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交科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02 11:43

苏交科(300284)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发展情况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保持增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2022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高位运行,适度超前开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9,556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4%。2022年全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3.8万亿元,同比增长超6%。其中,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0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公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万亿元,同比增长9.7%;水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79亿元,同比增长10.9%;民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200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2022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适度超前开展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铁路方面,新增营业里程约5,0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新增营业里程约 2,000公里;公路方面,新增通车里程约7万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里程约8,000公里;水运方面,新增万吨级泊位92个,新增及改善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约800公里;民航方面,新增颁证运输机场6个。

深中通道、川藏铁路及公路配套工程,成兰铁路、平陆运河等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工程,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南宁机场T3航站区及配套工程等一大批交通重点工程项目有序推进。在15个大城市开展了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超过 18万公里,同比增长约 8%。改造危旧桥梁约1.38万座,实施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2万多公里,实施灾害防治工程超过5,400公里。

(二)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苏交科是国内首家工程咨询A股上市公司,在科研水平、技术能力、企业资质、品牌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居国内前列,集团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自2005年以来,集团连续17年入选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和中国《建筑时报》共同评选的“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2022年公司位列榜单第10位。在2022年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和“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榜单中,苏交科分别位列第57位和第74位。

(三)宏观经济形势及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影响

1、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营商环境

报告期内,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发布,对于打破市场保护,降低市场壁垒具有积极作用,更有利于外部市场的开拓与布局。

2、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绿色低碳交通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对于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报告期内,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共同发布贯彻落实《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提出从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低碳出行、增强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新动能四个途径达成目标。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方面,提高铁路水路在综合运输中的承运比重,加快发展以铁路、水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大力推进铁水联运,持续推进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

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方面,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有序开展纯电动、氢燃料电池、可再生合成燃料。

低碳出行方面,指导各地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系统等大容量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鼓励运输企业积极拓展多样化公共交通服务,改善公众出行体验。推动自行车、步行等城市慢行系统发展。

增强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新动能方面,提升交通运输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合成燃料等低碳前沿技术攻关。

3、新型城镇化建设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方面,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尚未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大中小城市发展协调性不足,超大城市规模扩张过快,部分中小城市及小城镇面临经济和人口规模减少,城市发展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不强,城市治理能力亟待增强,城乡融合发展任重道远。另一方面,我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化动力依然较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城市群和都市圈持续发展壮大;城市物质技术基础不断强化,满足城市居民对优质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健康安全等需求的能力日益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条件更为坚实。要破解问题、应对挑战、紧抓机遇、释放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报告期内《“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发布,提出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分类推动城市群发展,提升大中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小城市发展活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有序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健全城市群和都市圈协同发展机制。

方案同时提出“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具体包括提高铁路和高速公路城市覆盖率。建设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加快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有序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其他重点城市群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到 2025 年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 3,000 公里,基本实现主要城市间 2 小时通达。系统布局和优化完善枢纽机场、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实现市地级行政中心 60 分钟到运输机场覆盖率达到 80%。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

4、提升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水平,加强技术与产业融合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核心地位,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报告期内国家连续发布《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到2025年,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取得新突破。在基础设施上,掌握 30 公里以上长大隧道建造技术,长寿命路面设计施工能力、特大桥梁和长大隧道自动化监测检测能力明显提升。同时,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初步建成覆盖全国主要节点和关键工程的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交通运输技术创新中心,依托重大工程建设布局交通运输工程研究中心。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工程咨询和工程承包两大类,其中,工程咨询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也是报告期内营业收入构成的主要构成部分。苏交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工程咨询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已形成以规划咨询、勘察设计、环境业务、综合检测、项目管理为核心业务的企业集团,业务领域涉及公路、市政、水运、铁路、城市轨道、环境、航空和水利、建筑、电力等行业,提供包括投融资、项目投资分析、规划咨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工程检测、项目管理、运营养护、新材料研发的全产业链服务。

1、工程咨询业务

工程咨询是以技术为基础的服务行业,为工程建设从投资决策到建设实施提供全过程、专业化服务的智力密集型行业,包括规划咨询、勘察设计、环境业务、综合检测、项目管理等,业务领域涉及公路、桥梁、港口河海工程、市政公用工程、轨道交通、建筑工程、环境工程、水利工程、水文地质、岩土工程等。工程咨询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二是为工程的实施提供质量、进度和成本的控制。

2、工程承包业务

工程总承包是国际通用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模式。工程承包业务主要指受业主委托,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负责。

(二)主要产品

(三)主要经营模式

1、工程咨询业务经营模式

公司依靠已经建立的各种业务渠道、信息网络和客户关系,广泛收集与自身业务有关的项目信息,并指派专人做好客户关系的维护与跟踪工作。公司获取工程咨询业务的具体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参与公开招标

针对客户公开发布的招标公告信息,由各业务单元实施投标,集团市场管理中心对投标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

(2)接受客户邀请招标

公司在工程咨询行业内具备一定的声誉和优势地位,一些项目的建设单位会向公司发出项目投标邀请,公司通过投标方式承接业务,集团市场管理中心对投标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

(3)客户直接委托

客户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等相关规定,直接委托公司开展工程设计咨询业务。

2、工程总承包业务经营模式

公司与施工企业组成联合体参与工程总承包项目投标,项目中标后,勘察设计环节的工作由公司自行完成;施工环节中,公司主要负责施工过程管理(包括施工方案设计、关键原料采购、施工过程全程监控等),施工中的劳务则采取分包的方式进行。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企业资质和资信

苏交科拥有工程行业各领域最高等级资质,包括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工程勘察综合甲级资质;城乡规划甲级资质;工程咨询综合甲级资质;工程咨询专业、专项甲级资质(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水运(含港口河海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水文地质、工程测量、岩土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城市规划、电子、信息工程(含通信、广电、信息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咨询);测绘甲级资质;公路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公路工程、水运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监理甲级资质;公路工程综合、公路工程桥隧工程、交通工程、水运工程材料类和水运工程结构甲级试验检测资质。

2、主要荣誉

苏交科2006年及2008年被国家科学技术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术企业”;2011年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三部门联合授予“创新型企业”称号;2017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2018年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2022年,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省长质量奖”成为十家荣获省长质量奖的企业之一,系江苏省交通领域第一家获得该荣誉的企业。

3、行业地位

苏交科是国内首家工程咨询A股上市公司,在科研水平、业务技术、企业资质、品牌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居国内前列,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2022年,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和“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榜单中,苏交科分别位列第57位和第74位;在ENR/建筑时报“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中,苏交科位列第10位。

4、科技创新

苏交科坚持自主科技创新,先后申请并获准成立了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新型道路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役长大桥梁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拥有30余个部省市级科研平台,覆盖了公路、城轨、环境、节能减排、水运、地下工程及智能交通等领域。

依托科研平台承担了大量的国家和省级重点科研攻关、试验检测和产品开发工作,获得国家和部、省级以上的成果奖励450余项;拥有国家授权专利900余项;先后组织、参与了199项国家、行业以及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于京沪高速、沪宁高速、宁杭高速、南京地铁、润扬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港珠澳大桥等国家级、省级重点工程。

5、人才团队

集团坚持以奋斗者为本、高绩效高薪酬的价值趋动体系,激发员工活力和创造力,打造了一支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新世纪十百千人才计划、“六大高峰人才”高层次人才、“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双创计划”的人才队伍;构筑敏捷文化,提升员工自我发展动能,集聚全球优秀的知识、能力和资源,持续创新,为客户创造价值。2006年苏交科成为国家人事部批准的首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省级科研院所,2009年被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列为“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建设单位。

6、国际交流与合作

苏交科坚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拥有国家外国专家局授予的“国家引进智力示范单位”称号。苏交科先后引进了全套美国SHRP、GTM等试验设备,涉及SMA、Superpave、OGFC、改进的AC等沥青混合料技术。通过对国外先进沥青路面综合技术的积极引进、消化及大胆创新、持续改进,相关技术在国内交通领域应用后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苏交科还与丹麦科威、日本阪神道路公团、日本PASCO株式会社、德国轨道技术研究院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与高端资源的对接,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前瞻性技术研究及相关共性技术研究工作,为公司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与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国际化能力

公司在2009年设立了第一家海外子公司——安哥拉公司,此后又相继设立了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海外分支机构,2016年完成了对国际知名企业——西班牙Eptisa公司的战略联合。西班牙Eptisa公司成立于1956年,是西班牙历史最悠久的工程咨询服务公司之一,也是全球领先的工程咨询公司,公司业务涵盖水利、环境、交通、社会经济发展、信息化、工业建筑和能源等。在全球超过2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60多个国家开展项目,同时是欧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开发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伙伴。Eptisa在西亚、东欧、南亚地区运营多年,尤其在“一带一路”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布局,十分熟悉当地的投资环境与运行准则。未来,苏交科将持续立足本地、放眼全球,以数据底座、正向设计打造业务中台,以管理知识及能力沉淀为管理中台,以数字化、产业化为双助推器,突破能力上限,打造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智库型科技平台,助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2年,是苏交科坚守高质量发展阵地、实现逆势增长的赢战之年。海外因全球通胀、供应链短缺、乌克兰危机等问题政治、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国内因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增速放缓、需求下行等超预期因素叠加,工程咨询行业更是遇到比以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体苏交科人汇聚合力、保持定力、激发活力、自我进化,不仅取得了亮眼的经营业绩,也收获了客户对苏交科的高度评价和认可。顺逆皆境,志在耕耘。喜人的成绩背后,是苏交科全球八千多名奋斗者一整年的辛勤工作与付出。回顾2022年,苏交科的战略部署与执行卓有成效。

1、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增长,行业地位保持稳固

2022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22,652.86万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348.91万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5.76%;实现净利率12.15%,较去年同期增加2.36个百分点;实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26,212.26万元,同比增长199.76%。

2022年,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和“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榜单中,苏交科分别位列第57位和第74位;在ENR/建筑时报“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中,苏交科位列第10位。

2、境内外市场拓展成效明显,双碳研究与产业布局取得突破

2022年,集团在江苏市场实现逆势增长,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在大湾区实现资本联合突破,为集团工程检测业务在大湾区的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海外子公司EPTISA实现业务承接额同比大幅增长,经营状况明显改善。

集团综合交通枢纽绿色低碳技术研究及应用重大科技示范项目针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痛点和瓶颈问题,开展脱碳路径、碳排放核算和预测、多式联运、低碳综合枢纽建设和运营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交通运输行业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提出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综合交通枢纽成套解决方案。集团的“绿色交通云”平台收获阶段性成果,双碳和数据服务快速覆盖了两省十五市。苏交科投资了绿配网络,以“新能源运力数字化+光储充能源数字化”两翼协同发展战略为引领,致力于打造新能源城配物流的绿电专网。

3、荣获“江苏省省长质量奖”,彰显集团高质量发展

2022年,公司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省长质量奖”,苏交科成为勘察设计行业升级版分级认证采用新标准后首家获得AAA+级认证企业,同时成为江苏交通领域唯一获得“省长质量奖”殊荣企业。

江苏省省长质量奖是省政府设立的质量领域最高奖项,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质量、产品质量、对客户的服务质量、社会责任履行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评审,综合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衡量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综合质量的重要标尺。苏交科此次获奖,是江苏省政府对苏交科企业综合实力、管理水平、发展质量和品牌影响力的权威认可,对苏交科坚持不懈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褒奖。

4、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沉淀苏交科技术底蕴,打造顶尖技术品牌

科技创新是驱动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行业变革发展中赢得主动权和话语权,集团高度重视研发创新及科研载体建设。报告期内,集团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复核,再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再次获批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创新型领军企业”称号,集团“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绩效评价获得“优秀”,“江苏省路面养护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通过江苏省发改委绩效评价获得“优秀”。集团还获批江苏省交通厅、省应急厅认定的“江苏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科技部外专局引智项目“高速公路运营养护及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等。

报告期内,集团主持参与了科技部重点专项“物理-数据联合驱动的大跨度索承桥梁台风效应智能预测研究”、“城市地下交通设施的绿色建造及韧性化技术研究”,住建部技术计划项目“地下综合体市政设施灾害风险防控关键技术”、“山地建筑绿色建造关键技术研究究”,江苏省科技厅科学计划项目“ 长大桥梁隧道智能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研发及产业化”、“综合交通枢纽绿色低碳技术研究及应用重大科技示范”、“ 基于最佳效益的道路全寿命周期养护关键技术与系统开发研究”、“服役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梁裂缝损伤声学特征与诊断方法研究”、“盾构掘进诱发地面塌陷分布式柔性感知与智能预警系统研发”、“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与应用科技示范 ”等25项科研项目。

集团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报告期内,集团获得授权专利93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70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获得部省级奖项31项,其中“道路工程低碳建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204国道连云港新浦至灌南段改扩建工程”等8项荣获公路优秀勘察设计奖、“基于多指标的新一代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328国道海姜段快速化改造工程”、“333省道高邮东段改扩建工程”参与的2项设计项目荣获李春奖,“S237 高架快速路(徐杨路—广州路段)及进站匝道项目 I 标”、“常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M1-TJSJ-08 标段”2个项目荣获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奖一等奖。公司主编的江苏省地方标准《水下隧道健康监测技术规程》(DB32/T 4243-2022)、《车路协同路侧设施设置指南》(DB32/T 4192-2022),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团体标准《江苏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设计指南》(T/JSCTS 9-2022),参编的国家标准《安全与韧性 应急管理 滑坡灾害社区预警体系实施指南》(GB/T 41695-2022),行业标准《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第6部分:航道工程》(JT/T 1375.6-2022)、《国道主要控制点代码》(JT/T 412-2022)发布实施。

报告期内,集团新型道路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了“南工大—苏交科交通创新联合研究中心”,借助产学研合作加速研发,促使研发成果迅速产业化;联合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下属的江苏通沙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新型道路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沥青材料研究中心”,共同开展材料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市场开拓、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合作;作为成员单位,参与了“江苏省智慧与绿色交通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为促进技术产业化,成立了科技型企业“南京交科数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其业务涵盖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养护以及综合信息化平台设计咨询和信息化科研等;成立的材料产业化平台“南京宁通智能交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已累计引进孵化企业14家,并完成了抗水性自修复固化技术、路桥面铺装技术等多项技术成果转化。工程中心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解决重大工程重难点问题为目标,形成了一系列核心技术解决方案,并服务于京沪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南京燕子矶长江隧道、G15沈海高速海口段大修等重大工程。自2020年开始,连续3年承担交通运输部国检工作,累计完成38388km路面检测里程。2022年,工程中心承担了江苏、浙江、安徽3个省份和宁波计划单列市路况检测任务,覆盖460公里的必检路段和138公里途经路段,承担了甘肃及贵州两省农村公路国检任务,上报数据合计总里程7357km。

除此之外,集团还积极组织举办学术品牌会议,持续打造“技术名片”。报告期内,集团完成路面养护、桥梁检测、轨道交通、环境保护、地下空间等各领域在内的全国学术会议10场,并参加了2022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承办了第六届交通信息化论坛暨智慧交通产品技术博览会——智慧养护论坛,2022南京体育旅游资源发布会,第五届全国公路长大桥隧健康监测与安全运营暨第九届大跨径桥梁结构损伤预警及状态评估技术研讨会,第十五届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大会——绿色地下空间论坛等。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集团未来发展战略

回顾苏交科发展四十余载,不觉间已步入企业发展的新时代、新阶段。

展望未来、苏交科将坚持“最具活力值得信赖勾画新世界”的企业使命,汇聚一流员工的活力和创造力,为客户价值持续创新,让世界更美好;努力向着“成为基础设施领域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的奋进,致力于提供创新性、引领性解决方案,努力打造国际化科技企业集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以数据底座、正向设计打造业务中台,数字化、标准化、集成化,释放生产力;把管理知识及能力沉淀为管理中台,能力垂直、敏捷响应、精益运营,打开管理边界;以“双中台”建设为组织的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

同时,围绕基础设施设计、建造、管养、材料、软件等工程咨询全价值链,借助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通讯等领域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基础设施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赋能;以基础设施为根本,在智慧交通、双碳经济、路桥运维等新领域推进产业化布局,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整合全价值链资源,提供满足客户新需求、让世界更美好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使数字化、产业化转型升级成为企业发展的“双助推器”。

凭借“双中台”+“双助推器”,苏交科将持续突破能力上限,打开边界、创造更大价值,成为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智库型科技平台。

(二)集团2023年重点工作

1、提升江苏、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占有率

2、提升盈利水平

3、激发人才活力

4、建设中台服务能力

5、基于产业公司推进智慧交通产品新业务创新突破

6、双碳赛道业务探索

(三)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政策性风险

公司所从事的工程咨询业务与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国家环保政策、全国各地的环境污染状况等密切相关。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发展模式以及融资方式、环保、环境污染治理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工程咨询与承包行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基础设施投资、环保方面的政策变化,将对公司的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和市场的前瞻性研究,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同时公司通过涉足PPP、BT、BOT项目进行行业上下游拓展、兼并购、加大省外和国外市场的开拓力度,降低政策性风险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2、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范围和规模的扩大,公司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金额增长。如果公司出现应收账款、合同资产不能按期收回或无法收回而发生坏账的情况,将可能使公司资金周转速度与运营效率降低,因此存在一定的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和回收管理,将绩效考核指标与回款密切挂钩,通过明确应收账款的范围、职责管理、信用管理、日常管理等措施控制应收账款风险。

3、投资并购整合风险

近年来,公司通过投资、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公司的战略部署,将业务范围拓宽到环境业务、智能交通、海绵城市、电力等领域,将业务区域拓展到国外。虽然公司在并购目标选择和团队融合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标的公司特别是境外标的公司,与公司在法律法规、会计税收制度、商业惯例、企业文化等经营管理环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投资并购后的整合能否顺利实施以及整合效果能否达到并购预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公司对标的公司收购后,一般都会向标的公司委派董事、财务经理或经营管理人员,直接参与被投资单位重大经营决策。同时,公司将继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业务协同和财务管控力度,尽量降低投资并购整合风险,保证公司对并购标的公司的控制力又保持并购标的企业原有竞争优势并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

4、商誉减值的风险

公司在收购标的公司股权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标的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该等商誉不作摊销处理,但需要在未来各会计年度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标的公司经营业绩未达预期、或者未来经营环境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或者公司与标的公司无法实现有效整合并发挥协同效应的情形,标的资产的估值水平将会下降,相应商誉减值将影响公司未来业绩。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投后管理工作,密切关注被并购企业的发展动态,同时将通过战略规划、风险把控、资源整合、矩阵化等措施为被并购企业赋能,充分发挥集团协同效应,促进被并购公司自主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

5、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特别是公司2016年并购了西班牙EPTISA后,国外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有所增提升。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汇率的波动将加大公司合并报表范围营业收入等财务指标的波动,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欧元对美元汇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走势,完善汇率风险预警及管理机制,合理利用外汇工具降低汇率波动的风险。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