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摩的”席卷小城,这些神秘新职业都在做什么?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6-10 00:36

文 | 才赋人力科技

最近,摩托车在三四线小城市开始和小汽车抢生意了。

在广东乐昌、湖南桂阳等县城,多个“网约摩托车”平台悄然上线,起步价仅5-6元,凭借着便宜的巨大优势,网约摩的迅速风靡这些小城,甚至已经赶超网约车,成为当地消费者心目中的更好“出行选择”。

成就它的,仅仅是因为便宜吗?

01 网约摩的如何“抢生意”?

三四线县城或非省会的地级市里,当地居民常常会面临一个问题:

没有适合短途出行的交通工具。

由于地方小,地铁和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覆盖不足,排班时间也不灵活;而出租车和网约车数量又有限,起步价又昂贵;再加上有些居民住的地方,可能不便于停车。而自己开车,只有3公里的路程,又觉得有些浪费。

不少网约平台瞄准了这些出行痛点,组建了一个以摩的为主要交通工具的网约摩的平台,起步价仅为5-6元,超出部分每500米收费约0.8元,极大地缓解了短途不到起步价的尴尬,而且还好停车,数量庞大,随叫随走,很快就成为了网约车的平价替代。

据网约摩的APP“搭摩行”平台统计,平台自2024年8月正式投入,目前已覆盖10 多个县市。非旺季时段,该平台日均订单量约 8000 单,暑假时订单量还会更高。

实际上,“网约摩的”构建的新型就业形式,是零工经济通过技术赋能在新消费场景下的适应性进化。它的收入结构采用“基础单价(5元起步)+ 里程加成(1.6-2.4元/公里)”模式。

这意味着,只要你有空,你就可以随时在平台上接单,不需要太繁琐的准入手续,就可以提供服务。既不耽误本职工作,又有了一定的碎片化收入。

随着各平台的不断推广和用户认知度的提高,“网约摩的”覆盖的县市数量还在持续增加,专家认为,未来将有更多从业者加入其中,将创造一批新的就业岗位。

02 新消费需求下的新业态图鉴

事实上,随着我国消费需求的增长,正催生出一系列意想不到、五花八门的新职业,它们有些易上手,有些则需要较专业的知识储备。

但它们都有2个共同点:时间灵活;收入碎片化。

1. 陪诊师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老人和子女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老人需要去医院,但不会预约挂号,不知道去哪做检查,子女不在身边,怎么办?

陪诊师应运而生,一开始他们是以个人的名义提供服务,后来随着行业的扩大,开始有了规范化的平台,有需要的人可以通过平台找到他们购买服务。

除了陪诊、取药、开检查、陪做检查,他们还要替患者做健康档案管理、宣教培训、就诊保健咨询、健康促进协助、公共卫生事务协助等,还要对每个曾陪同就诊的患者进行后期回访。

不少陪诊师表示,刚入行时,一天只能接一单,但现在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可以一天跑六七家医院,月收入也能达到两三万元。

2. 健康照护师

除了陪诊师,长期照护师也是老龄化社会趋势下新兴起的一种职业,主要为失能病患或老人提供贴身护理服务。

以往,该职业的从业者通常以个人接单为主,但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国家也渐渐重视起了这项职业,在2022年将其列入了国家认证职业目录中。并为有意愿成为照护师的人们提供了不少规范化的线上线下平台及渠道,供他们培训、接单。

根据目录的技能要求,照护师需要掌握医疗护理、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复合技能。

由于该职业所需的技能复杂,专业性高技术有壁,又是社会紧缺型职业,薪资待遇十分可观。

根据2020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有89.04%的健康照护从业人员月薪酬总额超过5000元。而在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月薪过万者也并非少数。

3. 民宿管家

大众出游的热情催生了乡村文旅岗位的蓬勃发展,民宿管家就是其中之一。

它被定义为,能提供客户住宿、餐饮以及当地自然环境、文化与生活方式体验等定制化服务的人员。

然而,这个看起来简单的职业,实则要求极高:一位称职的管家既要懂活动策划、销售推广,又要会数据分析、风险控制,还要懂设计。堪称“顶着职业光环的全能操盘手”。

其薪资也与专业度挂钩:工作1-3年约6300元/月,3-5年约为7200元/月,5年以上可达9500元。在高端化和定制化服务需求下,它的职业门槛和含金量将持续提升。

4. 乡村咖啡师

近几年,受“反内卷”影响,不少大城市的年轻人们纷纷追求古朴简单的乡村生活。

不少人抓住了这群都市人群对田园牧歌的向往,纷纷在乡村开设咖啡店,乡村咖啡师这一职业也因此而生,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将咖啡艺术与当地乡村文化完美融合,比如若当地生产水果,就根据这些品种特制不同口味的水果咖啡,不仅游客们爱喝,连当地的居民们也十分喜欢。

以浙江湖州的安吉县为例,虽然当地常住人口不到60万人,但187个村里咖啡馆已达300多家,人均咖啡店拥有数量可与有8000多家咖啡馆的上海相媲美。

截至目前,这些村咖年接待游客超615万人次,创造了2000多个岗位,村民月收入从3000元跳增到6000元,带动富民产业1.21亿元。

03 新业态管理,仍旧困难重重?

虽然新职业未来可期,但它们的管理仍旧是个问题。不少新职业由于工作地点分散、劳动关系特殊,并不适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1.合规管理难

比如,网约摩的、陪诊师等平台就面临着合规性问题,是否具有标准的经营资质?若服务期间出现事故问题,责任应由谁承担?

2.培训落实难

以民宿管家、陪诊师等对专业技能要求高的岗位来说,其培训市场缺乏标准。不少民宿会为了节约用人成本,雇佣义工充当民宿管家,消费者无法分辨真伪,反而影响行业的规范性。

3.职业认同薄弱

不少新职业目前还没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行业建设亟待开发,缺乏官方认证导致社会认可度低,从业人员职业自豪感不足。

企业或平台可以从3个支点入手,探索新业态行业的合规建设,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入局。

1. 做好内部标准建设

用人单位可以在相关文件规定的框架下,自行建设合理的行业标准。

比如,为了提升民宿管家行业的规范性,广东、浙江等地已推出白金管家、金牌管家、银牌管家的分级认证。

不少用人单位及平台纷纷效仿,将认证标准进一步细分,不同的认证等级可获得不同的底薪、绩效奖金以及特殊福利。

此举不仅可以驱动员工自我学习、自我提升;也可以对内部岗位进行规范化管理。

2. 打通人才供应链

不少平台已经自行推出了岗位培训课程,打通了内部的人才供应链。

有意愿从事新职业的人员可先通过平台接受为期半个月到两年的培训再上岗。

也有一些用人单位选择与专业的院校合作,广东某陪诊机构就与广东药科大学合作,专门培育具备药理知识、陪护知识的陪诊人才。

3. 建设有力的监管系统

不少平台会实施“积分制”管理,并为每个提供服务的新业态从业者实施线上监管服务,消费者根据其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

这套强有力的监管体系,其意义远不止于约束。

高积分从业者更容易获得平台推荐、优先派单、展示在更显著位置,从而显著提升其业务量和收入潜力。

当从业者遭遇恶意差评或不公正评价时,可通过正式渠道申诉,由平台介入调查核实,保护其正当权益不受无理侵害。

04 是新职业,也是新时代的选择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增5.1万家民宿相关企业,同比激增24.6%;陪诊服务在北上广深等城市需求年均增长超30%;长期照护师培训规模在试点省份已突破万人次。

这些数字背后,是消费升级与就业转型的共振,新职业成为了连接需求与供给的桥梁。

然而,发展的道路需要各方共同铺就。

政府需完善法律法规,为新职业“正名”;企业也应应建立标准化培训体系,强化合规运营;平台企业则需善用技术手段,筑牢安全防线。

每一次产业变革都会催生新职业,而新职业的蓬勃发展也正为这个时代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未来还会有哪些新职业?我们拭目以待。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