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冠宇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2023年度公司整体经营情况2023年度,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积极应对多重挑战,动态调整业务规划,持续推进客户开拓,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了经营业绩的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44,562.2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9%。另外,受益于原材料市场价格下降、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生产运营效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升等综合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4,418.9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8.45%。(二)2023年度公司重点工作1.固本拓新,不断挖掘市场潜力,巩固消费类业务领域优势地位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保持稳健的经营态势,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迭代、性能提升等举措,不断增强产品竞争力。同时公司全面推进数字化变革,搭建可视化、智能化的业务流程,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并持续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不断提升公司产品市场份额。笔电类产品业务方面,根据分析机构Canalys发布的报告,2023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约1.95亿台,同比下降13%。在此背景下,公司基于多年的战略布局和技术储备,不断巩固在现有客户如惠普、联想、戴尔、苹果、华硕、宏碁、微软、亚马逊等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厂商中的供货份额。2023年公司笔电类(含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产品最终实现总营业收入66.11亿元,同比增长1.04%。根据Techno Systems Research统计报告,2023年公司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锂离子电池的市场占有率为31.10%,与2022年基本持平,全球排名第二。手机类产品业务方面,根据分析机构Canalys发布的报告,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11.4亿台,同比下降4%。在此背景下,公司依托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严格的生产制造管理体系以及突出的产品质量,与现有客户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联想、中兴等智能手机厂商持续开展深度合作,并在报告期内首次实现苹果手机电池产品的量产,为未来手机市场份额增加了新的机遇。2023年公司手机类产品最终实现总营业收入34.28亿元,同比增长12.44%。根据Techno Systems Research统计报告,2023年公司智能手机锂离子电池的市场占有率为8.18%,比2022年增加0.75个百分点,全球排名第五。消费类PACK业务方面,公司的PACK自供比例持续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的消费类电芯PACK自供比例为35.44%,同比上升7.00个百分点。同时公司更大范围地拓展市场业务诸如智能穿戴设备、无人机、智能清洁电器、电动工具等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不断丰富公司的客户群体,业务实现快速增长,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2.业务聚焦,及时调整战略规划,着眼动力储能业务领域差异化竞争在不断巩固公司消费类业务领域优势的同时,公司对动力及储能领域持续进行探索,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低压系统、行业无人机、家用储能、通讯备电、电动摩托等。而面对市场的急剧变化,公司及时调整战略规划,未来将集中现有资源和技术优势,聚焦汽车低压锂电池和无人机电池业务,力争成为汽车低压锂电池领域头部企业。同时,公司审慎把握汽车高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其他业务的机会,严格控制产能释放节奏,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动力类电池业务方面,公司将汽车低压锂电池定位为自身优势项目和差异化竞争的核心业务。经过前期的投入与深耕,公司在汽车低压锂电池方面的技术实力和发展潜力陆续获得上汽、智己、捷豹路虎等多家国内外知名车企的认可,并获得多个车型项目定点函。公司的汽车低压锂电池产品于2023年开始批量出货,预期2024年将迎来大规模的市场放量,并有望成为动力类电池业务营收的主要来源。行业无人机电池为公司传统优势项目,公司持续保持与客户的深度合作,销量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子公司浙江冠宇正式通过Automotive SPICE Capability Level 2认证,标志着公司BMS开发能力已达到国际一流的质量水平,在汽车电子领域的软件开发过程和质量管理能力已接轨国际先进水平,对公司扩大产品国际影响力和开拓海外市场业务具有积极且深远影响。储能类电池业务方面,公司精选优质客户和项目,把握海外高盈利业务和国内大储系统业务机会。户储方面,公司持续为海外头部家储品牌Sonnen等客户供货;大储方面,公司作为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深度参与了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的筹建工作,并与牵头方南网科技达成多方面合作。2024年年初,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储能电站、也是我国一次性建成最大的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佛山宝塘储能站投入运行,公司参与50MW逆变升压一体舱项目。公司在多个标杆项目上实现良好进展,未来将继续把握海外户储品牌、国内外工商业储能项目以及源网测大型储能系统等领域的业务机会。报告期内,公司主营动力及储能类业务的子公司浙江冠宇总营业收入为6.60亿,比上年同期增加43.30%。在行业竞争加剧和产能宽裕的背景下,为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公司及时调整动力和储能电池项目的建设进度,严格控制产能释放节奏。报告期内,浙江年产2.5GWh的产线正常量产供货,浙江年产10GWh锂离子动力电池、重庆年产15GWh高性能新型锂离子电池项目及德阳一期25GWh动力电池生产项目将根据行业的发展以及公司自身业务规划适时推进。3.创新进取,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能充裕的背景下,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向具备产品质量、技术实力及交付能力的企业倾斜。公司始终秉承以技术、创新构建产品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坚持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产品量产和市场开拓奠定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15,006.6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0.05%,研发投入同比增加46.95%。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已授权有效国内专利1,742项,其中发明专利528项,实用新型专利1,197项,外观设计专利17项;拥有境外授权专利17项。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公司与众多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发,实现科研资源的高效整合。报告期内,公司入选《2023年5G工厂名录》,被评为“广东省链主企业”、“广东省高性能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封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荣获“2022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3年度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奖项。4.行稳致远,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和资本结构,助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为优化浙江冠宇资本结构,加快推进公司动力及储能业务发展,公司于报告期内审议通过浙江冠宇增资议案,同意公司、新员工持股平台及外部投资人对浙江冠宇进行增资。本次增资扩股后,珠海冠宇持股比例为73.69%,进一步增强浙江冠宇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也将为动力及储能业务发展增添新的动能。2023年,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符合授予条件的978名激励对象授予了2,244.53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通过股权激励、员工持股平台、项目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公司建立了长效的利益共享机制,助力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公司凝聚力,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公司主要从事消费类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拥有完善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体系,是全球消费类电池主要供应商之一。同时,公司也在逐步有重点地推进在动力及储能类电池领域的布局。公司主要产品为锂离子电池,产品具有充电速度快、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等优点,可满足各类消费产品对电池的各项要求。公司电池产品根据下游应用领域可分为消费类电池、动力及储能类电池,公司消费类电池产品包括电芯及PACK,应用领域涵盖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消费类无人机、智能清洁电器、电动工具等领域;公司动力类电池产品包括电芯、模组、PACK和系统,主要应用于汽车低压系统、行业无人机、电动摩托等领域;公司储能类电池产品包括电芯、模组、PACK、RACK和储能系统,主要应用于家用储能、通讯备电等领域。(二)主要经营模式1.盈利模式公司主要从事消费类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拥有完善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体系,是全球消费类电池主要供应商之一,主要通过销售自主研发、生产的消费类电池实现盈利,并逐步有重点地推进在动力及储能类电池领域的布局。2.研发模式公司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和理论研究,建立了独立自主的研发团队,坚持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的研发策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多部门协同合作的研发模式。公司借鉴集成产品研发(IPD)的管理思想,构造了从理论模型到产品验证的快速高效研发流程。其中,基础研发从电池基础机理及理论模型入手,结合技术及商品未来演进方向,对前端新材料、前沿技术、理论技术持续攻关研究,提前布局开发面向未来产品需求的关键材料及技术,并以不断深入的基础机理理解指导后续的平台及产品开发工作;平台开发关注于中长期技术平台战略目标的达成,在综合多个产品需求的基础上,提前布局未来产品技术的开发,支撑未来产品战略,为产品设计提供高可靠性、高性能、易扩展的设计体系;产品开发依据目标产品的应用场景、性能需求、使用模式等向客户及市场提供成熟完善的电池解决方案。3.采购模式公司采购内容主要包含原材料和设备,原材料主要包含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池保护板、铜箔、铝箔和铝塑膜等,设备主要是公司常规生产所需设备。公司原材料采购主要根据生产计划进行。公司根据销售预测及订单、BOM、库存情况确认物料请购需求,并制定采购计划。根据原材料价格趋势情况,选择提前锁单备货或者按需采购等不同策略。对于常用物料,采购部一般在合格供应商名单中选择供应商,按照采购控制程序执行采购;对于新物料,采购部在已有的合格供应商名单中寻找能供应该新物料的供应商,或者寻找和开发新的物料供应商。公司依据供应商开发控制程序执行新供应商选择、开发、审核程序,在进行样品测试、供应商审核、价格确认等工作后,最终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供货。此外,公司也存在少量由客户指定供应商的情况。公司设备采购主要根据公司的投资计划进行。采购部接到批准的设备请购需求,从设备已有合格供应商名单或新引入的供应商中选择优质供应商进行招标或通过商业洽谈采购。4.生产模式公司主要根据客户订单和预测订单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在与客户就出货量和出货时间达成意向后,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情况,综合考虑原材料交货期、产能、库存等对整体需求进行测算,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进行适量的产品备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公司不断提高产线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采用柔性化生产线,可以实现不同型号产品的快速切换,同时结合精益生产体系,使公司生产管理更加灵活,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持续改善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缩短产品交货周期。公司存在将部分材料处理工序如隔膜涂覆委外加工的情况。隔膜涂覆等外协工序并非公司核心生产工序,委外加工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更好地发挥专业化分工优势。5.销售模式公司所生产的锂离子电芯和PACK产品为电源系统的核心零配件,公司必须经过终端客户严格的技术、品质、制造能力审核认证,才能进入其合格供应商体系,并接受终端客户直接管理。公司主要终端客户为国内外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及汽车、行业无人机、家庭储能等动力及储能领域的大型品牌厂商。公司采取直接销售模式,根据终端客户对公司采购产品的不同,向客户提供相应产品及售后服务。(三)所处行业情况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1)行业的发展及特点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锂离子电池可以分为消费类电池、动力及储能类电池。公司产品以消费类电池为主,动力及储能类电池也在逐步有重点的布局中。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周期性主要受上游电池材料的技术发展、下游消费电子产品、电动交通工具和储能装置的影响,目前消费电子产品类锂离子电池已经处于较为成熟稳定阶段,动力及储能类锂离子电池则尚处于成长阶段。在消费类电池业务领域,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在经历了接近三年的调整后,2023年逐步企稳回升,尤其下半年多家知名品牌陆续推出新品,消费电子终端市场逐步复苏,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持续向好,叠加“稳增长”系列经济措施和刺激电子产品消费的利好政策陆续出台,2024年复苏趋势有望延续。另一方面,可穿戴设备、消费类无人机、蓝牙音箱、AR/VR设备等新兴电子领域依然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此外,随着AI浪潮的兴起,各大厂商都在积极探索与AI大模型融合发展的新契机,AI有望引领消费电子新一轮的产品创新周期,从而刺激终端需求进一步增长。在动力及储能类电池业务领域,动力锂离子电池在汽车、船舶、新型储能、基站、机房备电、电动两轮车、其他工业动力等国民经济的多个行业得到快速而广泛的应用。其中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肩负着引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能够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步入全面高速发展阶段,从而带动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储能市场在“双碳”背景下政策持续利好,随着2021年全国两会上将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列为我国“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攻目标,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战略地位凸显;储能作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市场需求旺盛,电网侧、发电侧和用户侧储能均呈现快速发展趋势,行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2)行业的主要技术门槛锂离子电池的研发涉及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核心材料技术研究,以及产品设计研究、工艺制造水平提升、品质管控水平提升等,同时,对于电池包的功能安全也提出较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大量的设计研发人员、丰富的研发技术经验积累和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保护,并密切关注下游行业产品的变化,持续对电池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相关生产设备及行业规范进行完善、更新与研究。2021年12月10日,工信部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对锂离子电池行业企业的研发经费、独立生产、销售和服务能力、实际产能利用率、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检测能力等方面提出较高要求,行业准入门槛不断提高,上述规范的推出,进一步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促进行业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保持在消费类电池领域的行业头部领先地位。公司长期服务于全球知名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品牌厂商,是全球消费类电池主要供应商之一。根据Techno Systems Research统计报告,2023年公司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锂离子电池的市场占有率为31.10%,全球排名第二;公司智能手机锂离子电池的市场占有率为8.18%,全球排名第五。同时,公司积极拓展下游市场优质客户,并不断提高公司在战略客户采购中所占的份额。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公司规模优势日益凸显,在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技术持续迭代、客户服务等方面拥有较强实力。报告期内,公司对动力及储能领域持续进行探索,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低压系统、行业无人机、家用储能、通讯备电、电动摩托等。而面对市场的急剧变化,公司及时改变战略规划,将集中现有资源和技术优势,聚焦汽车低压锂电池和无人机电池业务,力争成为汽车低压锂电池领域头部企业。同时公司审慎把握汽车高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其他业务的机会,严格控制产能释放节奏,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1)消费类电池领域国务院出台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产融合是引领我国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消费电子产业正处于创新发展的关键时刻。未来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新兴技术与消费电子产品的融合,将会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催生新的产品形态,推动消费电子行业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将稳步增长。(2)动力及储能类电池领域1)汽车低压锂电池随着汽车电气化及智能化进程加速,智能座舱域、智能驾驶域的功能日渐丰富,车辆对于汽车低压电池的性能要求也日益增高,铅酸电池在汽车中的使用寿命大幅度缩短,影响了消费者的日常使用,也制约了汽车向更高程度智能化的进步。相较而言,锂电池持续大倍率放电的能力更强、循环性能更好、能量密度更高,与此同时在亏电时稳定性更好,并且锂电池不含铅,相对更加环保。电动车企业和部分燃油车企业已陆续将低压电池从铅酸路线切换为锂电路线。2)储能电池2022年2月23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正式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我国储能行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储能市场在“双碳”背景下政策持续利好,随着2021年全国两会上将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列为我国“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攻目标,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战略地位凸显,储能作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市场需求旺盛,电网侧、发电侧和用户侧储能均呈现快速发展趋势,行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肩负着引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国内汽车产销同比继续呈现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为最大亮点,全年销量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1.6%,各企业陆续推出多款适合消费者需求的车型,再加上充换电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得到长足发展。汽车电动化趋势进一步明确,动力类电池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387.7GWh,同比增长31.6%。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一)核心竞争力分析1、技术优势公司自成立以来,密切关注锂离子电池相关技术的发展,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持续在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高安全电池关键材料及应用技术、高能量密度电池关键材料及应用技术、快充电池关键材料及应用技术等关键方向上进行研发攻关,在锂离子电池尤其是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公司高度重视对产品的研发投入和自身研发综合实力的提升,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还掌握了“多极耳卷绕技术”、“CTP(Central Tab Process,即极耳中置技术)”、“蓝牙电池自动制造技术”、“高能量密度扣式电池技术”、“高精度叠片技术”等制造技术,为保持公司技术领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作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机制,积累了从产品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正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质材料及设备工艺的研发与改进经验,具备强大的持续研发能力。同时,公司高度重视技术保护工作,相关核心技术已取得多项专利,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已授权有效国内专利1,742项,其中发明专利528项,实用新型专利1,197项,外观设计专利17项。公司计划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以不断实现对自身技术积累的整合和加强,并将重点加大对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动力及储能类锂离子电池的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效率和产品创新竞争力。公司拥有一支具有竞争力、行业经验丰富、掌握着锂离子电池核心技术的专业技术研发团队。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团队共有研发人员3,504人。此外,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北卡罗莱纳大学夏洛特分校等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发,实现科研资源的高效整合。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依靠核心技术进行生产经营,核心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公司消费类电池、动力及储能类电池系列产品中。消费类电池产品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智能清洁电器、电动工具等消费电子产品;动力类电池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低压系统、电动摩托和行业无人机等产品;储能类电池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用储能、通讯备电、工商业储能等产品。目前,公司已成为全球消费类电池主要供应商之一,充分实现了科技成果与产业深度融合,并在动力及储能电池领域积极探索。2、团队优势公司在锂电池领域深耕多年,拥有一支专业背景突出、行业经验丰富的核心管理团队,核心管理人员在锂离子电池行业从业多年,熟悉适合行业特征的管理模式,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锂离子电池行业宏观走势、市场方向以及技术路线,制定了适应市场变化及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的稳定持续发展。公司通过股权激励、员工持股平台、项目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保证团队成员的稳定性;对团队多层次人才进行定制化培训,促进公司团队不断创新和成(002001)长,综合提高公司人才和技术储备能力,使公司保持持续的竞争力。3、生产制造优势作为珠海市智能制造协会会长单位,公司始终以智能制造为导向,在产线升级和新产线建设时持续推进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改善产品品质,提高产品制造良品率和人均效率以响应客户需求,提升公司制造水平。报告期内,公司被工信部认定为“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被广东省制造业协会等多组织联合评为“2023年广东省制造业企业500强第55位”,并入选《2023年5G工厂名录》项目。此外,公司产品种类齐全,包括穿戴产品、手机、笔电、高功率产品,覆盖电芯、PACK、模组和电池系统;公司拥有覆盖锂离子电池完整产业链的生产制造能力,已经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布局,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公司具有稳定的高素质运营管理团队,管理流程完善,产线建立了持续改进方案,能够针对内外部需求的变化做出快速有效响应。4、客户优势客户资源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十多年来,公司深耕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依托高效的技术创新能力、严格的生产制造管理体系以及突出的产品质量,已成功进入多家全球知名企业的供应商体系,并与之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未来公司将积极维护与原有客户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加深与客户的合作深度,并积极开拓新客户,维护和发展优质的新老客户资源。5、质量优势公司始终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已通过多家知名品牌商严格的供应商资格认证,与知名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厂商、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依靠优异的综合性能和安全可靠性,公司的锂离子电池产品不仅在客户的供应商资格审核认证测试中表现稳居行业前列,在终端产品中更是表现突出,在一致性、安全性、稳定性等多方面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在下游客户中获得了极高的认可度和美誉度。四、风险因素(一)尚未盈利的风险(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公司业绩可能面临以下风险:(1)原材料价格后续若出现大幅上涨,将导致公司生产成本上升、经营利润收缩;(2)消费电子行业需求面临不确定性,若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将导致公司产能利用率和毛利率下降;(3)汇率面临不确定性,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保持平稳或下降,公司汇兑收益较上年将显著降低甚至出现汇兑损失;(4)公司动力类电池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业务发展和客户开拓的需要,未来仍将维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叠加行业需求增速放缓、企业竞争加剧,公司动力类业务亏损可能进一步扩大。公司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包括所披露各项已识别的风险,也会面临其他无法预知或控制的内外部因素,公司无法保证未来经营业绩持续稳定增长。若公司出现除本节所述的其他风险因素,或多项风险因素同时发生,亦有可能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出现波动乃至下滑的风险。(三)核心竞争力风险1.技术研发相关风险消费类电池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多种技术路线,锂离子电池按外形和包装材料可分为圆柱锂离子电池、方形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领域,技术路线较为单一,为保持产品与市场同步,公司需要持续关注并预判下游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所在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并在技术研究、工艺改进、新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如果未来消费类电池的技术路线发生重大变化,将对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的下游市场需求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近年来,在消费类电子产品处理器性能增强、像素密度提升的发展趋势下,相关产品对消费类电池能量密度、工作温度范围、充电效率、安全性等性能的要求持续增加。相关企业、高校、研究机构正在积极开展下一代消费类电池技术的研究,如果未来消费类电池技术发生突破性变革使得消费类电池产品类型发生迭代,而公司未能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新技术发展方向,未能成功研发并取得预期技术成果或技术成果不能较好实现产业化,则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将会受到影响,公司在研发上的资金投入将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负面的影响。2.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和技术秘密泄漏风险锂离子电池制造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核心技术人员及核心技术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公司重视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但仍存在因人才竞争加剧导致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同时,公司存在技术秘密泄露的风险。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和技术秘密的泄露,将对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四)经营风险1.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公司产品主要采购原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铜箔、铝塑膜、铝箔等。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市场供需关系、外币汇率波动等影响,报告期内公司部分原材料价格出现阶段上涨或者阶段下降。由于公司原材料占营业成本比重较高,未来如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若公司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将原材料上涨的压力转移或者通过新产品、新技术创新来抵消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又或者在原材料价格下跌趋势中未能够做好存货管理,公司的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针对涨价,公司也积极与供方进行谈判,并进行提前锁单,尽可能延缓涨价和控制涨幅,同时积极向下游客户传导涨价。针对原材料价格下降,公司积极与供应商谈判降价,取消部分高价订单,按需采购和控制存货。公司也积极布局上游产业,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确保稳定供应。2.市场竞争的风险当前,锂离子电池行业头部厂商已经占据了大部分且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随着头部厂商产品质量及技术实力的不断提高,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如果公司在行业竞争中不能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合理布局产能、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技术水平及管理效率,及时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则公司存在竞争力下降、业绩下滑的风险。3.不可抗力或意外事故造成损失的风险公司生产规模较大,厂房、产线以及机器设备、存货较多,存在因意外事件(例如火灾)导致设备或产品损毁的可能性。同时,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地之一珠海属于沿海城市,系珠江注入南海之地,台风、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概率较高。公司存在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影响生产经营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风险。4.经营管理风险基于行业高速增长的预期及下游客户的合作情况,报告期内,公司的业务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33,995.73万元、1,097,440.73万元、1,144,562.22万元,2021年末、2022年末和2023年末,公司的资产总额分别为1,633,639.36万元、1,982,629.58万元、2,150,845.27万元。随着公司经营规模增加及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相应将在市场开拓、产品研发、制造能力、质量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等方面对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内控体系和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公司规模快速扩张,公司可能发生规模扩张导致的管理和内部控制风险。5.跨境经营的风险为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公司全球化布局,公司在印度、中国香港等地区设立了经营机构。如果相关国家或地区公司监管、外汇、税收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或政策发生对公司的不利变化,将会对公司的境外业务拓展产生不利影响。跨境经营对应的生产、销售、财务等环节会增加公司的管理难度。随着公司境外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果公司管理层不能同时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将给公司的跨境经营管理带来风险。6.法律风险(1)新宁火灾案潜在赔偿义务风险2015年,深圳市新宁现代物流有限公司仓库发生火灾,导致相关方存放的货物发生毁损和灭失。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因新宁火灾案计提的预计负债余额为8,373.79万元。除公司已作为参与方涉及的相关诉讼之外,公司还可能存在履行其他潜在赔偿义务的风险。由于新宁火灾相关案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如公司未来实际承担的赔偿金额超过上述预计负债余额,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2)知识产权涉诉风险鉴于锂电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专利保护已成为行业内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公司与ATL存在多个专利诉讼事项。ATL主要生产锂离子电池,其产品运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是公司直接竞争对手。公司与ATL的诉讼不涉及公司核心技术,不会对公司产品正常的生产和销售带来重大不利影响。就前述诉讼,公司已通过组织内部技术论证、聘请专业诉讼律师团队及第三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方式予以积极应对,以保障自身合法权利。由于诉讼的审理结果通常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若公司在诉讼中败诉,主审机关可能作出要求公司赔偿原告方损失、停止生产销售涉诉产品等判决或裁定,从而对公司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此外,若未来因诉讼事项等因素导致公司与下游客户之间销售量减少,也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五)财务风险1.汇率波动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外销业务收入为714,741.82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64.81%,外销收入占比较高,公司外销产品主要以美元货币计价及结算。外币兑人民币汇率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假设在外币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若未来人民币出现大幅升值,以人民币折算的销售收入减少,以外币结算的外销产品毛利率、外销产品折算的平均人民币销售均价亦相应降低,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2.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285,497.71万元,占期末总资产的比例为13.27%。随着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公司应收账款规模可能仍会增加。由于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如果经济形势恶化或者客户自身发生重大经营困难,公司仍将面临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的风险。3.税收优惠政策变化的风险报告期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58号》《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延续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20年第23号)等相关规定,公司及子公司冠宇电源、冠宇动力电池、重庆冠宇电池、重庆冠宇动力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关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22〕19号)的规定,子公司珠海冠宇先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符合前述优惠政策的相关条件,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等文件的规定,公司出口产品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根据《关于对电池、涂料征收消费税的通知》(财税[2015]16号),公司产品锂离子电池免征消费税。若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或公司不符合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要求,可能会增加公司整体税负,进而影响公司业绩。4.存货金额较大及存货跌价的风险报告期末,存货账面余额为219,031.14万元,公司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23,953.51万元,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占存货账面余额比例为10.94%,存货金额相对较大,占用公司流动资金,也可能导致一定的存货积压风险与其他经营风险。如未来原材料价格波动,或产品市场价格下跌,公司存货将面临减值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5.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风险报告期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760,510.31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为35.36%,公司还在持续进行产能扩建中,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及占比将进一步增加。如发生技术升级迭代或技术路线变化等情形,公司固定资产可能会发生减值,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6.综合毛利率及公司业绩波动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5.17%,综合毛利率主要受产品销售价格、成本、产品工艺和性能水平、汇率等因素影响。公司主要产品的定价模式为产品成本加成定价,其中直接材料成本是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最主要构成要素。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时,公司将与下游客户协商调价,但受限于谈判周期、下游市场供求关系、公司自身市场竞争力等因素综合影响,存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时公司无法及时调高产品售价或调价失败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外销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64.81%,占比较高,外销产品主要以美元货币计价和结算,在美元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公司亦存在美元销售价格调整不及时或失败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在相关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或美元升值的情况下,如果公司的产品工艺和性能未有相应提升,客户亦有要求公司将产品销售价格下调的诉求,公司存在难以维持较高毛利率水平的风险。综上所述,如果公司未能正确预见下游需求变化调整产能,或出现公司技术、工艺水平停滞不前,公司未能有效应对原材料价格以及汇率的波动,市场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形,公司综合毛利率则可能出现波动甚至下降。(六)行业风险1、下游市场增速放缓及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风险公司主要产品为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其中消费类电池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主要应用领域为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1,102,786.24万元,2021年至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4.96%、5.41%,其中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锂离子电池主营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3.34%、1.04%,智能手机锂离子电池主营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12.42%、12.44%。根据Canalys分析,预计2024年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将增长8%,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4%,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调整后,终端需求有望修复,具备AI功能的消费电子产品的推出也将进一步刺激市场需求。但若经济环境持续低迷、消费者购机意愿低于预期、新产品的推出时点延后或者市场反响不及预期,将会影响终端需求恢复的持续性,最终导致需求增速放缓甚至下滑。此外,经过多年发展,东亚、欧洲、北美等地区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较为成熟,随着智能手机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增长出现停滞乃至于下滑的现象,智能手机行业进入存量换机时代,若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通信基础设备配套不完善,智能手机渗透率提升和出货量增长将受到抑制,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业务发展亦将受到不利影响。因此,若未来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则可能导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下降,可能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2、公司动力电池业务持续亏损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动力及储能类电池业务主要面向汽车低压系统和电动摩托、行业无人机、家庭储能、通讯备电等领域,已开始陆续量产供货。公司目前动力及储能类电池产品整体生产规模较小,短期较难产生规模效应,在浙江尚有4GWh动力及储能项目处于建设中。由于项目投资金额较大,建设周期较长,产生经济效益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投产初期,新增折旧摊销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动力及储能类电池产业为重资产、资本密集型科技制造行业,前期资产及研发投入需求较大,但研发成果转化及市场开拓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果产业政策、竞争格局、市场需求等方面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或公司市场开拓能力不足、市场空间增速不及预期等,则公司可能面临新增产能无法消化、投入产出不及预期、折旧摊销大额增加导致动力及储能类电池业务持续亏损的风险,进而影响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七)宏观环境风险国际贸易争端仍在继续,全球政治、宏观经济的走向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际贸易争端可能致使公司部分终端客户被限制开展相关业务,公司订单获取受上述情况影响,将面临不确定性风险;同时,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如果宏观经济发展较差,会抑制公司销售增长,进而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受到不利影响。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44,562.22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4.2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4,418.94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78.45%。公司净利润出现大幅增长,主要系原材料市场价格下降、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生产运营效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升等综合因素所致。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一)行业格局和趋势在消费类电池领域,全球消费锂离子电池市场集中度较高,包括公司在内的少数消费锂离子电池厂商占据了行业内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前述厂商经过多年的技术和生产经验的积累,依托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优质可靠的产品质量,与下游客户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占据了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相比于日本和韩国,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起步较晚,但在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锂离子技术不断进步以及下游应用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迅速。在汽车低压电池领域,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低压电池锂电替代铅酸大势所趋,汽车低压锂电池行业规模将快速增长。出于性能、消费者体验、品牌形象等综合考虑,比亚迪(002594)、特斯拉作为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领先的车企,已全系搭载低压锂电池,包括奔驰、宝马、大众、理想、小鹏、蔚来在内的整车厂也陆续进入量产车型搭载或产品开发定型的各个阶段,新能源车搭载低压锂电池的趋势已然明确。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整体需求增长及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动力类高压电池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在储能类电池领域,储能作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市场需求旺盛,家庭储能、通讯备电、电网侧储能、发电侧储能和工商业用户侧储能等均呈现快速发展趋势,行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二)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将在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需求数量不断增加的趋势下,坚持发展现有主营业务,立足消费类电池领域,保持笔记本电脑电池的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提高手机电池的市场占有率,同时扩展其他应用领域业务,例如无人机电池、智能穿戴设备电池等。在动力储能电池市场方面,公司依托集团在消费类领域积累的技术和客户优势,集中现有资源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汽车低压电池和工业无人机电池业务,并视市场机遇及公司发展实际情况审慎把握汽车高压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业务的机会。1、消费类电池的规划安排消费类电池为公司目前的核心产品。近年来,消费类电池市场集中度逐年提升,呈现“强者恒强”的趋势,包括公司在内的少数头部锂离子电池厂商占据了行业内主要市场份额。未来公司将在利用自身优势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制造技术的竞争力,保持公司的技术多样化和领先性,以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公司未来在消费类电池的投资规划仍主要集中于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电池、智能手机电池,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的资金也主要投向于前述领域。募投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增强公司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助力潜在客户的后续挖掘。除上述投资规划安排外,公司未来将根据现有及潜在订单以及对未来行业规模的判断,使用自有资金适当加大在无人机电池、智能穿戴设备电池、智能清洁电器、电动工具电池等的投资,逐步完善消费类电池产品结构。2、动力及储能类电池的规划安排动力及储能类电池生产是公司重要战略发展方向之一。公司目前的动力及储能类电池客户主要有上汽、捷豹路虎、大疆、豪爵、康明斯、中华汽车、南网科技、中兴、Sonnen等,主要产品为汽车低压电池、行业无人机电池、家庭储能电池、电动摩托车电池等,整体产能产量规模较小,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大浪潮下,低压锂电池替代铅酸电池大势所趋。公司将聚焦汽车低压电池,通过差异化路线避免行业同质化竞争,同时,公司将持续保持与全球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商大疆的合作关系。公司将专注可以创造利润增长点的业务,即汽车低压电池以及无人机电池业务,并视市场机遇及实际发展情况,审慎把握储能及汽车高压动力电池的市场机会。(三)经营计划1、扩大业务规模,巩固市场地位公司将不断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坚持以消费电池为核心,加大对笔记本电脑电池、手机电池等消费电池领域的投入,持续提高市场占有率;集中现有资源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汽车低压电池和工业无人机电池业务,并视市场机会及公司发展实际情况审慎把握储能及汽车高压动力电池等业务的机会,与高端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升品牌影响力。从业务深度上,公司根据市场发展需要,丰富产品体系,提高产品性能,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从业务规模上,公司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加大研发和生产投入力度,提高产品性能、产量和销量,推动企业持续扩大经营规模。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积极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充分挖掘客户需求,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2、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含量公司不断加大对研发技术投入,建立高标准的研发中心,完善研发队伍,配备研发资源,优化产品开发管理流程,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原则,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研发工作的核心准则,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研发竞争力。同时,加强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完善研发体系。3、持续优化生产工艺,进一步提升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公司将坚持技术创新原则,不断提升工艺水平和制程控制能力,加快产品开发、生产、检测的效率,达到提升效益的目的;通过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布局优化等方式,持续提升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通过柔性生产和多样化制造平台建立,提高生产制造技术的竞争力,保持公司的技术多样化和领先性,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4、整合供应链资源,强化产业链关系,提高竞争力企业竞争力除体现在研发能力、生产制造技术、产品质量外,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也同样重要。公司对内部和外部相关方均提出了短、中、长期要求,对内公司要求持续优化流程,提高对原材料的把控能力和检测能力,加强对生产计划、采购计划等方面的管理;对外公司致力于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与关键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在有效保证品质的同时,实现成本和交货期的优化,促进与主要供应商的协同发展。5、提升管理水平,完善人才梯队公司将不断对标业界优秀企业,总结行业经验,对内部各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重组,使流程运作更加规范、高效、符合实际运营需求,进一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持续完善和优化招聘体系、培训发展体系和薪酬绩效体系,吸引行业优秀人才,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保持组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