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面试、立即上岗、高薪待遇…求职警惕骗人招数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01 08:17

不需面试、立即上岗、高薪待遇…求职警惕骗人招数

法治新闻来源:北京晚报 2018年03月15日 16:07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

  随着年后求职高峰的来临,黑职介们也开始蠢蠢欲动。尽管新生代的求职者已经习惯使用各种招聘网站、APP等招聘平台寻找工作,但仍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更喜欢那种可以当场面谈,当天上岗的工作。正规的招聘渠道难免手续繁琐,黑职介们则以方便快捷的“优势”抢占先机,拿不需面试、立即上岗、高薪待遇等作为诱饵,吸引求职者。还有一些黑职介摇身一变,利用互联网,将虚假招聘信息发到网络上,依旧干着骗人的勾当。但不管他们通过什么渠道发布信息,依旧改变不了诈骗的本质。在找工作时,求职者也需擦亮眼睛,辨别真伪。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一些黑职介惯用的招数,求职者可以参考看看,自己的求职渠道是否正规,是不是有上当受骗的嫌疑。

  骗术1 以虚假信息赚取登记费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骗术,一些非法中介组织通过在媒体刊登虚假广告,或在街头巷尾张贴条件诱人的用人信息,吸引众多求职者前来,进而名正言顺地收取求职登记费。而他们提供的多是子虚乌有的用工信息。

  从报刊亭上购买一些信息服务类的报纸,经常可以看见上面满是密密麻麻的分类广告,一个一个的豆腐块上常常是各种招聘信息。而且很多招聘公司非常有趣,他们要招的人,上至公司经理、高级工程师、人事主管、财务总监,下至餐厅服务员、高压电工、保洁员、锅炉工,多种多样,无所不包。看着这些眼花缭乱的岗位名称,简直让求职者摸不着头脑——这个公司是干啥的啊?怎么什么都招啊?如果看到一家这么神通广大的公司,那就要小心了,这十有八九是一家中介。

  小张曾经通过这样的小广告找到了一家职介所。这家职介所位于一座破旧的居民楼里,3个中年妇女负责。对方表示,只要交10元钱登记,就能马上推荐岗位,当天上岗。小张交了10元钱,填写了登记表之后,对方又要求她缴纳200元的信息服务费才能提供职位信息。无奈,小张只好又交了200元钱。交钱之后,这名工作人员提出,可以给她介绍一份文员的工作,工资不错,还包食宿。紧接着,她拿起电话,连企业招工的登记册都没看一眼,就熟练地拨通了一个号码,告诉“用人单位”介绍一个文员过去工作。可是小张到了指定的地点却发现,对方竟然连个办公地址都没有,“老板”让她在地铁站等,见了面,小张就问了几句:“你们公司在哪里啊?”“每天工作几个小时?”没想到立即招来“老板”一顿训斥——“就你问得多,你怎么这么多事啊?我不用你了!”然后头也不回地就走了,留下小张一个人呆若木鸡,想了好半天,她才明白,自己被骗了。

  骗术2 黑中介和空壳公司勾结诈骗求职者

  一些中介机构和空壳公司串通起来,或者同一伙人既办中介机构,又注册了空壳公司,先骗取求职者的职介费,然后介绍到皮包公司,收取保证金、服装费、体检费等。有的黑中介还采取相互介绍的办法,将求职者转来转去,每次都收费,但始终没有结果。

  武汉市某法院就曾经通报过这样一个案件—— “我公司是一家覆盖图书、建材、电器等领域的大型集团公司。”在众多招聘平台上,出现了这样一则招聘启事,该公司号称规模达到数百人,要招聘大量工作人员。受这则广告的吸引,众多应聘者上门求职。在武汉上学的阿奇(化名)就在这家公司兼职,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人参加应聘后,都被要求到医院体检,但却从来没有人通过体检,都白白交了200元钱的体检费。直到一天,他带体检者到医院体检,只见同事不断指挥体检者上楼下楼,以加快体检者的心跳等指标,由此使他们的心率和血压达不到该公司设立的标准。阿奇决定查清这一黑幕,在卧底四十多天后,他终于掌握了大量证据,并向警方报警。当地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汉川人罗某和仙桃人许某相互勾结,通过购买他人的营业执照,先后设立两个空壳公司对外招聘,在收取体检费后,将应聘者骗至医院体检,但最终又以体检不合格为由拒不安排工作。

  后来,在阿奇的帮助下,公安机关将罗某和许某抓获,他们最终被法院判为诈骗罪。

  骗术3 以“游击战”方式套取中介费

  这类欺骗手段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由几个人临时租间房子,非法挂个牌子,搞一些虚假的用工信息,待预收了大量“中介费”之后便卷款而逃。

  记者曾经跟随劳动监察人员参加了一次打击黑职介的执法行动。被查处的一家中介公司租住在一户民居当中,门口看不出任何公司的样子。墙上张贴着一张公司简介,公司名称是“××商贸物流中心”,但是前面几个字被白纸覆盖,上面是手写的“鑫众必达”几个字,看来,连公司的名称都可以随便贴纸更换。

  执法人员介绍,根据群众举报,求职者到这里应聘,招聘人员不会关心他们有无学历和经验,上来就以试用期月薪3000元,并且包食宿的优厚待遇来吸引求职者,然后便要求他们交纳几百元的建档费、体检费。钱到手之后,公司就撒手不管了。如果被举报或查处,这些公司可能还会重新换个名字,换个地址,死灰复燃。

  骗术4 以“试工”为名骗取免费劳动力

  这类骗术在服务行业尤其突出,且具隐蔽性。具体由职业介绍机构与用人单位联手,由职业介绍机构不断发布用人信息,并从中赚取登记费、中介费;用人单位得到大量劳动力,并通过不停地“炒”试工者的“鱿鱼”,达到免费或廉价使用劳动者的目的。

  大一学生小刘想要勤工俭学,在校园的布告栏里看到了很多招聘广告,其中抄写员这一岗位吸引了他。找到了对方的地址才发现,原来发布信息的是一家中介。这份工作对形象、学历、技能都没有什么要求,只要会写字就行,而且给出的待遇也挺诱人——千字150元。一天能抄3000字,就能有450元的收入。可中介马上提出,要得到这份工作,需要先在公司入会,交纳300元的中介费。抄写员的工作确实颇有吸引力,小刘心甘情愿地交了300元会费,以为自己轻轻松松就能赚回来。

  拿着对方给的一个电话号码,小刘坐了很远的车,终于在亚运村那里找到了与他接头的人,不过没有见到公司,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站在路边给他交代了一下工作,并交给他一份千字左右的文稿,说是要给客户邮寄信函,手写显得更加庄重,让他回去抄写50份。对方还以资料只有一份,害怕抄写员弄丢为由,要求小刘先交500元押金才能领走。善良单纯的小刘仍然认为对方的要求有合理之处,又乖乖地交上了500元。

  大概抄了半个月,小刘终于完成了50份的抄写。当他把那份厚厚的稿纸送过去的时候,对方却说,他抄得太潦草,不合格,不仅一分钱工资都没有,而自己当初交纳的500元押金连公司的损失都不够赔。

  除了抄写文字之外,还有一些绣花、穿珠等手工制作的工作,也是类似的套路,一般都不用求职者到办公地点,只需要在家完成,到时计件算钱。可真到交工时,往往会以所交成品不合格为由被扣发工资和押金。

  骗术5 穿着合法的外衣干着非法的勾当

  这类招聘看上去并没有什么漏洞,求职者被介绍到一些很正规的公司工作,他们却没想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非法的,等到警察上门时还被蒙在鼓里,稀里糊涂地做了不法分子的帮凶。这类新式骗局让应聘者防不胜防,甚至可能身陷囹圄。

  在此前举办的“北京人才市场致诚公益和谐劳动关系讲堂”上,主讲律师就提到他处理过的一个案例——小郑等人入职到某公司当话务员,他们的任务就是向客户推销办证业务,比如律师证、注册会计师证等。当然,这些证件都是假的。后来,警方一举捣毁这个犯罪团伙,虽然小郑等人并没有直接参与证件造假,他们只是负责接打电话,但仍被认定为犯罪行为。

  陈某就更“冤枉”了——他被介绍到丰台区的一家健身俱乐部内打工,他原本以为这家俱乐部从事的就是健身活动,没想到他们暗地里提供的却是色情服务。即使这样,陈某依然认为,自己只是负责搞搞卫生,又不参与涉黄活动,没什么关系,于是心安理得地干了起来,有时还顺便给客人指指路、介绍一下业务等。后来,俱乐部被公安机关查处。陈某因涉嫌协助组织卖淫罪被判刑。

  这样的公司,表面上往往还挺“高大上”的,有营业执照、有网站、高调宣传,求职者找工作时并没有被骗钱,但这却是合法外衣下的隐蔽骗局,到这种涉黄、涉毒、涉嫌诈骗的公司工作,即使自己并没有直接参与到犯罪行为当中,但也有可能会被追究责任,所以求职者一定要擦亮眼睛。

  本报记者 代丽丽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