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改革“迈开腿”“挑大梁”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23 23:37

    财政改革的每一步,无不牵动着大众关切的目光,更与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居民消费、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羊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打出财政改革的“当头炮”,足以说明这一改革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的关键作用和重要地位——

    “过段时间想和家人去海南旅游。3月20日起,那里的不少商品能享受免税优惠,旅游的时候顺便购买化妆品、奶粉等,比较划算。”沈阳中学教师马露这样规划着。

    “听说购买拖拉机能领取农机补贴。我刚承包了几十亩地种药材,正缺钱,如果能省钱购置机具那就太好了!”河南农户李冀中这样盘算着。

    ……

    普通百姓质朴的期盼,透露出财政改革和群众生活实实在在的密切联系。财政改革的每一步,都会牵动着众人关注的目光,更与经济发展、居民消费、企业生产紧密相连。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节点,2015年的财政改革如何发力,意义深远。

    从财政改革自身脉络来看,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2014年出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方案》,绘制出改革路线图;按照国家总体部署,2016年将基本完成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务。毫无疑问,2015年,将是财政改革链条上“迈开腿”与“挑大梁”并举的一年。从经济社会发展来看,2015年既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正是因为2015年财政改革的“肩负重任”,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减税降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等举措。这是羊年财政改革发力的“当头炮”,可以预期的是,财政改革还将打出“连环炮”,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发挥更加积极、更为重要的作用。

    守好稳增长钱袋子

    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通过财政贴息或其他市场化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这种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做法,已屡见不鲜。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为例,今年首次被多省写入预算报告。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已是顺理成章之事。8万亿元、10.4万亿元、11.7万亿元、12.9万亿元、14万亿元,从2010年至2014年的全国财政收入看,虽然财政收入规模逐步增长,但增速下滑明显。刚刚过去的2014年,全国财政收入8.6%的增速,创下自1991年以来23年新低。与此同时,刚性支出却不断增加。因此,实现经济的稳增长,必须管好、用好“钱袋子”。

    那么,社会资本参与作用到底有多大?以国内首个PPP项目——北京地铁4号线为例,作为该项目建设的亲历者,大岳咨询总经理金永祥介绍说,北京地铁4号线大约总投资150亿元,票价、广告等收入大概可以收回50亿元,资金缺口为100亿元,因而急需社会资本“助力”。京港地铁公司就是引进来的社会资本,负责包括车辆及通信等约46亿元的投资。

    唤醒沉睡的财政资金,也是发挥“钱袋子”稳增长作用的重要一招。根据央行资产负债表,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国政府存款仍有3.13万亿元。在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现形势下,一边是发行上万亿国债,一边是国库资金不断累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迫在眉睫。

    如果说“开源”与“盘活存量”更多注重眼前资金使用,那么,始于2015年的另一项改革,将着眼财政的长远打算,即3年滚动预算。

    “2015年编制2015年、2016年、2017年3年预算。到2016年,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收支调整,编制2016年、2017年、2018年预算。以此类推,进行滚动预算编制。”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向《经济日报》记者解释说。3年滚动预算,就是将财政开支与国家发展规划“绑定”,将未来几年要办的“大事”和需要花的钱列出计划,不仅能解决政府年度预算决策的短期化问题,还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针对性,提高其使用效益。

    当好调结构助推器

    2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送出最实惠的大礼包,莫过于年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及以内的小微企业,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类似的税收优惠,将明显为小企业减负,成为其增强发展后劲的强大动力。

    “我事先做了不少功课,税收因素的确是我创办公司考虑的重要内容。”2013年,施莹莹创立上海市滔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从事小区物业管理,税收优惠让她的企业有了发展优势。“每招收一个再就业员工,公司每年可减免税4800元。如果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还可以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仅2014年一年,施莹莹的公司就享受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减免70余万元。2015年,她打算扩大经营,计划再招100人。

    新政策下,2015年将有更多的企业享受到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通过政策的导向激励,小微企业吸纳就业、鼓励创业创新、破解转型难题的重要作用得到很好发挥”。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胡怡建认为。

    如果说对小微企业的定向激励体现了财政政策的精准调控优势,那么,推动三产协调发展的营改增,则能够体现财政调控的全局性。

    2014年,大连东软软件园凭借服务外包业软件产品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收获了9.2亿元。竞争力从何而来?大连高新园区国税局局长孔庆国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技术创新是高回报、高风险的工程,国家的减免税优惠政策给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注入了动力。”比如,2013年开始实施的营改增,使得企业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均享受免征增值税。

    税务机关对89户软件企业调查发现,2011年至2013年,共为软件企业减免税4.7亿元,占这3年技术研发费用投入的27%,极大降低了技术创新成本和风险。

    也正是营改增的这“一把火”,促进了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2014年,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8.2%,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进入2015年,“营改增”试点将逐步扩大至建筑业、房地产业等领域,基本实现全覆盖。

    做好惠民生加油站

    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从2015年春季学期起,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标准,由生均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帮助更多困难孩子完成学业,为国家培养更多有一技之长的建设者。

    这只是2015年财政改革众多“雪中送炭”的具体措施之一。比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异地就学问题、完善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等。对惠民生来说,改善薄弱环节,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是财政工作重点。

    与此同时,财政为惠民生“加油”,不止于“修修补补”民生领域的薄弱环节,还在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进而拉动经济增长。举例来说,2014年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不足1.4亿辆,拥有率远低于30%这一全世界平均水平,而发达国家拥有率则逾80%。如果群众增加购车需求,则会带动相关的汽车制造业、维修业、运输业等发展。这也是近几年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目的所在。

    只有如此,惠民生才能与稳增长齐头并进。数据显示,1981年至2013年,我国投资率从32.5%提高到47.8%,同期居民消费率从52.5%下降到36.2%。这样的投资与消费结构,造成了我国如今需求不足、增长乏力的局面。惠民生不仅要解决当前的薄弱环节,还要着眼长远,通过拉动消费让惠民生与稳增长协同发展。

    “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与收入增长应形成良性循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解释说,以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可保证新增GDP能投入到居民消费部门。总之,通过财税杠杆,配合价格杠杆,让老百姓“有钱花”、“舍得花”,就能在拉动消费的同时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崔文苑)

 

责任编辑: 林巧婷

相关链接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