升金融总量。强化货币政策在总量调控中的作用,用好用足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做好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推动金融机构持续扩大信贷投放。积极支持发展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升社会融资总量。二要聚焦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要充分发挥金融在配置资源中的重要作用,聚焦重点,精准施力,做好金融政策引导、约束和监管协调,防止金融脱实向虚,切实满足不断增长的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三要突出重点领域金融服务。以服务“六个龙江”“八个振兴”战略为抓手,用好用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围绕龙江重点产业,集中优势金融资源,推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先行先试样板区、普惠金融试验区建设,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支持科技创新和数字龙江建设,助推龙江不断生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四)坚定不移以问题导向深化调查研究,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策略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是央行基层行各项工作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体现金融服务为民理念的重要举措。
一要带着问题下基层开展调研。紧密围绕央行基层行履职和地方实际,重点围绕国家金融政策传导实施,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发展,金融扶贫扶弱、支农支小、助企纾困等领域,更多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接地气的调查研究。二要下大力气解决基层实际困难。注重倾听基层一线的诉求,广泛收集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虚心接受社会公众和企业提出的批评意见,对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要通过列清单、定目标、下任务、抓监督等一系列方式,推动整改落实。三要切实做好调研成果转化。要将掌握的情况、发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转化为政策建议、制度创新和工作举措,建立完善调查研究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将成果做法经验化,落实措施系统化,推动相关工作举措长效化常态化,不断探索高质量履职和助力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和方法,为加快推进龙江建设贡献坚强的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