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莱西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17 15:16

青岛莱西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

编制单位: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九鼎辉煌旅游发展研究院

2012年6月

  前 言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为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从2009年11月开始,农业部启动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重点在基础条件好、代表性强的地区优先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0年认定了第一批5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决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特别强调把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

  2012年1月,青岛莱西市入选农业部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根据《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认定管理办法》,为做好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雁,莱西市人民政府按照农业部“坚持规划先行,加大投入力度,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加强指导与管理,开展信息交流”的要求,特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九鼎辉煌旅游发展研究院共同组织专家编制《青岛莱西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5月中旬,专家组会同莱西市政府及各相关单位,开始现场座谈调研和实地考察,经过一个多月的研究与编写工作,6月12日,莱西市各级政府领导和规划编写组专家在市政府会议室对初稿进行了全面深入审查,经修改补充后形成本稿。

  “规划”指出,莱西市农业发展定位为“都市型现代农业”,规划期内建设发展“一条现代农业聚集带、一个核心示范园、三个优势产业规模种植区、九处特色农业镇、二十处标准化基地”,重点发展七个主导产业,将莱西建设成为青岛市蔬果园。使之成为青岛市和山东省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区,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导区,山东半岛现代高效农业和优质农产品重要的供应基地。同沿海其他发达县市一起引领我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规划工作是在莱西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下,专家组、莱西市各相关单位亲密合作共同完成的。规划分为“文字”和“图件”两个部分,“文字”部分是按农业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示范区总体布局、各主要产业规划、核心示范园建设发展规划等进行详尽阐述,“图件”作为附件,是对文字部分的补充说明,使“规划”更为直观。

  第一章  绪论

  1.1 规划背景

  1.1.1 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系列方针和重大举措

  “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难点所在。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明确提出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了9个“一号文件”,指出:“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1.1.2 农业部关于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政策要求

  为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国家农业部于2009年决定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指导,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是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建设为根本方向;二是以保护耕地和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三是以多种形式并举的产业发展为主线;四是以多元化生产经营单位为建设主体。在全国范围内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和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加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

  1.1.3 山东省、青岛市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提出关于贯彻中发[2007]1号文件精神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突出扩大农村投入、扩大农村消费、扩大农业开放,加快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继续推进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青岛市人民政府2011年7月发布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四大基地建设的意见,要求对照国际标准,立足本土优势,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重点,以持续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全面提升青岛市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形成设施农业高端化、规模农业区域化、特色农业品牌化、生产全程标准化、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格局,为青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以“双百双千”(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0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00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家规模经营家庭农场和专业种养大户)工程为载体,打造现代农业四大基地:即打造一批全省乃至全国最高水平的设施农业基地、规模农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使之成为青岛市高端优质安全品牌农产品的聚集区、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区和农业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

  1.1.4 莱西市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的要求

  近年来,莱西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探索发展以“好吃”的优质农业、“好看”的景观农业、“好玩”的观光休闲农业、“好销”的市场化农业和“好价”的效益型农业等“五个好”为特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莱西市是久负盛名的果品、蔬菜之乡,以“独、优、新、绿”为品牌,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操作规程,以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好的蔬菜、果品等为产业龙头,目前全市已建起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6个,总面积15.5万亩,同时,莱西市还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孙受镇董家山后村400亩韭菜注册了“山后韭菜”商标,迟家庄800亩黄瓜注册了“迟家庄”牌黄瓜,占领了上海超市。目前,全市已有20多个农产品打响了自己的品牌。莱西旅游资源丰富,别具特色的乡土风情和水乡景色美不胜收。随着交通网络的日趋完善,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假日经济和都市人健康消费需求的兴起,莱西市注重策划和宣传推介,都市农业吸引了四方游人尽享丰盛的“农业大餐”。

  1.2 规划范围

  莱西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覆盖莱西市全部区域,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莱西市辖10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861个行政村。

  1.3 规划期限

  2012~2020年

  1.4 规划依据

  (1)2008-2012年中央连续下发的5个中央一号文件;

  (2)《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农业部关于2010年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通知》(农计发【2010】5号)及其《认定管理办法》;

  (5)《青岛市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6)《莱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9)《莱西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

  (10)《莱西市2012—2014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意见》;

  (11)《青岛市大沽河高效农业规划(莱西部分)》;

  (12)中共莱西市委办公室、莱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全市规模化种植养殖发展规划》;

  (13)《莱西市蔬菜设施栽培示范区建设规划》。

  (14)《莱西市马连庄甜瓜规模化种植区建设规划》;

  (15)《莱西市优质高产粮食示范区建设规划》;

  (16)《莱西市优质高效果业栽培示范区建设规划》;

  (17)《莱西市店埠胡萝卜规模化种植区建设规划》;

  (18)国家、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有关政策、法规、标准、规程、条例等文件。

  第二章 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条件

  莱西市发展现代农业有较好的资源、经济和社会基础,发展优势明显,根据市域经济现状,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2.1 资源环境基础

  莱西市地处东经120゜12'—120゜40',北纬36゜34'—37゜09',南北长63公里,东西宽36公里,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

  2.1.1 地形、土壤

  全市地形北高南低,北部低山岗丘沙性土壤,适宜优质瓜果和花生生长;东南部棕壤和黑土,土层深厚,盛产小麦和玉米;西南部地形低平,土壤肥沃,适宜蔬菜等高效作物生长。

  2.1.2 气候资源

  莱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3℃,7月气温最高平均24.9℃,1月气温最低平均-3.8℃。

  2.1.3 水资源

  莱西市水资源较丰富,年平均降水量732毫米,水资源总量3.9亿立方米,大沽河由北向南流经全境,大沽河支流小沽河和五沽河流经西部和南部边境。境内有莱西湖(产芝水库)、青山水库(北墅水库)、高格庄水库等大中小型水库56座,现有机电井1.37万眼,耕地灌溉率80.9%。

  2.2 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莱西市辖10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861个行政村。2010年总人口73.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7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GDP)393.9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7.5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2.63亿元,三次产业比例11.10:50.15:38.75。

  2010年财政总收入22.76亿元,地方财政18.07亿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213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54元。是全国百强县(市)之一,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之一,十佳“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中小城市之一;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市。

  2.3 农业发展基础

  2.3.1 种植结构

  全市耕地面积107.26万亩,人均耕地1.46亩,农民人均耕地2.63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02.7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43.56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7.1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31.93万亩。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结构比例为7:3。果园面积11.83万亩。

  2.3.2 主导产业及产品产量

  莱西市农牧业发达,主导产业有粮食、油料(花生)、果品、蔬菜、畜牧业,以及一产延伸拓展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和农业休闲观光产业。2010年粮食总产量63.76万吨,其中小麦31.42万吨,玉米31.87万吨;花生8.49万吨;蔬菜126.52万吨,水果21.75万吨。粮食、花生、蔬菜平均亩产分别为444公斤、313公斤、3962公斤。

  2010年畜牧业大牲畜存栏19.9万头,其中,奶牛存栏9.01万头;生猪存栏42.22万头;家禽出栏12220万只。肉类总产量32.8万吨;禽蛋类10.2万吨;奶类29.02万吨,其中,牛奶29万吨。

  2010年全市完成现价农业总产值79.55亿元,其中种植业41.15亿元,林业2.68亿元,畜牧业34.59亿元,渔业1.13亿元,农林牧渔业产值之比为51.7:4.4:43.5:1.4。

  2.4 现代农业装备基础

  现代农业装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莱西市农业机械化、设施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具备良好基础。农业生产主要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农机总动力121.66万千瓦,农用拖拉机39825台,联合收获机2607台、农用运输车12957台。机耕面积109万亩,机播面积164万亩,机械铺膜面积33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81.92%,粮油作物基本达到耕作、播种、管理及收获全程机械化,是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市。设施农业面积49.2万亩,冬暖式蔬菜大棚10165个,现代农业观光园10处,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1239个。农业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农村经济信息网、市广播电视台及15个镇广播电视站及时传递、发布、交流各种农业信息,实现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

  2.5 农业科技应用基础

  现代农业发展要靠农业科技的支撑。莱西市重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栽培方法的引进、应用和推广,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2.5.1 优良品种

  针对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障碍性因素,筛选、更新、推广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高产、优质、抗倒、抗逆性强的良种。每年引进良种30多个,良种化程度达到100%。

  2.5.2 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组装一批配套栽培新技术新方法,如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玉米增产配套技术、花生覆膜机械化栽培技术、蔬菜果树标准化生产技术等30多项,新技术覆盖率85%以上。

  2.5.3 农业科技培训

  市、镇各级政府重视农业科技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结对帮扶、送科技下乡、网络媒体等形式,积极开展以粮、油、果蔬为内容的农民科技培训,近几年共举办培训班400多期,培训农民近10万人次。其中实用技术培训3.7万人次,远程教育培训2.2万人次,农民技能培训1万人次,进村入户培训1.7万人次。在全市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技术骨干人才5000多名。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培育科技示范村80个,示范户5000户,新建村级科技书屋40处。农技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成为政府深入基层进行科技服务的常态活动。2009年成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市(县)。

  2.5.4 重视当地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全市现有各类农业技术人员6万多人,其中市级482人,镇级376人,绿色证书学员5.6万人,涉农企业技术指导员1026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2678人。市镇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机构健全,各类农业技术人员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研项目和技术推广工作。莱西市和中国农科院、省、市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和青岛市农业大学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出一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技术操作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人力资源基础。

  2.6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区域农业发展的基础

  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能体现现代农业的产业形态,是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的重要标志。莱西市在这方面推进很快。先后承担青岛市实施的粮、菜、花生、果茶四个百万亩示范工程,在莱西示范面积超过100万亩。在原有基础和示范工程带动下,万亩标准小麦、玉米示范区,万亩连片棚膜蔬菜、万亩地膜花生、千亩连片标准果园到处可见。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12.5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1111家。政府重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积极推广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生物农药,采取秸秆直接返田、过腹还田、青贮饲料等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97%以上。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已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6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6个,“绿色食品”29个,“有机食品”2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8个,“三品”农产品产值占全市主要农产品产值的30%以上。莱西市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推进为农业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7 农业产业化和龙头带动的优势

  2011年9月,莱西市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同时,连续三届被山东省政府评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市”。2011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569家,规模以上企业151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22家,过50亿元2家,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青岛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家。以企业为龙头,带动形成六大农业产业化链条,包括牛奶产业链、肉鸡产业链、生猪产业链、蔬菜产业链、果品产业链和花生产业链,进入产业化经营农户占全部农户80%以上。莱西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早发展快,龙头企业规模大,带动强,直接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和农民增收。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优势条件。

  2.8 区位交通优势

  莱西属青岛市,位于青岛、烟台、威海、潍坊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间,山东半岛地理中心,距离青岛港90公里,青岛国际机场60公里,在青岛1小时经济圈内。青烟威潍四市及沿海诸县市连接交汇的必经之地,成为山东省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兰烟铁路、潍(坊)莱(阳)高速公路、烟青一级公路贯穿全境,另有5条省级公路在莱西交汇。区位和交通的优势,为现代农业、现代物流产业和农业休闲观光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第三章 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

  3.1 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山东省和青岛市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市(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优质农产品社会供应能力;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莱西市主导产业的实际情况,编制一本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3.2 规划原则

  3.2.1 科学布局、系统集成的原则

  按照资源条件、经济基础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建设项目要科学布局于不同的区域空间,使建设内容系统集成为既有内在联系、又有相互联系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体系。

  3.2.2 产业集群、三产联动的原则

  产业集群是现代企业建设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示范区产业规划也要体现这个原则,设计若干产业带、产业园和优质区,在产业集聚区和优质区因地制宜的安排一次、二次、三次产业,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三产联动同步发展。

  3.2.3 协调发展、生态优先的原则

  示范区规划要做到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协调,区域间发展的协调,生产建设和改善民生的协调,开发与保护的协调,前后阶段发展的协调。在诸多协调发展中,都要把生态环境放在优先地位,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3.2.4 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本规划是莱西示范区的总体规划,其任务是给出示范区目标定位、布局框架和产业发展方向。要求把握总体,力争全面,是示范区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基础性文本。在全面规划的基本内容中,把重点内容和优先项目放在突出地位,配置在规划的各个阶段。

  3.2.5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

  现代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全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中央及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统一协调、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示范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市场运作的功能,鼓励和调动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参与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形成政府、企业、农民和社会的合力,加速现代农业发展。

  3.3 发展定位:都市型现代农业

  根据农业部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重点在农产品优势区、西部特色农业区、省会和计划单列市郊区,基础好、代表性强的县(市)给予优先支持。莱西市是青岛市农村经济发达、农产品生产供应能力较强的郊区市(县),在青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郊区县市带动和辐射能力日益增强,都市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区域环境中,莱西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拟定位为都市型现代农业。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在郊区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先进生产力的新型现代农业类型,由郊区农业发展为都市型现代农业要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农业功能的转变

  由郊区原有单一的生产功能转变具有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功能,为城市提供农产品供应和生态防护等综合性多元化服务。

  二是农业产业形态的变化

  由郊区原来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二、三产业拓展延伸,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服务业迅速发展。农林牧渔业也由分散状态逐渐转变为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形态。

  三是农业产品品类的变化

  由郊区原有粮油肉菜果等传统物质产品,向物质产品和农业休闲观光等精神产品并重的方向转变,为越来越多追求时尚生活的城市居民提供享受蓝天和新鲜空气的广阔天地。

  四是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方向转变

  原来的城区和郊区、城市和乡村严重分离,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通过以城带乡,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使城乡二元结构逐渐向城乡一体化方向转变。

  莱西市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在上述四个方面发生巨大深刻的变化,已经具备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基础和条件。

  3.4 发展目标

  3.4.1 总体目标

  在规划期内,建设发展一条现代农业聚集带、一个核心示范园、三个优势产业规模种植区、九处特色农业镇、二十处标准化基地和七个主导产业,将莱西建设成为青岛市后花园。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现代农业业态;加速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进城乡结构一体化进程;积极拓展农业的产业功能,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建成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农业集成创新体系,完成郊区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转变。成为青岛市和山东省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区,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导区,山东半岛现代高效农业和优质农产品重要的供应基地。同沿海其他发达县市一起引领我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3.4.2 具体目标

  1、种植业发展目标

  (1)稳定面积。2015年到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0万亩;花生播种面积27万亩;蔬菜播种面积47.5万亩(其中甜瓜面积10万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稳中有升达214.5万亩,比2010年202.7万亩增11.8万亩。需把复种指数由190%提高到200%,增10个百分点。果园面积增至16万亩,发展方向在北部山丘高地。

  (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015年和2020年,粮食单产分别达到500公斤和550公斤,耕亩超吨粮。花生亩产达到350公斤和380公斤。蔬菜亩产达到5000公斤。果园亩产达到3000公斤。

  (3)增加总产。2015年和2020年,粮食总产分别达到72万吨和79万吨,花生总产分别达到10.5万吨和11.4万吨,蔬菜总产分别达到213万吨和237万吨,果品总产达到48万吨。

  (4)建设3个10万亩规模化种植区。10万亩高产粮食规模化种植区,10万亩优质甜瓜规模化种植区,10万亩苹果新模式栽培规模化种植区。

  2、养殖业发展目标

  到2015年和2020年,存栏奶牛10万头和12万头,年出栏生猪95万头和100万头,出栏肉鸡1.5亿只和2亿只,肉蛋奶总产量75万吨和78万吨。

  3、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业发展目标

  扩建和完善3处农产品加工集散区,延伸和完善6个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建设店埠镇农产品现代物流园,形成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体系。

  4、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目标

  建成3条生态旅游和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带,形成沽河河流生态文化与田园风光相结合的莱西特色新兴旅游观光基地,青岛市休闲观光后花园。

  5、提升莱西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品牌体系。

  6、核心示范园发展目标

  建成以店埠镇、孙受镇、夏格庄镇为中心的核心示范园,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7、生态林业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新造林10万亩,其中荒山造林5万亩,湿地生态造林2.8万亩,名优经济林2.2万亩;建设农田林网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35%。

  8、全市现代农业总产值2015年达100亿元,2020年达130亿元。

  9、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万元和2.5万元。

  第四章 示范区总体布局

  根据莱西市农业发展的现状、农业资源分布的情况,莱西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布局为一带、一园、三个规模种植区、九处特色农业镇、二十处标准化基地,重点发展七个主导产业。(“1139及20点”空间布局)

  4.1 一条现代农业聚集带

  大沽河是青岛的母亲河,由东北部进入莱西市,途径马连庄、河头店、水集、沽河、望城、孙受、院上7处镇、街道,在店埠镇与小沽河、五沽河汇流。大沽河流域风景秀丽、土地富饶,农业发展及旅游开发条件得天独厚。以大沽河为轴心,沿大沽河两岸规划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休闲观光园,充分发挥大沽河文化底蕴,打造一条现代农业产业示范、休闲观光旅游聚集带。

  4.2 一个核心示范园

  核心示范园以店埠镇和孙受镇、夏格庄镇部分为中心,总面积165平方公里。该区域北起大古路、东靠209省道、西邻大沽河、南依五沽河,水资源条件较好,交通方便,农业经济位居全市前列。现有耕地面积约20万亩。大牲畜存栏4.3万头,肉类总产量69396吨,奶类产品55163吨,禽蛋产量19783吨。果蔬、粮油、畜牧业发达,农业产业化、设施化、标准化程度较高,农资物流园、蔬菜批发市场、食品工业园等加工物流业发达,能够引领莱西现代农业示范区快速发展。

  核心示范园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工商资本企业,按照工业理念,主要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进行运转。政府部门主要负责水、电、路、渠、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各相关部门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绿化工程、土地整理、新增千亿斤粮食、乡村公路建设、农村扶贫开发等各类项目资金,集中投放到核心示范园,打造高标准示范亮点。

  4.3 三个10万亩优势产业规模种植区

  4.3.1 1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规模种植区

  姜山镇、夏格庄镇,粮食播种面积34.3万亩,占全市的23.9%,总产量15797.0公斤,单产475.3公斤/亩。该区域发展1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规模种植区,重点建设国家农业部4个万亩高产示范园区。

  4.3.2 10万亩优质甜瓜规模种植区

  马连庄镇、日庄镇、河头店镇,甜瓜种植面积4.86万亩,马连庄甜瓜已经通过国家地理标志登记,成为北京、天津、大连等大中城市的优质甜瓜供应基地。规划发展10万亩优质甜瓜规模种植区,重点在马连庄果蔬批发市场附近规划建设2万亩的核心示范园区。

  4.3.3 10万亩新模式苹果规模种植区

  河头店镇、马连庄镇、南墅镇,发展10万亩新模式栽培苹果规模种植区。在河头店镇东大寨周边和马连庄镇管家周边,各建设1万亩的新模式苹果示范园,辐射带动整个北部地区发展成为新模式苹果优势产业区。

  4.4 九处特色农业镇

  4.4.1 店埠蔬菜特色镇

  店埠镇蔬菜产业发达,蔬菜播种面积11.72万亩,蔬菜总产量51.48万吨,被青岛市确定为百万亩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和市控蔬菜基地。现有优质胡萝卜基地4万亩, 2009年,青岛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店埠镇胡萝卜基地为“青岛市(店埠)出口胡萝卜质量安全示范区”。2010年,店埠胡萝卜通过国家地理标志登记。拥有各类蔬菜专业合作社90多家,蔬菜加工企业40余家。镇内青岛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村办产地蔬菜批发市场,市场蔬菜年交易量14.6亿公斤,交易额14.8亿元。下一步,计划依托丰富的胡萝卜、白萝卜、香芋、大蒜等蔬菜资源,建设以蔬菜种植、蔬菜贸易、蔬菜物流、蔬菜加工一体化的蔬菜特色镇。

  4.4.2 孙受韭菜特色镇

  孙受镇董家山后、王家山后等村,具有悠久的韭菜种植历史。近几年,建设了山后韭菜核心基地800亩,建设了高标准连栋大棚和韭菜检测、加工车间、博物馆、展览室等附属设施。目前,由“山后”翡翠韭菜衍生的 “山后人家•有机农庄”已初具雏形,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韭菜种植5000亩,是青岛市面积最大的韭菜专业生产基地。下一步,将重点以青岛杰丰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依托“山后”韭菜品牌优势,坚持企业主导、政府引导、农户参与的原则,以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为重点,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建成万亩“山后”韭菜特色镇。

  4.4.3 武备葡萄特色镇

  武备镇位于莱西市西部,由山区向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多为丘陵,水资源丰富,较为适宜葡萄种植,现有葡萄种植总面积3616亩。镇内已经引进大好河山、青岛圣爱美仑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等多家葡萄种植加工企业。下一步,将充分发挥传统葡萄种植优势,依托青岛大好河山葡萄酒业有限公司、青岛圣爱美仑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和香港骏德酒业有限公司三大酒庄,发展葡萄种植1万亩,建设国际知名酒窖3—5个,成为集葡萄种植、酿造、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葡萄庄园,将武备打造成青岛北部独具特色的葡萄小镇,建设中国的波尔多。

  4.4.4 马连庄甜瓜特色镇

  马连庄镇现有甜瓜播种面积4.86万亩,主要以甜宝、景甜208、超甜白金等名特优品种为主,马连庄甜瓜已经通过国家地理标志登记,深受北京、天津、大连等大中城市居民青睐,马连庄甜瓜资源优势明显。下一步,计划以马连庄镇为中心,以青岛浩丰源农业高科技示范园为龙头,以马连庄果蔬批发市场为桥梁,辐射带动河头店、日庄等镇,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产条件,进一步扩大甜瓜种植规模,到2020年,发展到10万亩。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不断提升甜瓜品质,通过举办甜瓜节,打造马连庄甜瓜特色品牌。

  4.4.5 姜山湿地观光旅游镇

  姜山镇拥有胶东半岛最为典型的生态湿地资源——江山湖,面积约12平方公里。江山湖有大面积的湿地,芦苇、菖蒲丛生,成群的野鸭、大雁等鸟类在这里越冬。江山湖还有20多种淡水鱼,为湿地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下一步,将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市场化运作的理念,进一步加大投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升旅游环境,推动姜山湿地观光镇的建设。

  4.4.6 南墅林业生态镇

  南墅镇资源丰富,其地貌景观、水域风光与生物景观是其最大的特色,省级森林公园大青山公园是其核心吸引物。依托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风电项目等人工特色资源,以大青山森林公园、青山湖一线风光为中心,依托宫山万亩林场,以建设生态林、景观林、经济林为重点,在宫山、大青山和小沽河上游建设2万亩的森林生态和景观旅游相结合的林场2处,规划建设国家AAAA级大青山森林公园。策划槐花节、国际滑翔伞比赛等主题节庆活动,把南墅镇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层林尽染、百果飘香”的林业生态特色镇。

  4.4.7 夏格庄奶牛养殖特色镇

  夏格庄镇是青岛市畜牧强镇,具有二十多年的奶牛养殖历史。目前,全镇现有奶牛养殖小区35个,高氏牧业、富仕奶业、奥新苑牧场等大型奶牛养殖场5处,奶牛良种繁育基地1处,奶牛养殖专业村22个。全镇奶牛存栏达到8100头。下一步,将以培养龙头企业为着力点,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做好市场信息的提供和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拓宽市场流通渠道,将夏格庄镇建设成奶牛养殖特色镇。

  4.4.8 水集休闲旅游特色镇

  胶东最大水库--莱西湖坐落于水集街道境内。漫步莱西湖大坝、环湖路、沽河大道,莱西湖及大沽河美景尽收眼底;登上游艇,可体验莱西湖的浩瀚及湖光秀色,风景秀丽的绿化带和大面积的片林构成莱西湖的绿色屏障;沿莱西湖周边,已建成垂钓湖5处,农家乐餐馆15家。莱西湖的花鲢、银鱼无污染、纯绿色,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下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和引导力度,依托莱西湖优美的生态环境与水域风光,迎合莱西市本地居民休闲与观光需求,提升水集的生态涵养功能与休闲功能,建设火龙果观赏采摘园、无公害葡萄观赏采摘园,发展成为休闲观光旅游特色镇。

  4.4.9 沽河农产品加工特色镇

  沽河街道办事处位于莱西西部,以威海西路青岛九联集团加工区和青岛雀巢有限公司为核心,现有较大的农产品及配套企业10多家,已成为山东省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农产品产业已成为沽河街道主导产业,2011年农产品加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3亿元,占全街道的79%。下一步将以九联集团和雀巢公司为依托,高起点规划,高起点配套,科学管理,把农产品加工这个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将沽河街道办事处打造成一个集加工、包装、储存、运输为一体的完整农产品加工特色镇。

  4.5 二十处标准化基地

  4.5.1 6处优质高效蔬菜标准化基地

  1、店埠镇2000亩高科技农业标准化基地。在店埠镇规划建设1处2000亩的集农业高新科技、新品种引进示范于一体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园。

  2、孙受镇董家山后韭菜标准化基地。在董家山后、江家庄二甲等村规划建设1万亩山后有机韭菜示范区,主要种植有机韭菜,开展采摘和农业观光。

  3、河头店镇松旺庄2000亩设施蔬菜标准化基地。以河头店镇松旺庄村为中心,沿水蓬路打造成为大规模、高标准的国家级设施蔬菜标准示范园。

  4、姜山镇晟仁果蔬专业合作社2000亩超市蔬菜标准化基地。按照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全部实行无公害生产,努力打造成为较大规模、专业化的超市蔬菜生产基地。

  5、姜山镇青岛德民欣1000亩高科技标准化基地。在姜山镇大河头村,努力打造成为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气雾培蔬菜生产基地。

  6、马连庄镇浩丰源甜瓜标准化基地。在马连庄果蔬批发市场附近,通过建设高标准冬暖棚和现代化育苗中心,打造成为科研示范、种苗繁育、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甜瓜示范园,带动周边甜瓜产业快速发展。

  4.5.2 7处优质高效果品标准园

  7、马连庄镇管家1万亩苹果标准园。以管家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庄,规划建设1万亩优质果品示范园,重点发展苹果新模式栽培标准园。

  8、河头店镇东大寨1万亩苹果标准园。以东大寨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庄,规划建设1万亩优质果品示范园,重点发展苹果新模式栽培和观光采摘。

  9、河头店镇矫格庄1000亩日韩梨标准园。建设标准果园和观光采摘园

  10、武备镇岘沽、山口山3000亩葡萄庄园。以青岛大好河山和波尔多旺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等为主,建设采摘、酿酒、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新型果园。

  11、孙受镇4000亩苹果标准园。以蒲湾泊、张格庄、徐家汇为中心,重点发展苹果新模式栽培和观光采摘园。

  12、院上镇七岌2000亩无核葡萄标准园。以七岌村为中心,重点发展无核葡萄栽培和观光采摘园。

  13、武备镇王家庄1000亩设施油桃标准化基地。该基地位于武备镇,以王家庄村为中心,以设施油桃为重点,打造“中国油桃之乡”。

  4.5.3 5处畜牧业标准化养殖基地

  14、青岛高氏牧业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基地。该基地位于夏格庄镇,一期规划占地180亩,建设标准化牛舍12栋,奶牛养殖规模2000头。牧场打造成为场区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标准高,规模大,管理规范,成为标准化、信息化程度高的全国一流的生态型、现代化养殖场。

  15、青岛榕昕牧业有限公司奶牛养殖示范场。该场位于姜山镇黄家庄,占地150亩,现存栏奶牛1000头,产奶牛平均单产量达到7500公斤,是全市奶牛单产量最高的规模化养殖场之一。建有1000立方的大型沼气池。通过综合配套,建设成为集“奶牛-秸秆-粪便-沼气-有机肥-有机蔬菜”于一体的生态循环型、现代化养殖场。

  16、青岛佳兴牧业有限公司生态养猪示范场。该场位于姜山镇烧锅庄村南,占地60亩,年出栏优质商品猪10000头。通过场区扩建、绿化、美化等综合配套,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饲养管理科学、标准化程度高、青岛市一流的生态型生猪示范养殖场。

  17、青岛九联集团肉鸡第六十四养殖场。该场位于沽河街道办事处早朝村,占地118亩,建设现代化、标准化鸡舍18栋,每批饲养肉鸡40万只,年出栏优质商品肉鸡200万只。养殖场实行全进全出制全封闭管理模式,采用鸡舍内喂料、饮水、通风、温湿度控制以及消毒全电脑自动化控制,规划建设了参观接待室、监控设备等配套设施,成为自动化、标准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绿色、安全、环保的国际一流的现代化肉鸡养殖示范场。

  18、姜山镇北仰岭畜牧养殖示范园区。该园区位于姜山镇北仰岭村北,占地面积600亩,是一处奶牛、蛋鸡综合性养殖基地。努力打造成为青岛市“退户进区”规模化最大、组织化、标准化水平高、管理规范的综合性畜牧养殖示范园区。

  4.5.4 2处林业标准化基地

  19、南墅镇宫山万亩标准化生态林场。规划面积2.05万亩,概算投资1.9亿元,造林1.82万亩,其中生态林9900亩,栽植黑松、刺槐300万株,间隔插栽连翘、山杏、山桃10万株;色叶景观林4500 亩,主要抓好“四谷”( 樱花谷、红叶谷、杜鹃谷、杏花谷)、“一林”( 竹林)建设,植树70万株;绿色、无公害经济林采摘园3800亩,主要抓好“四园” (桃园、核桃园、板栗园、茶园)建设。

  20、南墅镇大青山万亩标准化生态林场。规划面积2.2万亩,概算投资2.2亿元,造林1.3万亩。

  4.6 重点发展七个主导产业

  根据莱西市现有农业产业基础和资源配置,规划重点发展七个主导产业:粮食、油料、果品、蔬菜、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和物流、生态旅游与农业休闲观光。形成基础性产业、优质高效产业和新兴产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今后要稳定发展粮油、畜牧等基础性产业,提升发展果蔬等高效产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和农业休闲观光等新兴产业。保持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莱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第五章 优质粮油(花生)产业发展规划

  粮油(花生)产业是莱西市重要的主导产业,是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

  5.1 粮油(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条件

  5.1.1 粮油生产的区域生态条件较好

  莱西市地处北暖温带,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宜一年两季粮食作物生长。大部分镇(办)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全国著名的粮食和花生高产区,素有“胶东粮仓”之称。

  5.1.2 小麦、玉米和花生是主要粮油作物

  2010年,莱西市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播种面积142.2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99.1%,其中小麦面积73.1万亩,玉米面积69.1万亩。花生是莱西市唯一的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7.2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4%。

  5.1.3 粮食和花生单位面积产量居全国前列

  2010年,莱西市粮食播种面积143.56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0.8 %,粮食平均亩产444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332公斤高112公斤,比山东省平均亩产408公斤高36公斤;其中小麦亩产430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317公斤高113公斤,比山东省平均亩产385公斤高45公斤;玉米平均亩产461公斤,比全国玉米平均亩产46公斤高97公斤,比山东省玉米平均亩产436公斤高25公斤。莱西市店埠镇小麦亩产499公斤,玉米亩产531公斤,双季已超过吨粮,姜山、院上、孙受三镇产量也接近吨粮。花生平均亩产313公斤,比全国花生平均亩产230公斤高83公斤,比山东省花生平均亩产281公斤高32公斤。

  5.1.4 粮食作物和花生区域布局特点

  全市粮油作物总体布局特点是:“南粮北油”,粮食主产区在南部,油料(花生)重心在北部。全市各镇(办)均有粮食和花生种植,但由于土壤和水资源条件的不同,以及粮油果菜等种植结构的不同,粮油作物区域布局有一定差异。按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面积比例大小,粮食作物布局可分为三种地区类型。一是粮食集中产区及优势区,主要包括东南部望城、姜山、水集、沽河、日庄和开发区六个镇(办),其中望城、姜山二镇(办)的粮播面积占本镇农作物总播面积超过80%,是粮食集中产区的优势区。二是粮食一般产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北部南墅、武备、马连庄、河头店四镇,粮播面积占本镇农作物总播面积65%-75%,该地区粮食、花生、瓜果均有一定面积,但土质较差,粮食单产偏低。三是面积较少,单产较高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店埠、院上、孙受、夏格庄四镇,粮播面积占本镇农作物总播面积65%以下,店埠比重只有44.4%。该区蔬菜、水果面积大,粮食面积比前两类型区都少,但单产水平高。

  按花生面积占农作物总播面积比重大小,也可将花生分为三类地区,一类是花生种植相对集中产区。主要产区分布在北部南墅、河头店、马连庄,中部水集、沽河、武备和南部夏格庄七个镇、街道,花生面积占农作物总播面积比重均超过全市平均值,达14%以上,花生总产4.91万吨,占全市57.8%。第二类区域分布在中东部望城、孙受和开发区三个镇(办),花生面积比重介于12%-14%之间。第三类区域花生面积比重小于12%,主要在西部和南部的店埠、院上、日庄、姜山四个镇(办)。

  5.1.5 粮油生产的装备条件和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莱西市粮油生产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包括生产机器装备、病虫害防治装备、节水灌溉装备等粮食生产各个环节,基本都采用现代新型机械操作。电力提灌25.14万亩,机械提灌56.55万亩,灌溉水利用率达到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粮油生产耕、播、收、管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形式多样,有力支持粮食和花生丰产。

  5.1.6 农民种植粮食和花生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莱西市有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地区,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进入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农民又把精耕细作等优良传统与现代技术和装备巧妙结合起来,正在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

  5.2 粮油生产发展目标

  5.2.1 发展方向和总体目标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粮油生产的科技含量,加速新品种更新换代,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应用和现代装备水平,推进粮油高产更高产。继续加强农田基础建设,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的空间结构,增强市域农村经济的均衡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改造中低产田和培肥地力,做到科学施肥、配方施肥,扩大粮油作物集约化、区域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面积,实现全市粮食亩产超吨粮目标,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5.2.2 具体发展目标

  1、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到2015年粮田面积稳定在70万亩左右,总产达72万吨,增12.9%,年平均增2.6%。

  到2015年花生面积稳定在30万亩,总产达到10万吨,比2010年增1.51万吨,增长17.8%,年增3.56%,平均亩产333公斤,比2010年高20公斤,平均每年增4公斤。2020年提高到340公斤。

  2、建设高标准粮田

  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15.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53.04万亩,农田灌水定额控制在2600m³/h㎡,建设高标准粮田15万亩。

  3、建设高产花生示范基地5万亩。

  5.3 重点建设项目

  5.3.1 姜山镇和夏格庄镇1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规模化种植基地项目

  1、项目区建设地点与条件

  建设地点在姜山镇G204公路以西、夏格庄镇S209路以东,姜渚路以南,两镇接壤区间的42个村,土壤肥沃,水资源条件较好,粮食规模化种植有良好基础。2010年,粮田面积10万亩,粮食总产10.10万吨。

  姜山镇西部和夏格庄东部地区粮食高产种植已初具规模,采取适当措施,能够建成10万亩集约化、标准化高产粮食项目区,带动东南部七镇(办)粮食集中产区的粮食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2、项目区发展目标

  2015年,项目区粮田面积10万亩,粮食总产由10.10万吨增加到11.00万吨,带动市域东南部姜山、夏格庄、日庄、水集、望城和开发区六个镇办率先达到吨粮目标。

  3、主要措施

  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水利排灌系统和农田防护林网;总结配方施肥成功经验,提高配方施肥的粮食产出效益;制定并实施推广粮食生产技术规程,在粮食全程机械化基础上提高机械化效能,提高粮食标准化生产的质量。

  进一步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在项目区建设新品种试验示范繁育基地,加快优新品种换代推广进程。推广小麦、玉米集成配套栽培新技术新经验,支持粮食高产更高产。

  培育高产种粮大户,培训农民提高粮食高产技术的应用水平,整体提升粮农的素质水平。

  5.3.2 北部10万亩花生高产高效规模化种植基地项目

  1、项目建设的意义

  北部南墅、马连庄、河头店三镇,2010年,花生播种面积8.61万亩,占全市花生面积31.7%。该地区有花生种植经验,土壤和气候适宜花生生产,在现有8万亩面积基础上,建设以马连庄为重点的10万亩花生种植基地,对全市花生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项目区所在三个镇,马连庄镇花生面积大产量高,作为基地建设的中心发展区,河头店和南墅两镇单产水平相对较低,但有发展潜力,作为带动发展区,提升项目区的整体发展。到2015年和2020年,花生面积稳定在10万亩,平均亩产从291公斤分别提高到300公斤和320公斤,总产从2.50万吨分别增加到3.0万吨和3.2万吨。其中马连庄镇面积4万亩,亩产从320公斤分别提高到330公斤和340公斤;河头店面积2.5万亩,亩产从301公斤分别提高到310公斤和330公斤;南墅面积3.5万亩,亩产从253公斤分别提高到270公斤和300公斤。

  北部三镇山丘坡地面积较大,部分地区水土资源较差,今后要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力度,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土地产出能力。

  提高花生栽培的科技含量,良种良法结合,新技术引进推广结合,专业技术指导与农民培训结合,产前、产中、产后社会服务相结合,建成高科技含量高标准花生产业基地。

  加强农民组织化建设,培养花生种植大户,提高农民花生专业合作社的效能,推进10万亩花生基地的持续发展。

  5.3.3 粮食中低产田治理改造项目

  中低产田标准是相对的动态变化的,在农业发展的每个阶段,粮食单产水平存在区域差异,表现为高产区、中产区和低产区。在某些地区受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等制约而产量水平稳定低于同一地区的平均水平,可以定义为某一阶段的低产区或中产区。针对中低产地区的制约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改造,有可能转变为高产田,保持区域粮食生产的均衡发展。

  按粮食单产高低作为指标,低于全市平均亩产444公斤的镇(办)有南墅(376公斤)、马连庄(395公斤)、河头店(436公斤)、水集(385公斤)、望城(422公斤)、沽河(415公斤)。特别是亩产400公斤以下的南墅、马连庄和水集三个镇办,涉及15万亩粮田,粮食产量与全市平均值相差50-70公斤,属粮食低产地区,要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加大治水改土力度和科技投入强度,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综合治理改造这一区域中低产粮田。

  第六章 优质果蔬产业发展规划

  果蔬产业是蔬菜产业和果品产业的总称。果蔬产业的发展对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保障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果蔬又是多项工业品的配料和辅料,同时又可带动包装、仓储、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果蔬产业在大农业发展中具有独到的功能。

  6.1 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6.1.1 果蔬产业发展水平较高

  莱西市盛产蔬菜、果品等农产品,是胶东地区著名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2010年蔬菜播种面积31.93万亩,占作物总播种面积15.8%,总产126.52万吨,亩产3962公斤。莱西市四大蔬菜类占主导地位,主要包括根茎类、叶菜类、白菜类、瓜果类,根茎类占蔬菜总播种面积的33.32%、叶菜类占蔬菜总播种面积的22.91%、白菜类占蔬菜总播种面积的13.76%、瓜果类占蔬菜总播种面积12.45%。

  主要栽培品种有白萝卜、胡萝卜、大白菜、芹菜、菠菜、大白菜、黄瓜、西红柿等。

  2010年,果园面积11.83万亩。水果总产21.75万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葡萄、桃等。

  6.1.2 区域布局初步形成三个优势产区

  蔬菜和果品生产各镇都有种植,但按种植面积大小,相对集中在三个优势区:一是店埠、孙受、院上三镇为主的蔬菜优势产区,播种面积占莱西市蔬菜总播种面积的67.2%;二是以武备、南墅、日庄、院上等镇为主的小沽河沿岸优质果品优势区,果园面积占全市果园面积54.1%;三是马连庄、河头店镇的甜瓜优势产区,甜瓜播种面积占全市甜瓜播种面积的59.6%。

  6.1.3 设施蔬菜面积比重大

  设施蔬菜面积包括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大小拱棚和地膜覆盖合计21.8万亩,占全市蔬菜播种面积78.13%。

  6.1.4 果蔬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较高

  莱西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化、产业化。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已达12.5万亩。果蔬农民合作社几十家,胡萝卜、萝卜、大白菜、芋头、大蒜等万亩连片基地5个,千亩设施蔬菜标准园7个,企业兴办的规模化蔬菜园区10处,蔬菜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占有较高比重。

  6.2 发展的优势

  6.2.1 近海出口优势

  莱西市是青岛市内陆城市之一,处在半岛中心位置。市内外公路系统发达。距离青岛港、烟台港等主要港口的车程时间短(1-2小时)。到达各主要机场的驾车时间基本在1.5小时以内。

  6.2.2 技术引进优势

  莱西市与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中国果树所、山东农科院果树所、青岛农科院等1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技术合作关系,借助其人才优势、师资优势、科研优势来提高全市果蔬业生产技术水平,源源不断地将科研成果从学校科研基地直接引入到果蔬业生产实践中来。现已编制完成了四个树种《莱西市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规程》和《莱西市果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6.2.3 生态环境优势

  莱西市地处北纬36°-37°之间,是日光温室与设施蔬菜最适宜种植区,加上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水资源较丰富等生态条件,具备果蔬产业发展的明显优势。

  6.2.4 龙头企业拉动优势

  莱西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力强,直接拉动果蔬产业发展。以万福、浩丰、松本食品、鲁林脱水、金海源等蔬菜加工企业为龙头,年加工蔬菜100多万吨;主要以海升、东泰等果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年加工成品果品4.93万吨。

  6.3 发展方向与规划目标

  6.3.1 发展方向

  发挥莱西市果蔬生产的优势条件,普遍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的技术含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升产品的优质率和名牌效应。扩建和新建产地批发市场,积极开拓外地市场。建一批集约化、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进一步发展以商品菜为主的蔬菜生产企业,全面提升果蔬产业的现代化水平,为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6.3.2 规划目标

  1、2020年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47.5万亩,设施菜面积占80%。蔬菜总产量达到237万吨,亩产达到5000公斤,比现在提高1038公斤。

  2、全面普及蔬菜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无公害蔬菜基地达到100%,A级绿色食品认证达50%。

  3、2015年,区域内新增智能温室10万平方米,新增日光温室1万亩,新增钢架大拱棚1万亩。2020年,区域内新增智能温室20万平方米,新增日光温室2万亩,新增钢架大拱棚1万亩。

  4、果树发展要稳定面积,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优先发展具有优势的树种和品种。到2015年至2020年,全市果园总面积增加到16万亩,总产量增加到48万吨。平均亩产3000公斤。

  5、到2015年甜瓜种植面积发展到7万亩,到2020年,甜瓜种植面积发展到10万亩。

  6、要把果品深加工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政策扶持,培育一批果品加工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果品附加值,增加收入。

  6.4 重点建设内容

  6.4.1 大沽河沿岸优质高效果蔬产业带

  沿大沽河店埠、院上、马连庄、河头店、沽河、孙受、水集等7镇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菜农、果农管理水平高,种植经验丰富,水资源条件较好,土壤肥沃,适宜果蔬生产。2020年前,规划发展优质果品蔬菜26万亩,其中果品4万亩、蔬菜22万亩。

  6.4.2 店埠10万亩精品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2010年,蔬菜播种面积11.72万亩,在现有基础上把蔬菜产业做精做强,建成设施蔬菜和高档精品加工蔬菜生产基地。

  6.4.3 马连庄10万亩优质甜瓜生产基地建设

  莱西市北部的马连庄、河头店等镇是甜瓜优势产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瓜农管理水平高,种植经验丰富,水资源条件较好,是甜瓜生产的适宜地区。在现有4.79万亩甜瓜种植基础上,适当增加面积,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到2015年发展到7万亩,2020年发展到10万亩。以马连庄莱西湖北、大沽河西的鲁格庄、岚桑等16个村庄建设2万亩甜瓜种植核心区,通过核心区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到10万亩基地,促进莱西市甜瓜产业整体发展。

  6.4.4 13个果蔬标准化园

  2015年前重点建设6处蔬菜科技示范园和标准园,7处优质果品科技示范园和标准园。通过示范园和标准园建设带动全市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农业发展。

  1、6处优质高效蔬菜标准园。

  (1)店埠镇2000亩高科技农业标准园。

  (2)孙受镇董家山后1万亩韭菜标准园。

  (3)河头店镇松旺庄2000亩国家级设施蔬菜标准园。

  (4)姜山镇晟仁超市蔬菜标准园。

  (5)姜山镇德民欣高科技标准园。

  (6)马连庄镇浩丰源甜瓜标准园。

  2、7处优质高效果品标准园。

  (7)马连庄镇管家1万亩苹果标准园。

  (8)河头店镇东大寨1万亩苹果标准园。

  (9)河头店镇娇格庄1000亩日、韩梨标准园。

  (10)武备镇岘沽3000亩葡萄标准园。

  (11)孙受镇蒲湾泊、张格庄、徐家汇4000亩苹果标准园。

  (12)院上镇七岌2000亩无核葡萄标准园。

  (13)武备镇王家庄1000亩设施油桃标准园。

  6.4.5 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建设

  莱西市设施蔬面积的扩大,需要大量优质种苗,而现在莱西市的种苗主要从外运,成本较高。有必要建设1-2个现代化蔬菜种苗中心。建设地点可以考虑店埠南部选点建厂,配备育苗温室、播种育苗室及自动播种育苗装置等设备,每年为蔬菜主产区及时提供优质菜苗。

  6.4.6科技支撑体系和信息化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优良品种培育应用,二是稳步提升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技术水平,三是以节本增效为核心,开发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四是不断增强农业资源环境技术研发应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莱西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信息传递、信息交流方式比较先进,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达100%。今后工作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在农产品价格、农业实用技术、农业政策法规、农业技术咨询、农业市场信息等方面全方位为政府、企业、农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农业信息服务,实现产品与市场、专家与农户、政府与农民三个层面的有效对接。

  第七章 生态养殖产业发展规划

  7.1 养殖业发展现状

  7.1.1 畜牧养殖业发展规模和水平较高

  莱西市坚持以培育壮大产业化体系、加快畜牧养殖园区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科技创新为抓手,以实现“两个确保”(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确保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为工作目标,不断强化措施,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2011年,全市奶牛存栏9.2万头,产奶牛单产量达到6200公斤,年出栏生猪93.5万头、肉鸡1.26亿只(在全国市县中,莱西市肉鸡养殖数量最多、肉鸡标准化养殖水平最高、鸡肉制品出口量和出口创汇额最多、产品出口的国家最多),肉蛋奶总产量72.7万吨,肉蛋奶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省市(县)首位。

  7.1.2 龙头企业对现代畜牧业的带动能力较强

  莱西市通过引进外龙头、扶持壮大老龙头、培育建设新龙头等措施,形成了“四轮驱动”的畜牧产业化体系,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即,以青岛雀巢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奶业产业化体系,年增加农民收入4.5亿元,缴纳税金1.01亿元,成为全省存栏奶牛数量最多的市(县)和全国重要的奶源生产基地;以青岛九联集团为龙头的肉鸡产业化体系,带动全市年出栏肉鸡1.26亿只,增加农民收入2.9亿元;以青岛万福集团等企业为龙头的生猪产业化体系,带动全市年出栏生猪93.5万头,增加农民收入3.5亿元;以青岛波尔旺肉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肉牛(羊)产业化体系,全市出栏肉羊13.8万只,出栏肉牛8.43万头。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已将莱西市100%的奶牛养殖场(户)、100%的肉鸡养殖场(户)和80%以上的生猪养殖场(户)纳入订单生产范围,大大降低了养殖业的市场风险,提高了养殖效益。

  7.1.3 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高

  2011年,全市新建设标准化养殖场31处,使养殖场(小区)总量达到1269处,畜禽规模养殖比例达到90%以上。2012年,莱西市计划新建、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场(小区)40处,目前,已开工新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35处。青岛高氏牧业有限公司、莱西市青岛榕昕牧业有限公司、青岛九联集团肉鸡养殖第六十四场等6处畜禽标准化养殖场被授予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是青岛市获得国家级示范场最多的市(区)。

  7.1.4 畜牧科技含量高

  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建设了莱西市奶牛良种繁育推广中心,使全市奶牛良种普及率达到90%以上,生猪、肉鸡、蛋鸡的良种普及率达到100%。

  7.1.5 实施投入品“网络化”监管,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莱西市不断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养殖业投入品管理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了兽药饲料“网络化”责任监管工作模式,净化了兽药饲料市场环境,保证广大养殖场、户使用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安全有效。

  7.2 发展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够高。目前,莱西市畜牧业产业化体系虽然已经形成,但标准化、生态化程度还不够高,传统散养、粗放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和养殖效益的提高。

  二是发展畜牧业与用地紧张的矛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随着国家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招商引资项目的增多,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农村的机动田越来越少,建设养殖场(小区)调地困难大;另一方面,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低碳经济的发展,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尤其是2010年省政府出台了《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要求养殖选址距离村庄、交通要道、主要水源地1000米以上,由于村庄密集,选址难度加大,养殖用地与环境保护成为制约规模养殖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是重大动物疫病对畜牧业的潜在威胁较大。近年来,国内外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动物疫病频繁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对畜牧业的威胁越来越大。

  7.3 发展目标和规划布局

  7.3.1 发展目标

  2015年,全市存栏奶牛数量稳定在10万头,年出栏生猪、肉食鸡分别达到95万头、1.5亿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75万吨,保持全省各市(县)首位。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产品质量明显改善,畜产品深加工率提高到70%。建成较完善的良种繁育、科技推广、兽药饲料生产、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每年新发展标准化养殖场(小区)30处以上;新建、改建生态型养猪场20处以上。按照打造精品、亮点工程的工作目标,着力在南部打造由5个各具特色的畜牧业示范养殖基地组成的示范养殖区,成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风向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我市畜牧业在国内外知名度。

  7.3.2 规划布局

  2015年,莱西市畜牧业生产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立足莱西市资源承载能力,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以奶牛、肉鸡、生猪为主导,以肉牛、肉羊、蛋鸡为辅助的畜牧业生产新格局。

  1、奶牛产业布局。依托雀巢公司等乳品加工企业,以夏格庄镇、姜山镇、日庄镇、马连庄镇、沽河办事处等镇(街道)为重点区域,存栏10万头奶牛养殖基地。

  2、肉鸡产业布局。依托九联、六和万福、三统万福等企业,以沽河办事处、河头店镇、夏格庄镇、姜山镇、日庄镇、武备镇等镇(街道)为重点区域,带动全市年出栏1.5亿只无公害肉鸡养殖基地。

  3、生猪产业布局。依托万福集团等企业,以院上镇、河头店镇、南墅镇、日庄镇、武备镇、沽河办事处等镇(街道)为重点区域,带动全市年出栏95万头生猪养殖基地。

  4、肉牛、肉羊产业布局。依托青岛波尔旺肉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以日庄镇、南墅镇、马连庄镇、河头店镇、夏格庄镇、姜山镇等镇为重点区域,带动全市年出栏8万头肉牛、13万只肉羊养殖基地。

  5、蛋鸡产业布局。以夏格庄镇、姜山镇、日庄镇、沽河办事处等镇(街道)为重点区域,带动全市存栏760万只蛋鸡养殖基地。

  坚持因地制宜,选准优势产业,科学规划,优化养殖布局,通过采取新建和改扩建等形式,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

  7.4 重点建设内容

  7.4.1 加快畜牧业产业化体系建设

  1、奶业产业化体系建设

  以青岛雀巢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建立奶业产业化体系,建设年存栏10万头奶牛养殖基地。成为全省饲养奶牛数量最多的市(县)和全国重要的奶源生产基地,奶牛单产量达到6.5吨以上,年增加农民收入6亿元以上。

  重点打造1处全国一流的智能信息化、生态型、现代化奶牛养殖示范基地——青岛高氏牧业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基地。

  加快奶牛养殖“退户进区”工程建设,实行统一饲养管理、统一品种改良、统一防疫消毒,统一饲料药品供应,统一集中挤奶销售“五统一”管理模式,吸引周围村庄的奶牛养殖户进区养殖。

  (1)加快高标准、生态型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引导农民转变养殖方式,开展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实施“公司+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牧场)”的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

  (2)建立奶牛疫病监测及防治体系。制定出台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疫病防治的地方标准。

  (3)建立奶牛精饲料多元生产和配售服务体系。创设以奶站为中转的销售服务网络。

  (4)建立和应用牛奶快速检测体系。利用信息互联网络数据平台系统,使检测项目实现全面高效。

  (5)建立技术咨询服务专家网。推动联结主要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互动式信息网络的最终建立。

  2、肉鸡产业化体系建设。

  抓好青岛九联集团海广食品厂、昌广食品厂和青岛六和万福食品有限公司禽肉加工产业链等项目建设,通过实行“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带动全市年出栏1.5亿只优质肉鸡养殖基地,增加农民收入4亿元。

  3、生猪产业化体系建设

  抓好青岛万福集团120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建设以青岛万福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建立生猪产业化体系,带动全市建设年出栏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增加农民收入3亿元。

  4、肉牛(羊)产业化体系建设

  建设以青岛波尔旺肉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肉牛(羊)产业化体系,全市年出栏肉牛8万头,增加农民收入6000万元;年出栏肉羊13万只,增加农民收入5000万元。

  在姜山镇规划建设1处万头良种黑牛核心群养殖基地。一期建设存栏规模5000头,在2-3年内,建成青岛榕昕万头黑牛养殖产业基地,打造榕昕黑牛品牌,提升莱西肉牛产业化、现代化水平。

  5、蛋鸡产业化体系建设

  以夏格庄镇、姜山镇、日庄镇、沽河办事处等镇(街道)为重点区域,带动全市存栏760万只蛋鸡养殖基地。

  (1)建设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强的禽蛋交易市场。

  通过改、扩建,提高莱西产地型禽蛋交易市场的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建成国内一流禽蛋市场。

  (2)建设品种一流的良种鸡繁育供应基地。

  以海兰褐、京红、罗曼褐为主养品种,扩充优质种鸡的饲养规模,扩大优质雏鸡孵化能力。扩大种鸡企业的规模,形成莱西的品牌和拳头产品,向周边地区辐射。

  着力在南部打造5个各具特色的畜牧业示范养殖基地组成的示范养殖区:

  1、青岛高氏牧业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基地。

  2、青岛榕昕牧业有限公司奶牛养殖示范场。

  3、青岛佳兴牧业有限公司生态养猪示范场。

  4、青岛九联集团肉鸡第六十四养殖场。

  5、姜山镇北仰岭畜牧养殖示范园区。

  7.4.2 建设和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建设莱西市畜禽良繁总场,以奶牛、肉牛、生猪和蛋鸡良繁体系建设为重点,坚持“引导、繁育、推广、改良”并行;使全市猪、鸡、奶牛、羊等主要畜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100%、100%、90%、85%。

  7.4.3 进一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市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兽医技术支持体系,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和完善各级兽医工作机构的设备、条件,强化各级兽医实验室建设,提高对动物疫病的诊断、检测水平和反应处置能力。进一步充实兽药质量监管检测机构,加强兽药质量监管队伍建设。

  7.4.4 进一步加强饲草饲料体系建设

  饲草饲料是草食家畜的首要物质基础,尤其是秸秆青贮、氨化、微贮饲料是奶、肉牛的主要饲料。加大饲用玉米全株青贮推广力度。全株青贮玉米可提高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提高肉牛生长率,缩短育肥时间。人工种草是家畜的绿色食品,尤其是紫花苜蓿被称为“牧草之王”。为适应畜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发展饲料工业。

  7.4.5 实施标准化生产,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杜绝无标生产,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优质畜产品生产企业。

  第八章 农产品加工及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农产品加工业及农产品物流业能够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提高农产品综合利用和转化增值水平,延伸传统农业的产业链;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对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建设,拉动莱西市经济和全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1 发展现状

  8.1.1 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强劲

  莱西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69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5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青岛市级龙头企业11家。全市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64万吨,占农产品总量的51%,实现销售收入167亿元。将80%以上的农户纳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莱西市也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和连续三届的“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市”。

  8.1.2 初步形成奶业、鸡肉加工业、猪肉加工业、蔬菜加工业、果品加工业、花生加工业六大产业链条

  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在全市逐步形成了牛奶加工、鸡肉加工、猪肉加工、蔬菜加工、果品加工、花生加工“六大产业链条”。

  上述6大产业链条,在雀巢、九联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知名企业的带动下,莱西市成为青岛乃至山东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其产品均畅销国内外,在全国同类行业中处于领先和优势地位。

  8.1.3 农产品加工业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创收带动能力强

  莱西市积极推进“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路子。花生加工产业链,以东生、长寿、佳德等企业为龙头,带动12万农户从事花生种植,年加工花生18万吨,出口15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花生加工运销集散地。牛奶加工产业链,以青岛雀巢公司为龙头,带动全市近1万农户从事奶牛养殖,建成山东省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奶制品生产基地。鸡肉加工产业链,以青岛九联集团为龙头,带动2000多农户从事肉鸡养殖,年出栏优质肉鸡1.26亿只。猪肉加工产业链,以青岛万福集团为龙头,带动全市1.03万农户从事生猪养殖,年出栏生猪93.5万头,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猪生产大市(县)和生猪调出大市(县)。

  8.1.4 重视农业标准化建设,为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安全的原料产品

  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从三个方面开展,一是农业标准化基地。全市已建设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种植基地45处、面积46.6万亩。二是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建质量检测站(室)15处,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及重点示范区建立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点8处。三是农产品质量认证。共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3个,“绿色食品”认证29个,“有机农产品”认证28个,8个产品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获得“青岛名牌农产品生产企业”4家,“山东名牌农产品生产企业”6家,“中国名牌农产品生产企业”2家;获得“青岛市名特优农产品”4个。

  8.1.5 初步形成两个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产业聚集效应,不断吸引新企业入驻,形成产业群体。产业集群一旦形成,比分散建厂可节省土地、电热资源,便于管理,减少企业成本和行政成本,是产业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莱西市农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向某些条件较好的区域集中。现已初步形成两个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一是店埠镇东庄头食品加工园,占地1100亩,集中了40余家食品及配套企业;二是沽河街道办的莱西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占地2400公顷,目前已开发1800公顷,集中了13个食品加工企业,2011年,主体园区实现销售收入93.25亿元、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利税4.86亿元。

  8.1.6 农产品物流产业雏形初现,处于粗放向集约发展的关键期

  莱西市现代农业发展,直接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目前,莱西市在店埠镇和马连庄镇有蔬菜和甜瓜两个专业批发市场,处于物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现在处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期,应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将店埠镇建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并在全市建成农产品物流体系。

  8.2 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8.2.1 发展的优势

  1、加工产业的基础条件优势明显

  莱西市农产品加工业基础雄厚,造就了一批大型产业集团和农民企业家,聚集了一批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带动了一批关联产业的发展。雄厚的基础为产业链的延伸、产品创新和产业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为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积累和管理经验的积累。

  2、农产品加工产业蒸蒸日上,产业分布类型较全

  有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并以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不断扩展市场,具有稳定的市场优势。从产业分布来看,企业门类比较齐全,基本上覆盖了全市农业的主导产业,其中:花生加工类企业300多家,果品加工类企业49家,蔬菜加工类企业57家,面粉加工类企业18家,水产加工类企业4家,饲料加工类企业11家,肉类加工类企业4家,乳品加工类企业2家,茶叶加工类企业1家,其他类127家。

  3、原料资源、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优势

  莱西市属山地、丘陵、平原多样性地形,产生出多样性的生物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着多方面的人力资源。充裕的粮、油、畜、禽、果、菜农产品,给农产品加工提供了原料和人力资源的保障。

  4、农产品加工出口创汇势头高涨

  莱西市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有40多家,通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了莱西市分散经营与国际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在稳步扩大东南亚、欧洲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欧美、西亚、俄罗斯等市场,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市场发展空间。九联、万福等一大批外向型龙头企业正在迅速膨胀和崛起,销售收入均超过10亿元,出口额都在500万美元以上。2011年,莱西市出口总额17.59亿美元,其中农副产品出口6.05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4.4%。农产品加工出口创汇势头增长快速。

  5、地理区位优势与四通八达交通体系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优势条件

  莱西市位于青岛、烟台、威海三大沿海开放城市之间,居山东省正在建设的半岛城市群和半岛制造业基地的中心,距青岛港90公里,距青岛国际机场60公里,公路系统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为莱西市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8.2.2 存在的问题

  1、资金短缺的问题。部分企业往往缺乏流动资金而影响预期产量。新建项目和原有企业扩建续建项目,也都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突出问题。

  2、农产品加工产品优化的问题。蔬菜、果品等部分加工产品相对粗浅,需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

  3、农产品加工业利润空间小。受农产品价格、人工成本增加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的运行均增加了成本,加工后的产品提价困难,均导致农产品加工业利润空间缩小。

  8.3 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8.3.1 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莱西市农业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和优化投融资的软硬件环境,培育新的名牌和品牌,新上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引导企业继续向产业集群区、工业园区和开发区集聚,形成新的加工产业基地,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强市的现代化水平。

  蔬菜加工、果品加工、奶业、粮油等加工业,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带动行业经济的整体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8.3.2 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带动初级农产品生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重点抓好大项目的策划、设计和建设,推进强势产业壮大和创新。调动各镇(街道)和企业的积极性,搞好产业园区建设、加工原料基地标准化生产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建设。到2015年,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上个新台阶,物流园区初上规模,企业技术设备现代化上到新水平,名牌和品牌产品具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进一步扩大。整个产业初步实现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推动莱西市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半岛最大的综合性物流中心和区域农产品集散地。

  2、具体发展目标

  提升一批发展型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高起点新建一批大中型现代化加工厂,包括东庄头食品工业园的提升、扩建和沽河办莱西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区二期建设以及新农产品加工项目的调研、论证和建设。

  加强农产品加工原料供应基地建设,将果蔬、粮油、猪牛羊禽的多个优势区(主产区),建成优质高效稳定的原料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超过85%。

  8.4 农产品加工重点建设内容

  8.4.1 东庄头农产品加工物流聚集区

  发展方向:蔬菜加工为主,兼顾果品加工

  建设内容:

  1、进一步扩大园区规模

  扩大东庄头农产品加工聚集区规模,由当前的1100亩至3000亩,完成店埠镇农产品加工项目扩建工作。争取2015年园区扩大至2000亩,2020年扩大到3000亩。

  2、农产品加工新建项目

  重点依托周边农产品资源,引进或提升建设胡萝卜颗粒面生产厂、天然胡萝卜素生产厂、脱水胡萝卜生产厂、果汁加工厂、蔬菜腌制品加工厂、番茄沙司、番茄酱加工厂、蔬菜营养精类生产厂、蒜汁、蒜粉、姜汁、姜粉等生产企业。形成东庄头蔬菜生产集聚区。

  3、建设食品研究与开发中心

  食品研究与开发中心包括加工食品质量检测中心、信息中心、新产品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等部分。提升园区信息化含量,将高新技术运用于园区生产、管理,提升蔬菜脱水、切片加工工艺与生产规模等。

  8.4.2 莱西农副食品加工产业聚集区

  发展方向:以肉奶加工为主

  1、扩大肉奶加工企业规模

  位于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东至大沽河,西至沈海高速,南至岭西头村,北至804国道,已开发面积约为800亩。建设基础设施与园区服务配套齐全的一流农产品加工园区。

  2、产业链条拓展

  以九联、雀巢、万福公司为依托,高起点规划,高规格配套,科学管理,发挥定向招商的主导作用,吸引大项目落户,形成集聚效应,把食品加工这个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将该区域打造成一个产值超过500亿元的食品产业集群,带动形成一个集食品加工、包装、储存、运输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3、加紧园区二期工程建设

  尽早将聚集区二期项目提上日程,以扩大生产能力,争取2015年企业数量达到15家,2020年企业数量达到20家,占地面积达到3.6万亩,总产值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约4亿元。

  8.4.3 姜山镇花生加工工业园

  发展方向:花生加工

  建设内容:姜山镇目前已形成以青岛佳德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龙头企业)、青岛长寿食品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青岛正森花生有限公司、青岛昌慧果仁有限公司、青岛洛山果仁有限公司等各类花生加工企业26家。依托姜山镇花生产地优势,进一步提升姜山镇花生加工工业园区规模,2015年争取达到500亩,企业数量达到40多家,2020年争取达到800亩,工业园区规模效应明显提升,企业数量达到50家。

  8.5 农产品物流园重点建设内容

  8.5.1 店埠镇农产品现代物流园区

  建设地点:店埠镇东庄头

  发展方向:农产品现代物流园

  发展重点:按照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标准和要求,重点加强农产品实物交易、冷链储运、物流技术与管理服务、物流信息服务四个平台建设。

  1、农产品实物交易平台

  重点加强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仓储库、农产品分拣包装、集散转运、物流配送等设施建设,占地面积约500亩,其中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15座,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两层框架结构,一层为商铺,二层为商务办公住宿场所,建设5座,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5万平米,设商铺50个;二是一层框架结构,层高按两层设计,为敞开式交易大厅,建设10个,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5万平米,设交易摊位600个。建设大型生态停车场1个,占地面积10亩。

  2、农产品冷链储运平台

  重点加强低温冷冻库、冷冻食品加工厂、冷冻运输工具等设施建设,占地面积200亩。其中建设低温冷冻库、冷冻食品加工厂房各1个,建设面积分别为1.8~2.0万平米和0.8~1.0万平米;低温冷冻库设计冷藏能力0.8~1.0万吨,分为不同温度类型的冷冻冷藏间若干个,建设制冰厂1个,日制冰200吨。并配套建设冷冻库控制、监控室等管理设备以及冷链运输车辆等基础设施。

  3、物流技术服务与管理平台

  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农产品物流财务结算中心、农产品物流管理调度中心等建设,以及会员管理系统、监控管理系统、内部办公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销售型CRM系统等内部管理系统建设。物流技术服务与管理平台设置在物流园区管理服务大楼内。

  4、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重点加强物流园区局域网网络中心建设以及以农产品市场信息资源、LED显示屏与触摸屏信息发布系统、综合门户信息发布系统、信息检索查询系统为重点的信息平台建设,以电子结算系统、信息采集与分布系统、数据交换系统、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物流配送系统为重点的交易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物流园区农产品商贸交易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设置在物流园区管理服务大楼内。

  8.5.2 马连庄果蔬产地综合批发市场

  建设地点:马连庄镇

  发展方向:产地综合批发市场

  发展重点:以马连庄甜瓜、果品产地优势建设综合批发市场,辐射莱西市西北部乡镇产地农产品批发与外运。

  1、农产品批发大市场

  重点加强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仓储库、农产品分拣包装、集散转运、物流配送等设施建设,占地面积约300亩,分为甜瓜交易区、苹果交易区、花生交易区等。

  重点加强低温冷冻库、冷冻食品加工厂、冷冻运输工具等设施建设,占地面积150亩。其中建设低温冷冻库、冷冻食品加工厂房各1个,建设面积分别为1万平米和0.5万平米;低温冷冻库设计冷藏能力0.5万吨,分为不同温度类型的冷冻冷藏间若干个,并配套建设冷冻库控制、监控室等管理设备以及冷链运输车辆等基础设施。

  8.5.3 莱西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1、农产品流通体系构建

  在市域范围内建设6个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店埠镇农产品现代物流园、马连庄产地综合批发市场为核心,6个专业农产品物流点的莱西市农产品流通体系。

  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带动6个物流点,分别为店埠胡萝卜批发市场、姜山镇粮食批发市场、孙受韭菜批发市场、武备水果(葡萄、油桃)批发市场、南墅花生批发市场、马连庄瓜果批发市场、河头店西红柿批发市场。农产品在物流点集中后向物流中心输送。

  2、农产品主要流向

  莱西市农产品国内主要有三个流向,一为青岛、烟台、威海等周边城市消费,二是经由蔬菜批发市场集散后流向环渤海的北京、天津地区,三是国内其他大中城市。在国际市场上,莱西市农产品主要输往日韩、东南亚、欧洲等传统目的地,此外近年来新兴了美国、西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第九章 生态旅游与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发展规划

  农业休闲观光产业是农业功能拓展的新兴产业,是传统农业和传统旅游业相互渗透的产物。在人民物质生活日益丰厚的今天,休闲度假和旅游观光成为时尚,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可以扩大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动,引入新思想、新观念,促进农村对外开放,繁荣乡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莱西市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农业休闲观光产业有一定基础,在今后5-10年,莱西示范区建设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培育、加速壮大这一新兴产业。谋划农业休闲观光项目,以农业资源为依托构建莱西市大旅游新格局。

  9.1 产业功能与产业特点

  9.1.1 产业功能

  农业休闲观光与乡村生态旅游业,既具有农业和旅游业原有的功能,又有新的产业功能。主要有休闲功能、体验功能、观赏功能和游览功能。

  休闲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度假村或农家小院的休闲形式,接待游人休闲、避暑、度假、养生和专业创作活动。这种形式一般设在靠山、傍水、近林,生态环境优美的地方,使人沐浴在气候宜人、空气新鲜、舒适幽静的乡野环境中,对长期处于噪杂紧张的都市居民来说,能达到享受自然、放松身心的效果。二是普通的“农家乐”形式,以农户自主经营为主,规模可大可小,大一点的提供住宿服务,小一点的只供餐饮,都以当地鲜活风味和特色农家饭菜为主。在城市郊区和旅游休闲景点,“农家乐”很受欢迎,在全国发展很快。

  体验功能,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和农耕文化的体验。农事活动是一项有节奏的农艺活动,特别是在果实成熟的季节,到果园、菜园和科技示范园去采摘,既欣赏了果实挂满枝头的壮观景致、又体验摘果活动的情趣。城市居民全家出游、中小学生和机关单位集体组织观光、采摘活动,进行农事体验的人越来越多,很多采摘园应运而生。农耕文化体验,主要是在农业机械化日益普及、农业耕作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现代,对历史传统农业文明时期的石磨、石碾、纺车、辘辘、风车、水车、土灶、土炕和古代农民服饰等农耕文化要素进行展示并操作体验。这样的体验往往在农业科技园、观光园、生态餐厅和景点设置专门的功能区,使游人在观景、休闲的同时,增添体验的乐趣,获得历史文化知识。

  观赏功能,主要到规模化专业化的农田、园地和林地,赏花、观果、郊游。冬去春来的时节,大面积果园桃花、杏花、梨花等竞相绽放,呈现给世界一片绚丽的美景,成为农业观光的重要内容。春华秋实,到秋天这些果园又成为游人观果采摘的地方,也为农民提供了吸引游客推销农林产品的机会。秋季气温降低后,林地里彩叶树呈现出满山遍野红色、黄色或紫色的景象,层林尽染,蔚为壮观,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游览功能,在综合性的景区、沿旅游线路形成的景观带,历史名胜和红色革命圣地以及宗教文化所在地,游人既赏景,又能阅览和研究名人、名刹、古今战事、历史传说和乡土民情的文字记载,在休闲观光中获得历史文化知识,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9.1.2 产业特点

  农业观光与乡村生态旅游业要突出一个“农”字,主要特点是依托性、生态型、简便性和灵活性。

  依托性,农业休闲观光业是从传统的旅游业中派生出来的,具有明显的依托性。农业旅游市场主要依托专业旅游景点形成景区市场,依托旅游线路形成线形市场,依托城市形成城郊市场,依托园区和乡土文化景观形成点状市场。

  生态型,农业生物观光资源和农家接待小院,多处于生态环境优美的水岸和山区,农家乐餐饮主要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农家经营的旅游商品多是当地林果副产品加工的工艺品,这些要素都具有生态环保特点。

  简便性,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经营者主要是农户,也有涉农中小型企业参与。农户经营基本以宅院为场所,以自产和附近田园农产品为餐饮原料,以自家劳动力为主,经营规模不大,设备简单,简便易行。

  灵活性,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经营实体以小型和微型为主,随着季节和旅游人数变化,可以灵活调整业务内容。

  由于农业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具有这些特点,与城市园林、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为主的大型旅游活动有明显区别,作为农业功能拓展的生态旅游与农业休闲观光产业规划,不能按照专业旅游规划的套路进行,只能根据自身功能和特点,作出服务乡村第三产业发展的特色规划。

  9.2 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9.2.1 发展优势

  1、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

  莱西市自然风景优美,有纵横交错的河流与湖泊、覆盖着茂密森林的大青山、体现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生态农业,整个莱西“山、水、城、农”等旅游资源交融构成的自然景观处处显示着“生态旅游”的魅力。境内 “淡水”生态优势在青岛各(区)市首屈一指,有莱西湖之空阔、月湖之灵秀、大沽河之磅礴、潴河之清丽、青山湖(北墅水库)之迭翠和江山湖(堤湾水库)之澄碧、龙泉湖(高格庄水库)之神韵;尤其是胶东半岛第一大水库——莱西湖、青岛母亲河——大沽河更可以说是半岛内陆地区绝无仅有的旅游资源。全市旅游资源要素丰富,空间组合条件较好:西北部山、水、林和生态农业兼备,南部以现代观光农业旅游资源为主,并不乏穿行其间的河流、湖泊和现代度假地,水体是东部最主要的旅游资源,周边结合着特色农业旅游资源,市区集聚着城市景观、历史民俗、河流湖泊等多种旅游资源。

  2、人文旅游资源璀璨多姿

  莱西历史悠久, 5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现辖区范围商、周时期属莱子国,秦时属齐郡。唐太宗贞观元年,并入莱州昌阳县,后者于唐庄宗同光年间改名莱阳县,其名称一直延续。莱西民间艺术精彩纷呈,除了常见的诸如秧歌、高跷、跑旱船、舞狮等民间舞蹈项目,大鼓、吹打、快板等民间曲艺,剪纸、刺绣、扎纸、雕刻、草编等手工艺形式应有尽有,独特的提线木偶、莱西彩绘葫芦、饽饽壳子面塑远近闻名。人文旅游资源将提升莱西市旅游业发展的文化品位。

  3、区位优势和旅游客源市场潜在优势

  莱西市位于胶东半岛的几何中心,居于连接青岛、烟台、威海和潍坊等胶东经济重镇的枢纽地位,是青岛市的北部门户。区位和交通的优势为莱西市旅游提供了强大的客源市场。由近及远的客源市场,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基础客源市场,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周边地区,2小时车程即可到达目的地。二是强势目标客源市场,包括山东省、环渤海、中部城市群等地区,处于400公里半径圈的城市,是莱西旅游潜在强大的目标客源市场,特别在国家实行三天小长假,带车旅游休闲正成为这些城市时尚。三是机会客源市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东北地区。四是海外客源市场,如日、韩、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4、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

  国家有关部门对农业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十分重视,2007年3月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签署了《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合作协议》,决定共同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协议签订后,又下发了《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双方决定共同组织实施乡村旅游“千百万工程”,在全国建成具有乡村旅游示范意义的100个县、1000个乡(镇)、10000个村,这些文件和政策出台将引导乡村旅游业发展。2010年,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又联合下文《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提出支持和鼓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也明确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

  9.2.2 存在的问题

  1、农业休闲观光业起步较晚

  莱西市休闲农业起步晚,旅游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缺少莱西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目前有山后人家、葡萄小镇、热带水果观光园、富景农业园等数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规模小、功能单一、市场影响力弱,都没有形成品牌。莱西市应把握后发优势,借鉴农业休闲观光成功经验,少走弯路,快速发展。

  2、旅游资源雷同严重,缺少高禀赋旅游资源

  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竞争力主要靠特色的名景吸引游客,高禀赋旅游资源是区域旅游开发的基础和核心,才能带动周边小型景点发展。莱西市与即墨、平度、招远等同处于大沽河流域,地缘相近,文化同源,旅游资源基本雷同,缺乏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现有景点各项功能不配套

  旅游景区交通线路、通讯设施、公共卫生等条件基本具备,但与“大旅游”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还有差距,景点游、购、娱、食、住、行六大旅游要素不配套,尚不能满足游客的消费要求,要进一步加快策划和建设。

  4、产品缺少创意,市场影响力较弱

  莱西市旅游产品创意不足,产品类型以观光为主,体验性与文化性不足,形式较为传统和单一,难以形成较大吸引力。目前的游客大都来自本地,由于当地居民出游率较低,基础客源近期难以快速增加。京津等地有大量旅游消费群体,但由于莱西旅游在这些城市知名度不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9.3 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半岛20多个市县旅游业同步发展中,找准莱西定位,形成莱西特色,明确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目标,在同步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9.3.1 发展方向

  发展定位:半岛沿海城市群中的陆地生态旅游,青岛市市民休闲度假后花园

  特色:河流生态文化与田园风光林结合。

  差异化是旅游业的核心,莱西市生态旅游与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发展,应在旅游资源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找差异,力求与周边旅游供给市场形成产品结构性互补。莱西是青岛不濒海的两个市(县)之一,这是莱西市旅游业个性化的本底,应牢牢抓住。

  莱西市应全面规划、分类指导;政府引导、企业和农户参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坚持与生态旅游、人文旅游紧密结合;做到保护生态、提升形象;整合资源、联动发展;挖掘文化,提升创意;在山东半岛诸多海洋景观城市群中,构筑具有河流生态文化与田园风光相结合的莱西特色生态农业休闲旅游聚集区。

  9.3.2 发展目标

  重点开发山水风光、历史人文、农业休闲旅游。以山水林果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以森林公园、水域风光、湿地景观、生物景观、人文活动等为内容的休闲度假游,为城乡居民提供文化休闲、强体健身、农家乐、采摘游玩的去处。把莱西市打造成山东半岛新兴的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基地。

  9.4 重点建设内容

  重点建设三条旅游观光产业带、开发三大类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建设18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休闲观光园(点),策划七个主题旅游文化节。可称为“33187”旅游建设工程。

  三带:大沽河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带、小沽河山水休闲度假观光带和五沽河休闲农业产业带。

  三大类产品:依托农业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的休闲观光型旅游产品;依托森林公园、水域景观、生物景观的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民俗风情资源为依托的观光体验旅游产品。

  十八个景点:具体布局在三个旅游产业带内。

  七个主题旅游文化节:沽河国际旅游文化节、大青山浪漫槐花节、环莱西湖自行车体育节、莱西湖野生鱼捕鱼节、莱西乡村旅游民俗文化节、马连庄甜瓜采摘节、董家山后韭菜文化节。

  9.4.1 大沽河生态休闲旅游带

  功能定位: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商务度假等

  大沽河流域水质优良,两岸地下水丰沛,为两岸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灌溉用水,同时也为休闲旅游发展提供了极佳的生态环境、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孕育了丰富的民俗文化。以莱西湖旅游开发为龙头,以沿河八处农业观光园(点)为节点,以青岛市大沽河河道整治为契机,以滨河景观大道把各景点串联,形成大沽河生态休闲旅游带。

  建设“河湾文化”、“生态文化”等精品旅游区,带动大沽河沿岸河头店、水集、沽河、孙受、店埠等镇(办)休闲农业、水域观光、湿地公园、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重点发展一下项目:

  1、莱西湖水利景区项目

  依托莱西湖国家级水利景区资源,按国家AAAA级景区提升规划莱西湖旅游景区,重点发展观光、体育、垂钓、美食和度假项目,谋划捕鱼节、自行车赛等活动。

  2、湖滨富景农业观光体验园项目

  富景农业位于莱西湖西北部,占地800亩。该观光园已经初步建设完成。未来发展应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功能,策划采摘、农家菜、垂钓休闲等以休闲农业、休闲渔业为主线的旅游产品。

  3、大沽河滨河景观大道工程

  大沽河治理是青岛市“十二五”期间的重大工程项目,大沽河孙受及上游滨河道路已经修通,下游至店埠尚未通行。应尽快完成大沽河滨河景观大道建设,重点任务是修通大沽河滨河道路,提升道路两边绿植覆盖率等。

  4、沽河汇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

  大沽河与小沽河汇流于莱西市南部的店埠镇,是大沽河流域最精彩的点睛之笔。该区域也是本规划的核心区。规划建设沽河汇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拓宽河道,建设沽河母亲像、沽河文化园等项目。该旅游区按国家AAAA级标准建设,制定与执行严格保护性开发措施,分区、分期招商运作。

  5、店埠镇热带水果观光园项目

  位于店埠镇东庄头,该园区最大特色是“南果北种”,目前引入种类有木瓜、火龙果、番石榴、菠萝等20余品种的南方果蔬。将东庄头打造成乡村旅游观光的新景点、热带果蔬科普的新基地和北方农民致富的新样板。

  6、山后人家有机特色韭菜庄园项目

  位于孙受镇,该有机韭菜庄园已初具规模,功能集有机韭菜种植、休闲农业、韭菜文化展览等为一体的现代农园。

  7、店埠镇承兴寺景区开发

  承兴寺位于寨西头村,原名“观音庙”,始建与明朝,清、民国多次修缮。现保存完整的正殿是莱西现存最早的佛教建筑物。规划承兴寺景区占地200亩,依托现有寺庙进行全面修复与提升,建设佛教文化景区。景区采用汉代建筑风格,设置宗教朝觐区、佛理感悟区、佛教养生区、禅修静养区等核心功能区,配套禅房、僧房、素斋苑,功能集宗教朝觐、祈福、养生、民俗等于一体,把承兴寺打造成一处精品佛教旅游胜地。

  8、店埠镇乡村生态度假项目

  针对青岛市高端休闲度假市场,依托大沽河沿岸乡村生态环境与田园风光,选择不同主题建设若干蔬菜庄园,庄园配套俱乐部,建设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的单体田园木屋别墅。以出售产权的方式售卖,实现快速回笼资金以投入大沽河流域生态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与景观改造。

  9.4.2 小沽河山水度假休闲带

  功能定位:山地度假、水域休闲、农业观光及休闲等

  小沽河流域北高南低,北部最高海拔400多米,主要分布有大青山森林公园;南部为平原,地势平坦,生产苹果、葡萄、梨等优质水果。沿河地貌景观、生物景观、水域风光、生态环境、田园风光等景观形成吸引物,北依小沽河上游南墅镇大青山森林公园、北墅水库、葡萄庄园等旅游资源,南依店埠镇双河汇历史文化景观,建设小沽河山水度假休闲带。在产业带景点村镇建设农家乐等,带动南墅、日庄、武备、院上、店埠等农村服务业发展。建设六个重点项目:

  1、南墅镇大青山森林公园建设

  依托大青山旅游资源优势,从森林养生、祈福朝拜、运动康体等旅游功能出发,注入国际先进的低碳环保理念,将大青山建设成为莱西市高端休闲度假旅游区,国家AAAA级景区。

  2、南墅镇青山湖(北墅水库)旅游开发

  北依大青山森林公园,构筑青山湖水域观光、休闲度假组团。重点建设主题酒店、文化创意产业组团、温泉养生度假组团、水上运动娱乐组团和地矿文化组团等。

  3、日庄镇采摘篱园项目

  提供观赏和采摘特色蔬菜、果品或其他特色农作物等休闲活动的高新农业实验基地或种植基地,具有观赏、采摘、学习和科普等综合功能。

  4、武备镇乡村酒店项目

  乡村驿站具有休闲、娱乐、求知、教育功能的综合性旅游住宿单位,是将农业景观、生态景观、田园景观与住宿、餐饮设施进行结合,能够为游客提供乡村休闲体验的经营主体。

  5、院上镇自驾车营地项目

  择址建设院上镇自驾车营地项目,功能集加油站、停车场、露营地、自助商店等,将院上镇打造成大沽河黄金旅游带上的特色节点。

  6、武备镇打造“中国的波尔多”葡萄庄园项目

  规划设计旅游观光小路、展览大厅、高档宾馆、欧美风情街、木质别墅群、户外野营基地、跑马场、农家宴、垂钓等,是一个集种植业、加工业、服务业、休闲观光旅游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欧洲风情葡萄庄园。

  9.4.3 五沽河休闲农业产业带

  功能定位:生态度假、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

  五沽河流域有江山湖湿地和丰富的粮食、蔬菜种植等农业资源,建设农家乐、采摘园、乡村酒店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态,将五沽河建设成为休闲农业产业带。带动沿河姜山、夏格庄、店埠等镇旅游观光服务业发展。

  依托姜山新城,重点建设:

  1、江山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

  依托江山湖生态环境、水域风光、湿地景观、生物景观等资源,建设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项目区重点发展度假功能,未来发展应完善基础设施,完善产品体系,发挥江山湖经济与社会效益。

  江山湖旅游开发应以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重点建设旅游休闲设施,发挥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

  2、姜山镇乡村美景大地景观艺术廊道

  依托姜山镇小麦大田种植区域,临主干道建设乡村美景大地景观艺术廊道,开辟自驾车主题路线,在姜山镇形成若干节点,设置农家乐、渔家乐等项目,形成姜山镇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之一,带动周边村子经济发展。

  3、姜山创意农业产业园

  以科普教育为核心功能建设创意农业产业园区,园区占地100亩,集创意农产品种植、销售、趣味游乐为一体,设立青少年教育基地,吸引青少年前来参观学习。

  4、店埠镇萝卜大观园项目

  依托店埠镇萝卜产地优势,建设店埠镇萝卜大观园项目,该项目占地100亩,功能集萝卜文化展、萝卜种植培训、素质拓展基地、萝卜会所等于一体,达到提升萝卜附加值与品牌价值的作用。

  9.4.4 七个主题旅游节庆

  根据莱西市旅游资源特点与未来的发展方向,谋划七个主题旅游节庆,达到开拓市场,提升人气的目的。

  1、莱西市沽河国际文化节

  时间:每年5月19日

  会址:店埠镇沽河汇生态文化旅游区

  主要内容:邀请莱西市籍的各行业知名人士发起,每年“中国旅游日”举办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同时莱西市各个景区门票都打折促销,起到扩大市场影响与提升莱西品牌的作用。

  2、南墅镇大青山浪漫槐花节

  时间:5月份(槐花盛开)

  会址:南墅镇大青山生态文化旅游区

  主要内容:集中展示万亩槐花震撼景观,弘扬槐文化,加入爱情元素,营造浪漫气氛,搭配森林清爽气息,融入槐花健康保健内涵,策划相亲大会等活动。

  3、莱西湖野生鱼捕鱼节

  时间:5月份

  会址:莱西湖国家水利景区

  主要内容:依托莱西湖纯野生、无污染的鱼类资源,以“天然、营养、健康”为卖点,策划开办莱西湖野生鱼捕鱼节,达到提升莱西湖野生鱼品牌知名度的效果。该活动由产芝水库管理局、水产局、旅游局联合牵头主办,征集统一的标识和吉祥物,捕鱼节主要包括开渔仪式、烹饪大赛、赶渔赛、垂钓大赛及休闲渔业等一系列活动。

  4、莱西乡村旅游民俗文化节

  时间:4月份

  会址:店埠镇

  主要内容:在店埠双河汇流处建设民俗文化和乡土历史文化博览馆和文化公园,依托博览馆和文化公园,每年4月春暖花开季节举办节庆活动,展示莱西历史和人文文化丰富内涵,演示当地乡土民间文艺节目,激发人们爱乡爱土爱农爱国的情怀。发动莱西市民游莱西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景区,拉动内需,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经济增长。

  5、环莱西湖自行车体育节

  时间:10月份

  会址:莱西湖滨湖路

  主主要内容:每年10月份举办“环莱西湖自行车体育节”,目的是推动自行车运动的普及和推广,进一步展现胶东半岛最大淡水生态湖——“莱西湖”的魅力,促进莱西旅游业的发展。该活动可以由自行车生产商冠名,产芝水库管理局、旅游局、体育中心联合牵头主办,向全社会自行车爱好者发起报名参赛。

  6、马连庄甜瓜采摘节

  会址:马连庄

  主要内容:依托马连庄甜瓜产地优势,策划每年五月份举办“马连庄甜瓜采摘节”,采摘节分为开幕式、商务洽谈会、擂台赛、识瓜友谊赛等内容,以达到提升马连庄甜瓜品牌知名度,增加收益的目的。

  7、孙受镇韭菜文化节

  时间:1月份

  会址:孙受镇董家山后村

  主要内容:韭菜,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种子和叶等入药。具健胃、提神、止汗固涩、补肾助阳、固精等功效。在中医里,韭菜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叫“壮阳草”,还有人把韭菜称为“洗肠草”,不但如此,韭菜还有很多名字。韭菜还叫草钟乳、起阳草、长生草,又称扁菜。韭菜入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有着深厚的文化属性。山后有机韭菜已经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依托此资源每年1月份举办董家山后韭菜文化节,韭菜节可以分开镰仪式、韭菜文化展览、割韭菜比赛等。

  第十章 核心示范园建设发展规划

  10.1 发展现状

  核心示范园范围包括店埠镇全部和孙受镇、院上镇、夏格庄镇的一部分,共计116个行政村,总面积1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20万亩。

  10.1.1 栽种类型多样、农村经济发达

  店埠镇位于莱西城区西南30公里,总面积107.5平方公里,辖66个行政村,人口5.7万。2010年,店埠镇农业增加值581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63元,均居全市之首。2010年耕地面积8.8万亩,作物总播种面积19.97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8.87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1.10万亩。蔬菜产业是优势主导产业,播种面积11.72万亩,占全市蔬菜面积58.7%,蔬菜总产量51.48万吨,占全市的45.2%。畜牧业也比较发达,大牲畜存栏量5.86万头,肉类总产量6211吨,奶类产量20144吨,蛋类产量2324吨。

  此外,核心示范园还包括孙受镇17个村,人口约1万人,耕地面积1.6万亩,其中粮田面积1.2万亩,果园2346亩,粮食总产582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4455万元。

  夏格庄镇33个村。共1860人,耕地面积51750亩,其中粮田面积约47050亩,花生种植面积约12500亩;种植蔬菜种类主要有白菜、萝卜、胡萝卜等,种植面积约14000亩;养殖畜类主要是奶牛、鸡等,养牛场共有18个,其中包括1个奶牛良种场,养鸡场有20个,包括2个九联肉鸡场;林业方面,有一育苗基地位于夏南庄,育有红枫约1000亩。

  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南与即墨市刘家庄、移风店、七岌3镇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接壤,西域平度市南村、仁兆现代农业示范园呼应。东临新修的209省道,西有贯通南部的南城线直通即墨,中有躬崔路直通204线,北有大沽路,直通平度。交通优势明显。

  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粮油生产从播种到收割已经全面实现机械化。蔬菜播种、地膜覆盖、节水灌溉等基本实现机械化、设施化。店埠镇多水塘、机井、沟渠等水源,形成地表水灌溉系统。

  10.1.2 已初步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核心示范园已经形成“生产、流通、加工、销售”产业链条。蔬菜专业合作社54家。镇内青岛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村办产地蔬菜批发市场,占地480亩,拥有2万平方米的玻璃钢交易大棚,蔬菜储藏库容总量6万吨。装有电子显示大屏幕和电子结算系统,信息系统与国家农业部、内贸局信息中心联网。年市场蔬菜交易量15.6亿公斤,交易额15.8亿元。蔬菜远销国内外。镇内以蔬菜、果品、坚果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中外企业50多家,食品加工业的年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接近80%。

  10.1.3 核心示范园历史文化深厚

  核心示范园经历了从新石器时代的“莱夷文化阶段”,夏商周三代时期的“莱古国文化阶段”、“即墨古城文化阶段”,以及秦统一之后的“封建文化阶段”,直至近代、,历史文化悠久,农耕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还是“沽水系”的古文化古城古国的组成部分,古之扶桑仙境所指之地。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非物质遗产丰富,民俗文化多样。非物质遗产切语语言文化、神话传说、雕刻葫芦、螳螂拳、大鼓书、木偶戏、砖雕、果模、花棍、吕剧、木刻等。文化活动主要包括民间戏曲表演,“莱西秧歌”表演,莱西饮食礼仪、婚丧嫁娶、民间游艺的展示,庄户剧团、企业文化等基层文艺团队的扶持,全民读书节、月湖文化艺术节、民间工艺美术品展等。

  历史遗存较多。主要包括承兴寺、抗日纪念碑、李丹伯先生纪念碑、8棵古树、王家横岭古墓葬、王氏家庙、旧人文胜地、花园头王氏墓地等。

  10.1.4 生态旅游资源特色突出

  核心示范园河流生态资源丰富,是大沽河、小沽河和五沽河三河汇流之地,大沽河和小沽河汇流后形成双河汇,蕴含着河流湿地、湖文化公园诸生态旅游资源。

  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孙受镇已经建设山后有机韭菜庄园,为游客提供新的休闲与美食佳处,店埠镇热带水果观光园也开园接客。农业生产资源种类繁多,淳朴、温暖、简单的农村生活氛围,良好的生态环境等资源特色十分突出。

  10.2 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

  10.2.1 功能定位

  1、示范引领功能

  在核心示范园不断吸引和应用国内外先进适用的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进行试验示范、通过各种形式的参观学习、技术培训等手段,把新品种新技术传播到莱西全市,乃至半岛地区。引领莱西国家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

  2、产业孵化功能

  通过核心示范园的建设,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特派员、等提供一个技术创新的平台,不断孵化出一批现代农业高科技成果及科技产业,推进莱西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产业优化升级。

  3、精品生产功能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核心示范园,依靠先进的设施手段、科技水平以及人才队伍等优势,首先瞄准国外市场、城市消费市场,进行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培育和建设一批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基地,为莱西现代农业示范区提供精品生产的技术经验。

  4、会展培训功能

  以核心示范园为平台,通过理论与现场实际相结合,对农技干部、农民、青少年等开展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活动,开展观摩会和论坛会等会展活动,扩大核心区技术辐射面和影响力,逐渐把店埠建成全国知名的农业高新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和区域性农业会展中心。

  5、科普观光功能

  通过核心示范园农业高新技术的展示示范,配之以农业博览、农业游乐、农事参与、特色餐饮、休闲体验等项目的设计和园林化布局,形成融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趣味性于一体,天人合一的观光休闲景点,为居民、青少年和外来游客提供观光、休闲、科普和娱乐的良好空间,拓展核心区的服务功能,扩大经营范围,增加农民收入渠道。

  10.2.2 空间布局

  核心示范园拟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工商资本企业,按照工业理念,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进行运转。政府部门主要负责水、电、路、渠、绿化、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各相关部门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建设、绿化工程、乡村道路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等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投放到示范园,集中打造高标准示范亮点。

  核心示范园拟重点建设“一带、两心、六个功能区”。

  1、一带

  大沽河休闲农旅产业发展带。通过建设大沽河创意农业组团、大小沽河三角洲休闲观光组团、大沽河滨河景观廊道、大沽河私家农场组团,以休闲别墅、小型葡萄酒庄、商务酒店、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为重点,积极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建设成为集休闲、观光、度假、商务等为一体的超越农业的休闲农旅产业带。

  2、两心

  青岛•店埠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即在原有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基础上,进行设计改造,引进国际化管理团队及投资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利用目前最尖端云计算机技术,实现产品全球定价的一个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

  店埠硅谷农业科研孵化中心:主要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为目标,引进国内外涉农科研院校,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政策扶持、科研机构技术入股、合作社组织农民参与的新型农业研发机构,建设集科技研发、产品更新、良种繁育、科技服务、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农业科研中心。

  3、六个功能区

  按照核心示范园主导产业发展,将核心区分为优质粮油生产功能区、设施蔬菜高效生产功能区、标准化水果生产功能区、生态养殖功能区、休闲观光功能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6个功能区。

  优质粮油生产功能区:主要生产优质小麦、玉米、花生,主要覆盖店埠东部、夏格庄东南部。为莱西甚至山东地区的粮油生产起到示范的作用。

  设施蔬菜高效生产功能区:店埠镇南部、西部及孙受镇沿S209线区域。该区域为蔬菜种植优势区域,主要是店埠胡萝卜、白萝卜、香芋及孙受黄瓜、韭菜等,已获得店埠胡萝卜等地理标志以及孙受有机韭菜等。

  标准化水果生产功能区:主要推广设施葡萄优良品种、先进的生产技术。

  生态养殖功能区:主要在夏格庄东北部等,以奶牛养殖、养鸡业为优势产业。

  休闲观光功能区:位于孙受镇西部沿大沽河至店埠镇西部,以沽河汇、采摘观光园、创意农业园、私家农场为主的休闲观光示范区。

  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依托核心区多种农产品产地资源优势,以东庄头为核心,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业、农产品加工业,占地3000亩,具备食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功能的园区。

  10.3 发展目标

  通过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蔬菜、粮油、果品、畜牧、农产品加工物流和农业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七个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农田基础建设力度和科技投入强度,提高核心示范园农业的产出效益;进一步完善发展第二、三产业,形成一、二、三次产业联动机制,带动农民增收;把核心示范园建成绿色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集聚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先导区、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引领莱西现代农业示范区快速发展。

  2、具体目标

  (1)到2015年和2020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4万亩。

  (2)到2015年和2020年粮油播种面积稳定在5万亩,包括4万亩粮食和1万亩花生。

  (3)到2015年和2020年果园面积稳定在1万亩。

  (4)到2015年和2020年,实现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建设1处年出栏优质商品猪5万头的现代化养猪场、2处年出栏200万只的现代化肉鸡养殖场、3处存栏1000头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场等。

  (5)到2020年,核心示范园引入100家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年利润4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成为国内领先水准。到2015年和2020年,完成农业交易市场、运输业、仓储业等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建设1个农资交易市场、1个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1个农产品现代物流园、11个交通运输中转服务站。

  (6)到2015年和2020年,建成沽河汇、农业生态教育园、耕读园、十一个采摘观光园等景点,促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大发展。

  10.4 重点建设内容

  10.4.1 种植业重点建设项目

  1、种植业重点项目

  重点建设12个种植示范园区,对产品质量和设施条件要求较高,应具备农资存放、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生产、产品检测、采后商品化处理等功能。产品生产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可通过无公害和绿色产品论证。

   

10-1重点建设项目

 

镇别

 

项目名称

 

规模(亩)

 

作物种类

 

项目建设地点

 

店埠

 

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

 

2000

 

胡萝卜、青萝卜、包萝卜

 

天井山、毛家山后等村

 

高效胡萝卜种植

示范区

 

30000

 

胡萝卜

 

李仙庄、鲍家庄、徐林庄、前屯、后屯、狼埠、前朴木、程家等村

 

高标准冬暖棚设施蔬菜示范园区

 

1000

 

西红柿等

 

后水口、前沙湾庄等村

 

春暖棚设施蔬菜示范园区

 

10000

 

西红柿、黄瓜、胡萝卜等

 

渚州、由格庄、横岭、小里等村

 

大蒜示范园区

 

10000

 

大蒜

 

前水口、前张管寨、前水口、后水口、王福庄、前沙湾庄、后沙湾庄等村

 

香芋示范园区

 

10000

 

香芋

 

王福庄、前张管寨、后张管寨、寨西头、前沙湾庄、后沙湾庄等

 

大姜示范园区

 

5000

 

大姜

 

栖凤台、韩家汇、前张管寨、后张管寨、后水口等村

 

蔬菜良种苗木繁育中心

 

1000

 

西红柿、胡萝卜

 

东庄头

 

夏格庄

 

高产萝卜示范园区

 

5000

 

萝卜

 

杜疃、钓鱼台、新疃、大宅科、崔庄等村

 

高产粮油示范园区

 

20000

 

小麦、玉米、花生

 

沙岭庄、李虎庄、宁家庄、于家庄、小李疃、大李疃、马福庄等

 

孙受

 

设施黄瓜示范园区

 

5000

 

黄瓜

 

迟家庄、芦家庄、江家庄、西张家寨子等

 

设施韭菜示范园区

 

10000

 

韭菜

 

董家山后、巨家山后、二甲刁家庄等村

 

  2、配套设施

  相关配套主要包括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道路主要包括园区交通性道路、生产性道路。交通性道路分为主干道和次干道,主干路宽8米,次干道宽6米。生产性道路宽4米。

  给水系统:水源主要来自大沽河灌溉系统,灌溉方式喷灌。排水系统:排水标准10年。雨污水分流制,即雨水排放系统和污水排放和处理系统。污水排放和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排水管渠、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要达到现行的国家标准《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的有关规定。温室周边布设排水沟,排水沟沿道路走向布设。温室灌溉系统,大面积温室(群)配备中央水处理系统,采用微灌方式,管道压力100kpa,喷头工作压力在200-300kpa。

  电力接入10kv的高压线路和配备适当数量变电室,供电电力负荷等级为三级,配置自备电源。

  技术配套温室供暖系统,宜采用集中热水锅炉方式;其他相关设施等。

  10.4.2 生态养殖项目

  核心示范园发展畜牧养殖,旨在与种植业形成生态链,配套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和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工程,产品全部用于种植业,形成循环体系。为种植业的生产提供有机肥。莱西市畜牧业发展重点是品牌创建和特色产业培育,总占地2000亩。

  1、工厂化养猪业

  规划建设1处年出栏5万头优质商品猪养殖场,场区占地面积400亩。

  2、现代化养鸡场

  养鸡场:规划建设2处现代化肉鸡养殖场,每个场年出栏200万只优质商品鸡;建设2处蛋鸡养殖场,蛋鸡存栏5万只。

  3、标准化养牛业

  规划建设3处存栏1000头标准化奶牛养殖场,配套数字化智能信息系统,建设养殖区、管理区、检测观察区、牛舍、运动场、青贮池、沼气池。

  4、特种养殖业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狐狸特种养殖、养羊业等,结合当地现有养殖情况进行迁移、标准化生产。

  5、配套设施。配套建设道路、供水、排水、电力、绿化等基础设施。

  10.4.3 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建设内容

  1、农产品物流业

  以东庄头农业交易市场、仓储中心为建设重点,配备若干个服务中转站。农业交易市场包括农资交易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服务中转站设置在种植标准园内部,起到食宿、办公、装载、卸载等功能的服务中心。仓储中心主要包括冷链运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等。冷链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冷藏储存、冷藏运输、冷藏加工、低温配送中心及相关生产设备等。信息服务中心主要提供国内外农产品供需信息及果蔬储存相关供求信息。

  (1)店埠镇东庄头物流园

  东庄头村,蔬菜市场特色村,拥有占地480亩的青岛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和占地1100亩的东庄头食品工业园,目前正以依托市场向南规划发展占地1000亩的店埠农资物流园和占地2000亩的店埠农产品物流园,把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打造成“山东半岛城市群农产品物流中心和东北亚农产品集散地”。

  店埠镇东庄头物流园位于东庄头村,物流园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综合服务区、会展区、交易区、物流区等。交易区按产品类型进行分区。

  (2)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

  项目规划占地2000亩-3000亩,以培育、集批发交易、国际贸易、物流加工配送、涉农会展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的大型综合性国际优质农产品流通园区。

  (3)农资交易市场

  店埠镇现状农资交易市场占地480亩,位于东庄头食品工业园附近,新规划的农资交易市场在原址上改建,规范经营、整治经营环境。

  2、农产品加工业

  (1)食品研究与开发中心

  为了提升店埠镇食品加工业行业水平,建设食品加工业的品牌,增强食品加工业国内外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为了延长食品加工业的产业链条及充分发挥店埠镇的资源优势,建立食品研究与开发中心。

  食品研究与开发中心包括加工食品质量检测中心、信息中心、新产品研发中心等部分。占地规模100亩。

  加工食品质量检测中心包括研究生培养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中心、食品质量技术提升服务中心、市场及发展规划部等。

  信息中心主要是为食品加工业企业提供国内外关于食品加工业的产品信息、市场动态、先进理念和技术、生产设备供求信息等服务的机构。

  新产品研发中心,依托当地农业资源品类丰富和品质优良的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培育和研发新品种。新产品研发中心包括胡萝卜系列功能食品研发实验室、果品系列功能产品研发实验室、蔬菜类系列功能产品研发实验室。

  (2)胡萝卜加工厂

  项目位于店埠镇东庄头食品加工业园区,主要生产胡萝卜汁、胡萝卜颗粒面、天然胡萝卜素、脱水胡萝卜等产品,年加工能力5万吨。

  (3)大蒜加工厂

  ①调味品项目,建立1个以蒜为原料的调味品加工厂,主要生产蒜汁、蒜粉为主的调味品。

  ②蒜素生产项目,采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对新鲜大蒜进行高度浓缩精炼提纯而成的一种提取物——提高大蒜功能成分的含量。总占地20亩。

  (4)果蔬加工类项目

  ①果汁加工项目

  依托本地甜瓜、苹果生产优势,建立甜瓜汁、苹果汁加工厂。主要生产甜瓜汁、苹果汁,年加工能力1万吨。

  ②脱水果蔬生产项目

  建立一个年加工能力20万吨脱水果蔬菜生产项目,加工蔬菜品种芋头、大蒜、生姜、萝卜、土豆、菠菜、白菜、苹果等。

  ③蔬菜腌制品加工生产项目

  黄瓜、萝卜、大蒜等为主要原料的腌制品项目年生产能力5000吨,其

  (5)调味品类生产项目

  ①西红柿加工项目

  生产主要产品番茄沙司、番茄酱。沙司、番茄酱是国内外广为应用的一大调味品,在此介绍的蔬菜沙司除了可以作调味品之外,还可将蔬菜营养成分以沙司的方式供人们食用。

  ②蔬菜营养精类生产项目

  将叶菜类、根茎类等各种蔬菜原料清除杂质、去除或消减农药化肥及其他污染之后,提取蔬菜中的营养素,然后再浓缩、校味、灭菌、消毒、包装。这种制品在营养素总量和营养密度上比原菜要高,食用也更简便,风味和口感可以调得更好,而且既安全又卫生,包装后的保鲜期可以大大延长,一年四季供售。

  ③姜汁、姜粉生产项目

  建立1个以蒜为原料的调味品加工厂,主要生产蒜汁、蒜粉为主的调味品。

  ④花生加工项目

  建立一个以花生加工为主要原料,以花生酱为主要产品的加工厂。

  (6)方便食品加工项目

  蔬菜“比特”项目 这是一种用蔬菜制成的一口一块、便于食用的新型蔬菜加工制品,是介于蔬菜饼干与压缩食品之间的一种以蔬菜为主要原料的食品。与一般蔬菜饼干相比,蔬菜“比特”所含的面粉成分很少或完全不含面粉;与压缩食品相比,蔬菜“比特”不需要在很大的压力下成型,而且是可以立即食用的方便食品。

  (7)营养品及保健品生产

  天然维生素生产项目,所谓天然维生素,就是天然食物中所含有的维生素。以各类蔬菜为主要原料。

  (8)饲料加工类项目

  以胡萝等果蔬加工业产生残渣作为原料之一,建立饲料加工生产项目。

  10.4.4 沽河汇生态旅游观光项目

  店埠镇有大沽河河岸线约21公里,大小沽河在店埠镇汇流,形成风光秀丽的三角洲景观。大小沽河交汇处,河堤内总面积4743亩,其中水域面积1355亩,河滩面积2094.6亩,两河交汇形成的三角洲面积1293.6亩。依托大沽河水域风光、湿地景观、生物景观、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建设国家AAAA级标准沽河汇生态文化旅游区。该旅游区按建设,制定与执行严格保护性开发措施,分区、分期招商运作。

  沽河汇旅游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沽河母亲大型雕像、沽河文化园、大沽河湿地公园、乘兴寺景区、沽河国际大酒店、沽河廊桥、3-4个沽河游船码头、私家农场俱乐部、水上高尔夫训练基地、高端俱乐部等。

  10.4.5 农业休闲观光项目

  为增加店埠镇农业附加值,丰富农业产业功能,结合店埠镇大沽河、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休闲农业。因此,店埠镇休闲农业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观光采摘园、乡村旅游、休闲渔业产业园、创意农业等内容。

  1、采摘观光园

  采摘观光园主要分布在大沽河沿岸,共11个,其中:休闲农业产业带6个,农业聚集区5个。主要包括大田观光类和设施观光类,总占地1330亩。

  2、乡村旅游

  (1)休闲渔业产业园,位于店埠镇境内大沽河北侧,总占地面积2100亩。产业园除去养殖面积1000亩外,主要包括垂钓观赏区100亩、水上乐园200亩、餐饮住宿3000㎡,娱乐健身区3000 ㎡等。

  (2)现代农场主要建设十个主题各异、特色突出现代农场,现代农场除了具备农产品生产、销售外,还要具备独特的休闲、娱乐、健身、度假、社会等功能。总占地400亩,沿大沽河分布。

  3、创意农业

  为了提升店埠镇现代农业的价值与产值,同时,顺应农业发展进程规律。发展创意农业。店埠镇的创意农业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现代农场、萝卜博物馆、耕读文化园和生态教育农业园。

  萝卜博物馆:利用店埠镇萝卜优势资源,在休闲农业产业带内建设1处萝卜博物馆,用于萝卜文化展览、蔬菜贸易商务、萝卜学术论坛和小型的萝卜种子培育等,使之成为世界唯一的萝卜文化博物馆。项目占地50亩。

  耕读文化园:位于沽河汇景区,占地500亩。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依托大沽河文化,结合店埠镇传统农业中种植业发达的特点,以当地田园风情为基础,借助良好的区域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区位以及广阔的科教旅游客源市场条件,通过深挖耕读文化内涵,创新耕读文化旅游产品,延伸耕读文化产业链,使其成为集“耕读体验、科普教育、养生休闲、社区农业及田园生活再现”于一体的“中国耕读文化旅游目的地”。

  生态教育农业园:位于大沽河西南角占地1500亩。园区功能定位是成为一个“寓教于农”的“生态教育农业园”。园区包括原始耕作体验园、运动健身场、店埠镇特色手工艺体验园、民俗表演园、蔬菜现代种植体验区、乡村自助厨房体验区、乡村餐饮住宿区、娱乐功能区,蔬菜标准种植区等。

  10.4.6 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建设

  为跟踪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前沿,为核心区主要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撑,创建莱西和山东地区特色农业的区域研发中心和区域集成创新平台,吸引高水平科技人才和权威科研单位开展合作研究,为涉农企业创办研发机构发挥先导作用。

  研发中心主要机构部门包括农业新技术研究开发部、核心区发展战略研究部、农业信息中心、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组培中心、农业专家大院等部门。

  每年聘请知名专家20-30人,开展技术应用、技术推广、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等方面研究,成为莱西与山东地区农业新技术辐射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引领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集成创新中心。

  第十一章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社会化服务涉及大农业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本章就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农作物病虫害及畜禽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11.1 建设发展目标

  建立健全农业服务组织和机构,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以市级服务为指导,镇(办)服务为骨干,村级服务为基础,农民自办服务为补充,形成多成份、多层次、多功能,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

  11.2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服务体系支撑。今后要按照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分离的原则,以国家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建立结构优化、分工明确、功能完善、管理科学,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11.2.1 公益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在市级及各镇(办)科技、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现有科技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强化公益性职能,确保推广工作经费和必要的工作条件,提高科技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和青岛市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机构的合作与联系,吸引他们参与莱西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开发,转化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建设当地科技力量与外界科技力量相结合,形成以农产品生产优势区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为服务对象的高效运作的服务体系。

  11.2.2 市场诱导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龙头企业受市场和经济的驱动,具有积极推广先进科技成果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围绕新产品开发和原料基地建设,提供良种繁育、肥料和饲料、栽培和饲养技术、动植物疫病防控等生产全过程技术服务;鼓励支持良种、农资等领域民营企业从事市场前景好、可控性强、容易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开发类农业技术的推广服务。

  11.2.3 自我服务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建立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主体的农民自我服务型科技服务体系。同时,积极引导、支持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民间科技组织(协会)、行业协会等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业务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和技术咨询服务活动,构筑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民间网络系统。

  11.3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21世纪是信息农业发展的时代,以农业信息化推进和带动农业现代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

  11.3.1 加快农业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农业信息系统建设,健全“莱西农业与农村专业信息网”网站,加快以农业决策信息数据库、农业市场信息数据库、农业科技教育信息数据库、农业与农村经济综合数据库为重点的农业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在农产品价格、农业实用技术、农业政策法规、农业技术咨询、农业市场信息等方面全方位为政府、企业、农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农业信息服务,实现产品与市场、专家与农户、政府与农民三个层面的有效对接。

  整合农业服务资源,构建以市级信息服务中心为龙头,区域信息服务站点为基础的市、镇(办)、农村社区三级信息服务网络,在莱西全市农业信息网络总体设计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市直有关部门和镇(办)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以镇(办)为基础建立相应的局域网,并逐步向农村社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专业大户延伸,实现莱西市与青岛市、山东省及全国农产品市场网络互联和数据共享,逐步形成现代化的信息收集、加工、传输系统。

  11.3.2 加强农业信息队伍建设

  重视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和利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农业经营人才、农业科技人才、法律人才等方面的人才,不断开发、充实、完善、更新网络功能以及农业信息服务内容。

  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培训一支既懂农业又懂经济,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信息员队伍,从各种渠道收集、整理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多种方式把信息传递到农村、传递到农户,解决从镇(办)到农民的信息传递问题。

  加强农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利用农业信息的能力。在充分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的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加强农民的信息技术培训,从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经营技能上切实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和利用农业信息网络的能力。

  11.4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11.4.1 建立多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

  莱西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加强和提升农机服务水平尤为重要。按照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分离的原则,放活经营性服务,将市场经济中的经营意识、经营机制、经营主体、经营方式等要素引入到农业机械化服务中来。在市级农业机械化服务机构指导下,建立以镇(办)级公益性农业机械化技术机构为主导,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体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稳定公益性农业机械化技术服务机构,增加农业机械化技术资金投入,加大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

  大力培育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和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水平。鼓励农机大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推广、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

  11.4.2 拓展农机服务范围和功能

  促进农机服务社会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增强服务功能,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实现农机服务方式产业化、服务内容标准化、服务机制市场化、服务组织多元化、服务行为社会化。

  进一步拓展农业机械化的作业和服务领域,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需求,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生产机械化,因地制宜地向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发展。围绕粮油产业机械化、果菜农产品机械化工程、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工程、节约型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整体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服务水平。

  11.5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莱西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初步形成,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健全和完善。

  11.5.1 健全完善农业标准体系

  根据国家、省、市现有农业生产标准,结合本地特点,突出重点内容、主导产品和地方特色,按照产前、产中、产后标准相配套的原则,做好其它农产品品种、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产地环境、检测方法等地方农业标准。并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为重点,积极申报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努力实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新突破。

  11.5.2 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按照市建中心、镇(办)建站、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建点的总体要求,对市、镇(办)二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标准、规模、人员设置、功能定位等提出明确要求和规定,并配备必要的检测检验设备,初步形成市、镇二级生产、加工、流通相衔接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实现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控。重点做好鲜奶检测、饲料检测和蔬菜检测。培育健康养殖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积极开展规模饲养和连锁经营,逐步形成集生产、加工、包装、贮运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由生产到餐桌的全程监控。

  11.5.3 健全例行检测和定期通报制度

  市、镇(办)两级检测机构要按照统一要求对辖区内农业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实行强制性检测和定性定量例行检测,为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同时,实行检测结果责任追究制度,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并以《农产品质量简报》的形式,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11.5.4 健全市场准入和原产地标记制度

  加强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工作,依托市、镇(办)两级农业部门现有检测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监测。积极倡导在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推广速测技术,并根据不同农产品特点,逐步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地标识制度;建立产品追溯和承诺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每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

  11.6 农业有害生物及畜禽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设

  11.6.1 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防控

  大力推广使用农业、物理、生物方法综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加强和发挥农业系统植物检疫职能,增加检疫仪器设备,提高防疫检疫能力,加强植物疫病出入的控制,加强对生产区域防疫服务,保障农业安全。建立并完善生产补偿基金制度,加大相关资金投入;定期进行资源普查。健全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及检疫防治制度。

  11.6.2 畜禽动物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设

  做好动物防疫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做到强制免疫、强制检疫、强制消毒、强制灭疫。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实现畜产品“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加强镇(办)畜牧兽医队伍的管理,提高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素质,建立起承担不同职能的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加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防控体系建设,制定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情。

  11.7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

  11.7.1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依靠农民,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技干部、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经纪人等各类人员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开展多渠道、多区域、多层次的联合与合作。在组织形式上,可以完全是农民自办,可以是经济技术部门、事业单位与农民联办,也可以是涉农企业与农民联办,联办方式可以是股份合作机制,也可是劳动联合、资本联合等多种形式。在发展模式上,可以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办龙头企业,也可以是龙头企业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发展和推行“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逐步形成以村级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以镇(办)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市级合作经济组织为主导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11.7.2 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指导和扶持

  目前,莱西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111个,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绝大多数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发展资金不足、组织管理亟待提高等等,需要政府在宏观上加强指导、协调,在政策上加强扶持、服务,对符合政府产业发展政策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在政策、资金、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同类型的产业协会进行有效合并或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进一步明确监督管理的具体单位和责任,重点抓好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登记注册工作,不断完善和规范管理程序,为莱西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十二章 建设发展阶段和投资效益分析

  12.1 发展阶段

  规划建设期从2012年至2020年,共8年,分两期实施。第一期从2012年至2015年,为重点建设阶段;第二期2016年至2020年,为提升完善阶段。

  12.1.1 第一期重点任务

  构建“一带、一园、三个规模种植区、九处特色农业镇、二十处标准化基地”布局。

  12.1.2 第二期重点任务

  在“一带、一园、三个规模种植区、九处特色农业镇、二十处标准化基地”的聚核作用的带动下,以园区、企业为抓手,重点发展粮食、油料、果品、蔬菜、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和物流、生态旅游与农业休闲观光。形成基础性产业、优质高效产业和新兴产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2.2 项目分期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12.2.1 项目分期投资估算

  本项目投资估算依据《山东省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和《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等及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设计图纸资料等相关指标和规定的标准进行编制。

  本次建设发展规划投资估算指莱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投资,主要是示范区发展必需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及项目建设等。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估算是根据概算定额和单位估价表,参照当地实际费用,经分析后确定。设备购置费则包括设备原价和设备运杂费,主要设备原价采用厂家报价,不足部分采用市场调查价。不可预见费用则按总数额的7%核算。据此核算,莱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投资额为990820万元,分两期建设完成。

12.1项目分期投资预算表

产业

 

项目

 

投资额度(万元)

 

备注

 

一期

 

二期

 

粮油产业

 

10万亩粮食高产规模化种植基地

 

80000

 

20000

 

提升

 

10万亩花生高产高效规模化种植基地

 

50000

 

20000

 

提升

 

粮食中低产田治理改造项目

 

40000

 

40000

 

改造

 

果蔬产业

 

店埠10万亩精品蔬菜生态基地

 

6000

 

2000

 

提升

 

马连庄10万亩优质甜瓜生产基地建设

 

6000

 

2000

 

提升

 

大沽河沿岸优质高效果蔬产业带

 

8000

 

2000

 

提升

 

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建设

 

10000

 

30000

 

新建

 

科技支撑体系和信息化建设

 

60000

 

20000

 

引进

 

养殖产业

 

产业化体系构建工程

 

20000

 

5000

 

提升

 

建设和完善禽良种繁育体系

 

5000

 

3000

 

引进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1000

 

1000

 

提升

 

饲草饲料体系建设

 

2000

 

2000

 

引进

 

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

 

2000

 

2000

 

引进

 

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产业

 

东庄头农产品加工聚集区

 

20000

 

40000

 

提升

 

莱西农副食品加工聚集区

 

20000

 

30000

 

提升

 

姜山镇花生加工工业园

 

20000

 

30000

 

提升

 

店埠镇农产品现代物流园

 

40000

 

40000

 

提升

 

马连庄果蔬批发市场

 

20000

 

30000

 

提升

 

农产品物流点建设

 

10000

 

7000

 

新建

 

生态旅游产业

 

大沽河生态休闲旅游带

 

60000

 

40000

 

新建

 

小沽河山水度假休闲带

 

20000

 

20000

 

新建

 

五沽河休闲农业产业带

 

20000

 

20000

 

新建

 

合计

 

926000万元

 

不可预测费用

 

合计×7%=64820万元

 

总投资

 

990820万元

 

  12.2.2 项目投资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

  规划实施将促进我市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发展质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提高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规划实施后,我市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将大大提高,同时农产品加工能力大幅度提升,作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油、果、菜、畜禽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的地位更加巩固。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规划发展生态农业,推行循环农业模式,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源、土壤环境,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控,从根本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食用农产品全部达到质量安全标准,按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质量标准组织生产,莱西市生产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将显著提升。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通过重点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粮田、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农产品加工物流工程等,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和农机化等基础服务体系,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通过发展循环农业,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和乡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2、经济效益

  到2015年,农业和农村经济总收入将达665亿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15000元,年均增长15.6%。

  3、生态效益

  规划实施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通过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肥地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植保技术,推广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种养业循环模式,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乡村水源和环境。

  第十三章 保障措施

  13.1 组织领导保障

  成立莱西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协调示范区建设规划实施中的领导、组织和决策;各职能单位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各自部门的建设规划实施的领导、组织和决策。小组设办公室,根据规划的要求按年度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进行计划管理和项目管理;各职能单位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实行监督、检查、通报和考核。建立示范区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示范区的领导和协调。

  13.2 资金保障

  依托规划中设立的项目,积极申请国家及省市政府专项资金,用于规划设计、建设保护设施、生态保育、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并进一步拉动社会资金的全面注入。引入战略投资人,组建股份公司,遴选具有龙头带动性、影响力大、见效快的产业项目,优先开发建设,构建产业骨架,为莱西市农业快速发展坚实基础。以土地使用权、相关建筑物的所有权、开发经营权或其他收费权等为抵押,申请商业银行贷款,进行商业信用融资。在财政收入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利用信托融资、信托凭证等金融工具向社会集资,以缓解财政压力。编制莱西市农业项目开发招商册,面向国内外招商引资。针对不同项目和不同的投资主体,采取灵活的投资方式,包括资源有偿使用、BOT二次招商、股份合作制、经营权转让、租赁、承包等多种招商引资方式,吸引有实力的开发商、当地村民参与建设,调动、盘活社会资金,建立公正合理的招商渠道,确保各个投资者的合理利益,互惠多赢,共同把市场作大。

  13.3 科技与人才保障

  围绕示范区建设的优先领域和关键技术,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建立农业专家库,农业技术成果库。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机制,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要加强对莱西市农业技术骨干队伍培养,建立一支有技术、懂管理的人才队伍,为莱西市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3.4 工作措施

  13.4.1 扎实推进农业发展的各项建设任务

  要以规划的建设内容为指导,以农产品生产优势区发展为主导,以农业各产业发展为主体,以项目建设为主线,一个区域一个区域,一个产业一个产业,一个项目一个项目,通过年度发展计划,扎扎实实地推进。明确市直各部门、各镇(街道)、企业等各方的任务和责任,明确项目建设的负责人和目标、责任,并与年终考核挂钩,把实施规划的任务落到实处。

  13.4.2 政府对农民要进行有效引导

  现阶段的农民,既渴望有新技术新举措快速致富,又怕承担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基于这种民情,对实施规划中的设施蔬菜小区、苹果新模式栽培示范园和养殖小区建设等种养方式转变的新项目,既不能强迫命令,也不能停留在一般性号召,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对农民进行有效的引导。所谓有效引导,一是要确定引导的目标;二是要有专人负责引导工作;三是负责人要有热情有办法和责任心进行主动引导;四是引导与现场示范相结合;五是要有配套的服务措施。这样的引导才能让农民自愿接受,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13.4.3 整合资源(资金),按项目建设和发展区域捆绑使用

  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要将分散的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科技资源和财经(资金)资源整合起来,按项目建设和发展区域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实际上这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具体运用。特别是资金的投入能力,将决定目标实现的程度。大量资金靠招商引资、企业和民间资金投入及农民自筹部分资金。政府财政资金只能起到引导、启动和示范作用,这种引导性资金也很重要,更应集中投入。市县两级农财资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水利、林业、养殖等专项资金及金融单位和社会融资的资金,按项目实施和区域推进计划,统筹使用,这样才能建设一项成功一项,发展一片成效一片,坚持三、五年必能看到现代农业发展新起色和新亮点。

  13.4.4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现代农业意识的高低,将影响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的速度。目前仍有部分农民持有很强的传统观念,对新事物和新技术有保留甚至抵触情绪,政府要结合技术推广项目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培育一大批专业户和新项目发展带头户,逐步形成现代农业产业大军。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