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破除公章“旅行”乱象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22 02:33

5月12日,国务院召开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他表示,人民群众对审批之弊感受最深,对改什么、如何改最有发言权。要开门搞改革,从政府部门“端菜”变为人民群众“点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反映突出问题入手。(据新华社电)

释疑

5个“再砍掉一批”砍掉啥?

12日李克强提出5个“再砍掉一批”。

“前两年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的力度很大,主要解决审批事项多的问题。”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传对北京青年报记者分析,此次5个“再砍掉一批”,要解决的是审批难、审批乱的问题。

王满传说,在此前的改革中,不少企业反映审批事项是少了,但审批中程序繁杂的问题仍然存在。另外,在必要的审批事项中,政府自由裁量权过大、不规范也给企业带来不少负担。他认为,再砍掉一批审批过程中的繁文缛节就是为了解决此类问题。

简政放权群众咋“点菜”?

什么是政府部门“端菜”?人民群众如何“点菜”?王满传解释说,国务院提出简政放权5年目标,各部门为了完成目标任务不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虽然在确定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的时候,邀请专家参与评估,但主导是政府部门。”他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部门对下放什么项目有决定权,更像是政府“端菜”。

王满传说,政府“端菜”造成了一种反差:政府部门已取消和下放大量的行政审批事项,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不强,对改革成果的感受并不明显。其中原因之一,在于政府确定放权的并非老百姓迫切需要的。

群众怎么“点菜”?王满传认为,政府的权力清单是很好的实现方式。根据改革要求,政府需将权力清单明确列出。他说,政府制定权力清单的过程中,要更多征求企业和群众的意见,有没有合法依据?是不是合理?这些都需要群众参与论证。

讲述

创业者还需要政府怎样“松绑”?

创业者怎么办理工商注册等手续?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创业者,没有一人是自己办的手续,全部交由代办公司处理。

为何愿意找代办公司?

认为“与政府有关就不好办”

行政审批和法律服务提供商“51壳”的高级合伙人王迎春,有12年的从业经验。他认为,企业选择代办公司办理工商登记,是政府管理和创业者的矛盾点。因为政府管理是站在宏观的角度,而创业者关注的大多只是自己经营内容的一个点,在申请时会因为不了解国家的宏观框架而无从下手。如果着手研究,需要花费的时间成本也比较高。

此外,现在我国国地税分离、社保银行分离等等,企业在申请包括日后管理时“线头较多”,所以出于成本考虑,不仅申请,日常报账一般也会找代理记账公司进行。

王迎春认为,更大的原因在于人们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但凡与政府有关的就是不好办的,即便国家进行简政放权以后,创办企业已经简便很多,创业者只要认真研究网上申报的网页基本可以自己完成,也没有明显改观。

还有哪些可以继续“简政”?

企业名称核准归类应简化

取消注册资金核准,简化了公司申请流程,也激发了创业活力。王迎春的公司,原来每个月有40到50个新申请的企业,现在每个月能达到100单以上。今年年初开始陆续增加,3月份以后增长特别明显。

在他看来,目前还有提升空间的包括企业名称核准和经营范围归类。

王迎春介绍,目前公司申请的流程是提交名字到工商局,系统会进行比对审核,相当于创业者对于企业名字没有自主权,需要按工商那边的标准来,“比如想注册某某某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这种以俱乐部名义注册公司在国内是不可以出现的,或者申请英雄在线有限公司,工商审核时也会否定,因为英雄是个名词不可以使用,但是国外这种名字都是可以随意使用的。”

在申请企业时,还要按照国家规定选择经营范围属于哪一类,这个并不能反映出企业实际的产品和服务,因为现在实际中经营的种类太丰富了。这个导致客户在选择公司时,不能判断出这个公司是否专业。他说,“比如猎头公司,能不能直接把猎头服务写在经营范围内?这个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创业者何时才不需要中介?

需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

王迎春认为,如果要让创业者实现真正的简便,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使创业者在面对政府部门的时候,不需要挨个证明“我是谁”,也就不再需要那么多的材料、申请。征信体系完成了,政府任何一个部门的每一个审核都是从一个点进行的,政府可以从各种渠道找到企业负责人,不会出现在企业和客户或消费者产生纠纷时找不到人的情况,才能彻底简化各种审批申请。而现在所有部门的信息都不是共享的,是分散的。(记者 邹春霞 周宇)

观察

科级干部列席会议

高层政令直通基层

12日的电视电话会议,可以说是政令从中南海直通到基层。参加这场主题为“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会议的,不仅有中央部委负责人、地方大员,据接近国务院的人士透露,“县级甚至科级的负责人”也列席了会议。换句话说,这是事关各个地区、不同层级行政部门的一件大事。国务院高层的声音不再经过层层传达,而是直接传递给各级官员。

有关职能转变的会议,两年前先后开了两次。2013年5月和11月,“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先后召开。此次电视电话会议之前,李克强主导的本届政府已提前完成首届任期的简政放权目标:5年内削减三分之一的行政审批事项。这一目标仅用两年即已完成,截至2014年12月,本届政府已取消和下放581项行政审批事项(1700项的三分之一即567项),最新的削减数字是800项左右。

国务院的简政放权绝不仅仅是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梳理本届政府的简政放权目录,可以发现削减是有“进度表”的,从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入手,本届政府先后削减政府核准投资事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项目,投资事项、收费等项目多次削减。

与“放”相对的“立”有序推进。2014年2月,在削减行政审批事项一年后,国务院决定向社会公开国务院各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当年3月,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态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审批实施。此后,在分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过程中,各项清单被要求建立。

仅以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例,李克强在会上提出3项清单,公开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及强制性中介服务目录清单;公布全国性、中央部门和单位及省级收费目录清单,另外研究建立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制度,这是此前清理收费、清理红顶中介、削减资格认证等“放”权的后续。国务院还要求,各省级政府年内要公布权力清单。这也意味着,省级政府该放的权、该提供的服务,今年都得敲定,不得“朝令夕改”,得给老百姓一个清楚的交代。

 

责任编辑: 周楠

相关链接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