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卓越会计师邵明亮:企业需建立正确的财务观,规范整改没有捷径|卓越英才说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21 01:28

  2023年12月15日,“2023年度资本市场卓越执业英才颁奖盛典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论坛”隆重举办,89位保荐代表人、57位会计师、58位律师共204位卓越执业英才荣耀加冕。

  奋斗以恒,鉴证不凡。为了让更多的卓越执业英才被“看见”,同时把来自资本市场第三方中介机构最前沿的观点、最专业的看法带给大家,全景网独家推出的《卓越英才说》对话栏目将继续更新,以文字、视频、直播等形式,对话参与首届资本市场年度卓越执业英才评选的卓越保荐代表人、会计师、律师。

  近日,《卓越英才说》邀请到了首届资本市场年度卓越执业英才评选“年度卓越会计师”“杰出行业会计师(制造业、人工智能)”获奖者——中汇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邵明亮做客直播间,探讨《财务数据看企业》。

  在他看来,所有企业的IPO起点都是尽职调查,只能老老实实规范整改,没有捷径可以走。

  “会计师面临新行业的财务特性和挑战,要加强学习,对不同行业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都要了解,只有了解一个行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结果,才能保证在做这些行业项目时不出纰漏,能够真实、准确地把握企业的商业实质,才能对照会计准则作出正确的账务处理。”邵明亮说道。

640.png

  01

  上市企业一定是优秀企业

  企业或行业天花板低不宜上市

  全景网:在此前的交流中,您曾说过,从业多年,劝过的企业比服务的企业还要多,一些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或企业家的想法不适合资本市场,就不应该上市。您能否具体谈谈,这些被您劝退的企业,主要存在哪些因素不适合登陆资本市场?这些企业都有哪些共性?

  邵明亮:首先分享一个大背景,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企业总数超过1000万家,其中上市公司数量5415家。具体看创业板开板14年有1330家上市公司;科创板从2019年至今4年有566家上市公司;北交所2021年到现在2年时间有238家上市公司。这一数据背景表明:上市企业一定是优秀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追求卓越的企业家,这也是我们讨论的大前提。

  对于企业上市,首先要看板块定位,比如主板是大盘蓝筹,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也都有自己的定位,要看企业所属行业是否适合。在主板的红黄牌制度中有一个词叫“小老树”,就是经过多年发展之后,这棵树长不大。比如一家企业所处行业较为传统,一个多亿的收入,净利润在1000~2000万之间波动,没有银行贷款,企业也很健康,企业家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很舒适,这样一家企业其实并不适合上市。

  很多人对IPO有一个憧憬,励志在自己人生当中做出一家上市公司,目的和初衷都好,但我们要客观地评价企业所处的行业、从事的经营活动是否适合走资本市场。不能把IPO看做一个功利性的目标,认为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一定是上市,也有很多优秀的企业不是上市公司。在我们看来,IPO是一个公司发展路上自然而然的结果。

  总结来看,不适合上市的企业,主要是行业受限制,公司或者行业的天花板比较低,没有什么成长空间,另外就是达不到资本市场的规范化要求。

  02

  企业要建立正确的财务观

  且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全景网:在您看来,什么样的企业是合格的IPO企业?应当具备哪些特质?

  邵明亮:首先,要有一定的规模利润基础,因为不管在哪个板上市,对企业的规模利润都有一个硬性的指标要求。

  第二,从我个人的从业经历来讲,要看企业的财务观是否正确。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在企业财务的反应就是财务观,合格的IPO企业一定要建立正确的、面向资本市场的财务观,这是在资本市场安身立命的根本。资本市场所有的信息披露都以财务为基础,企业的财务信息要确保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是重大遗漏,这就要求实控人和管理团队要诚实守信,价值观正确。

  结合我的从业观察,不管是我经历的案例还是资本市场发生的案例,做企业终究是做人,企业就是一个企业家的化身,企业的成功是企业愿景使命、价值观的成功,也是背后这个创始人的价值观的正确。我们看到所有出问题的企业,尤其是在资本市场出现舞弊的案例,都是背后的人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所以,我觉得一个拟IPO企业要立志于走资本市场,一定要建立正确的财务观。正确的财务观有好多维度,我强调两点:一是合法合规,诚实守信,有底线思维,这是根本;二是要有一个长期主义,做决策、看问题要从长期出发,不能短视,很多人出问题都是因为饮鸩止渴,不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去思考问题。此外,从会计师的角度来讲,一家合格的拟IPO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要规范,财务的基础设施要良好。同时,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健全,能够合理地保证公司的运行效率,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抛开财务来看,公司所处的行业,要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当中比较新的行业,不在负面清单里,比如现在的房地产行业、教培行业等。

  同时,在符合上市目标板块相应的财务指标要求之下,公司和所处行业还要处于上升期,未来的收入、利润要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不能上市即高峰,上市后业绩大变脸也不行。

  如果一家企业能满足这几个维度,就是非常不错的、合格的、理想的拟IPO企业。

  03

  “上市就是上财务”

  规范整改没有捷径

  全景网:财务报表制作、财务审计作为企业IPO过程中关键的一环,会计师在服务IPO企业时会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全面注册制下,企业的哪些财务合规问题可能成为阻碍企业成功IPO的硬伤?会计师如何为企业解决这些问题?

  邵明亮:这个说法很对,财务报表制作、财务审计是IPO过程当中关键的一环,甚至是整个IPO的基础工作,万丈高楼平地起,会计师是打基础的。会计师工作质量的好坏,决定了一家企业财务数据成色的高低。圈内有句话“上市就是上财务”,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拟上市企业要有一定的财务数据基础,二是整个IPO工作中,会计师和企业的财务最辛苦,需要无数个辛苦工作的日日夜夜才能把数据制作完成。

  这主要是基于整个实体经济与企业发展的基础,大部分企业是改革开放以后建立,改革开放总共就40年,大部分企业也就20-30年,短的可能10年,甚至更短。在短期的发展过程当中,企业的财务基础相对薄弱,需要一个辅导规范的过程,这也是会计师在整个IPO辅导和上市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在IPO辅导过程中,会计师会重点关注合规性,成本合规、收入合规、研发费用合规是当前最主要的三大块。一般来讲,真正出问题的企业都是在收入上出问题,所以收入确认的外部单据,包括收入确认条件的受力是最重要的。还有就是内部控制的建立和运行。

  关于企业IPO过程中的硬伤,我要强调一点,IPO审核是一个综合评判,综合看企业的规范程度、合法合规、所处行业、业绩规模、技术实力等,不是某一方面的结果。同时,还要结合IPO时的审核环境,IPO的整体进度和时机也很关键。所以,企业IPO过程中的硬伤要综合辩证地看。

  通常来讲,企业的硬伤是指IPO审核期间,监管人员对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有一些能予以合理解释,有一些不能。比如现金交易核查、第三方回款核查、资金流水核查等,可能中介机构做了很多核查,可能数据的真实性没有问题,但是因为没能让独立第三方有合格的专业知识去独立评判,不能打消他们的疑惑,就会造成硬伤。

  怎么解决这些硬伤?从中介机构的角度来讲,所有企业的IPO起点都是尽职调查,我们一定要做严格的财务诊断,发现问题,制定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尽早地规范这些硬伤以及可能形成实质性障碍的问题,没有捷径可以走,只能老老实实地规范整改。从我的从业经历来看,所有想走捷径的企业最后基本上都翻船。也不要等公司业绩利润规模都起来了再去做规范,这是非常痛苦的。

  总结来说,企业要提早规范,不要带侥幸心理,稳扎稳打。

  04

  以史为鉴知兴替

  关注企业历史数据

  全景网:作为会计师,判断一家企业的价值和竞争力往往会落到企业的财务数据上,但企业的财务数据其实有显著的滞后性,对此会计师如何应对?怎样及时、有效地对企业进行价值和风险评估?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如何判断?

  邵明亮:会计师的主要工作是对企业的历史财务数据发表执行审计程序、发表审计意见,对历史财务数据负责,这也是会计师固有的限制,确实存在滞后性。

  实际上,我们要更多地关注企业的过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会计师更多是看企业的历史数据,看数据波动的趋势,比如毛利率是上升还是下降,存货是增加还是减少,应收账款的周转形式如何等等。

  另外,会计师还关注期后事项,也就是关注会计报表日到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情。企业年报截止日是每年12月31号,报告披露的时间可能是第二年4月份,那么1~4月份期间发生的事就是期后事项,会计师要重点关注。比如企业资产在期后发生了事实性的损失和减值,或者收入方面在期后有销售退回,会计师就要在历史数据审计报告日前对数据进行调整。

  至于企业未来发展和价值的判断,这是二级市场的财务分析师和行业研究员的工作,他们会对企业未来一年、两年、三年的盈利进行预测,以及企业价格的判断。

  05

  账务处理大道至简

  只用一个会计语言

  全景网:全面注册制下,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更加鼓励“三创四新”“硬科技”“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这些类型的企业往往意味着更高的科技属性、行业壁垒和更为复杂的成长逻辑,这些企业的财务数据有何特点?像生物医药、半导体、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硬科技企业,在财务审计上面临怎样的挑战?会计师如何快速掌握新行业的财务特性?

  邵明亮:这些企业的财务数据特点,肯定是研发驱动,需要特别关注研发费用,研发费用现已上升为和收入、成本一样重要的科目,科技型企业主要依靠核心技术、核心专利来产生业务收入,这是它们独有的特点。

  同时,每个行业也都有自己在某一个方面的特点,比如生物医药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时点,是一期临床还是二期临床;比如半导体、芯片设计公司,光照流片费用处理是特殊的;比如人工智能行业,很多非专利技术、数字化资产的处理都有一些行业的特点......

  会计师面临新行业的财务特性和挑战,要加强学习,对不同行业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都要了解,只有了解一个行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结果,才能保证在做这些行业项目时不出纰漏,能够真实、准确地把握企业的商业实质,才能对照会计准则作出正确的账务处理。

  在账务的处理上,还是大道至简,因为财务语言本身就是通用的商业语言,按照会计准则对复杂的商业活动进行编译,所以任何一个行业,都只有一个会计准则,只用一个会计语言。会计师要抽离商业的复杂性,回归会计准则的具体条款规定和要求,不管是研发费用,还是其他所有的数据确认。

  即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对于我们财务人员,所有新的东西,能用老的经验来编译成我们的财务语言。

  06

  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

  八大具体指标综合判断

  全景网: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其科研创新能力必然是关注的重点,包括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数量等等,而当前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多领域的技术创新迭代较快,根据您的经验,如何通过数据去判断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竞争力?

  邵明亮:判断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竞争力,首先看企业是否有一些标志性的奖项,比如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主要关注国家级的硬科技奖项;

  其次,看企业发明专利的数量、实用性;

  再者,看企业核心专利、核心技术产生的收入比重;

  然后,看企业是否参与过所属行业标准的制定;

  第五,关注企业研发团队的履历背景、研发费用的高低,大部分成功上市的企业,研发费用都远高于上市标准;

  第六,还要看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和价值实现的结果,比如企业毛利率是否高于行业合格门槛、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长短、客户结构是否都是行业头部企业等等;

  此外,将企业的净利润与经营性现金流做一个匹配,看是否能够达到一个趋势;

  最后,我们还要关注企业内控体系的建立,关于研发人员、研发领料、废料去处、研发样机去处等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和台账,整体规范化,这是会计师的一个关注点。

  会计师将企业的这一系列指标进行评判,基本上可以对企业的竞争力有一个综合评判。

  07

  16年成长感恩时代

  相信资本市场的“春天”

  全景网:回首十几年的工作生涯,您有什么心得体会?一路走来,会计师的角色和职责都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邵明亮:我是2007年毕业进入会计师事务所,从业16年,还是一个审计“小兵”。

  实际上,我进入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一个偶然。我2003年上大学,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因为2002年中国加入WTO,这是当时最热的专业。毕业后阴差阳错进入注册会计师行业,从审计助理做起,一开始会计分录不会写,报表看不懂,努力花了两三年时间把注册会计师考完,逐步到现场负责人、项目经理,再到现在的合伙人,一路跌跌撞撞实在是不容易。回想16年的从业经历,确实颇有感慨。

  人生的际遇充满偶然因素,但是选择了就要坚持,只要坚持就有很好的回报。会计师的角色和职责其实一直没有变,核心是资本市场的“看门人”,扮演资本市场的信用中介。所谓的变化,是全面注册制以来会计师的责任更重了,资本市场对会计师的工作有更高的期许,其中变得更多的可能是我自己对财务的认识和理解的加深。财务语言有很强的逻辑关系,我一直喜欢的一句话:财务人员可以没有宗教信仰,但一定会敬畏因果关系,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我对财务的理解在加深,对会计师行业的热爱也是与日俱增,会计师的工作对我而言,从一开始的谋生手段变成了一个事业,和客户共同成长。

  一路走来,我选择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所有的事情喜欢对内反省,反求诸己,成就别人也成就自己。作为80后,遇上改革开放和中国加入WTO,可以说有幸赶上了最辉煌的15~20年,也看到了资本市场一天天健康发展,很感恩这个时代。

  我也相信,我国资本市场会用制度建设、发展眼光解决现在的问题,虽然现在正在经历3000点保卫战,但在寒冬当中对春天依然憧憬。华尔街从1792年梧桐树下的协议开始酝酿,到如今正式建立231年,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只有33年,各项客观事实也证明了这33年的成功。花几十年走完人家上百年的历史,有一些功课要补,包括制度性、基础性的建设,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到来。图片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