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企业不能设置两套账,但是还是有很多企业由于很多原因设置了两套账,正常想来设置两套账的企业内账应该是真实完整的,能够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真实经营的实质,但其实不然,有很多企业即使设置了内账但依然核算不清楚,记成了一笔糊涂账。随着税收征管体系的日益完善、纳税人纳税意识的逐渐提高、企业业财融合财务管理要求的提升、或者由于其他一些原因:比如融资、上市等等,企业也都意识到了两套账的弊端和风险,所以这几年很多企业都走上了财税合规化路线,今天笔者分享几点企业合规之路上的第一道“拦路虎——两账合一”的一些处理要点。
一、企业决心是成败关键
企业的决心永远是企业在财税合规化路线上的重中之重,它决定着企业合规化进程能否推动,决定着企业的合规化程度最终能达到哪一步。企业合规化就是企业在自己给自己“刮骨疗毒”,过程肯定会异常痛苦,对于企业的人来说:公司上至老板下至员工可能都会被波及到,会打破很多人固有的一些习惯和操作,甚至会触及到部分人员的利益,整改期间财务人员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面临更大的压力;于企业来说财税合规化必然面临着税负成本的急剧上升,税负成本上升可能不单单是公司少赚一点钱的问题,有可能公司会直接面临亏损,因为企业之前的不合规的操作,会给企业管理层对企业成本和利润率产生误判,甚至会波及到销售端的产品定价,以及从供应商取得发票的税金成本……所以企业财税合规化是一个非常痛苦但又不得不做,做的时候既要有忍痛割爱的决心,又要全盘考虑且不可操之过急。
二、确定一个时点的核准数据
既然两账合一,那么必须要先确定一个时点的核准数据,也就是要选取一个时间点(一般建议7月至10月最佳),比如以10月31日为核准日,那么取企业所有(主要科目余额表涉及数据)截止10月31日时点各科目准确数据(不论是内账、外账或者和第三方去对账必须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作为后期两账合一的期初数据。
三、合并数据、三账并行进行业务过渡
当确定了核准数以后就以核准数据作为期初数据重新建立一个账套,那么从此刻起比如接上文时间点11月1日开始,企业会有三套账(内账、外账、新建账套)并行,11月1日往后的业务三套账都要进行登记,同时并行一段时间,直至内外账一致,那么此时就可以取消内外账登记,把新建账套作为企业唯一账套进行登记了。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要三账并行呢?
一是因为在三账并行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对实际税负进行测算,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税负情况提前做一些规划和准备;
二是企业之所以设置了两套账或多或少肯定会存在一些特殊业务,所有就需要通过三账并行,逐渐将一些特殊业务进行过渡,最终使所有经济业务都过渡到外账,实现无缝衔接。
三是给企业留一条后路,如果发现并账不可行,并账失败,企业至少还可以退回到原来的路上,为下次并账再做准备。
写在最后: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就一定要重视财税风险,如果还没有设置两套账的一定要守住底线坚决不设两套账;如果已经在不合规的路上了,那么就要悬崖勒马、刮骨疗毒,进行财税合规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健康长久,老板才能心安理得。
2020年5月的解析——
两套账与会计的尴尬
“互帮互助,开拓税官视野”,“互添互补,共建税务家园”是我们一贯追求的理念。多年来,我们一直努力为基层一线税官提供快捷、权威、实用、互动的税务专业化服务,竭诚希望更多的同仁支持我们,提供原创税收业务作品,加入我们的队伍,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为税收事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一般来说两套账即内账和外账,是财务抹不去的一道坎。内账是真账给自己看的,外账是假账是给别人看的,主要是应付外部机构如政府部门特别是税务局的。因为销售不开票而逃税,费用无法获得发票等税务凭证另取虚开的票据,特别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抵扣凭证,这样就在真账之外再做一份外账。内部的人看真账外部的人看到的自然是假账了,两套账就获得了现实的合理性,也成了众人眼中的顽疾。捧着这个烫山芋会计里外不是人。大家总在说不该做假账,两账并账,当然也仅仅是在说而已。两套账似乎是价值判断问题,需要企业摆正位置解决认知合并成一套账就可以了。接下来就是评估假账的风险和真账的成本了。或者折中根据企业的情况最大限度向一套账靠拢,如果销售是真实的,或者成本是真实的,或者大部分是真实的,如何并账等等都可以成为税收筹划的范畴了。在大数据的当下,一切都获得了客观合理性。早晚的事得认真考虑考虑了,总之不能这样混了。
经验告诉我们,做事弄成了是非题大半是跑偏了方向。现实世界远没有对错这样的简单,外账或者假账不是谁下定决心不做就能不做的。不妨把两套账的历史扒出来看看,可能更会明白其问题之所在。
做生意当然是需要记账的,一般来说老板(这个时候只能是小老板或小小老板)会让自己的妻子来充当这个角色,或者延伸到家族里面的某个女性,如姊妹、表堂姊妹、妻子的姊妹表堂姊妹,再外延到主要股东家族等等血缘亚血缘类的。经营企业从来是忠诚优先,遇到难题才会凸显才能的重要性。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些做财务由于知识能力等因素遇到天花板了,那么只能从家族以外找会计了。其实职业经理人总是从财务开始的。以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当下税务管理的程度来看,这个时候应该还远远没到针对税收征管遇到的逃税或者虚开发票的风险了,更多的是应付外部收支和内部核算或者延伸到外部机构的沟通协调方面,当然也有可能做些简单的报税之类的事情。已经聘请了会计,很多企业还是需要原先记账的担当一定的复核或者监督的角色。因为会计是外人,没混熟以前总是有些事情不适于让其知晓的,而且说不准哪天不干走人了,这摊事还得有人照应着的。可见最初的两套账并不是因为真假账,而是公司管理的需求。由于聘请的会计是外人,即使我们现在理解的内账也有可能是两个版本的,即内人做的内账(即使流水账)和外人做的外账。甚至现在还有很多老板为内部事务理不顺而头疼的。一年下来到底是赚还是赔呢?如仓库,明明这个材料一大堆库存,采购还在不停地进货。如果内账真实可靠是不可能这样的。仓库管理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除了材料的繁杂以外公司的库存也是有多重方式的,有些材料直接发给生产车间,还有半成品产成品委托外加工等等。另一个微妙的原因仓库管理是技能含量低的岗位,保管员处于岗位鄙视链下端的,没有谁会愿意听其指挥的。看起来简单但真要把库存理清楚并非想象的那样容易。仓库账如此何况其他部门。内账是真账吗?
内账算不清楚有很大的普遍性。个人理解除了会计自身的素质能力、公司财务管理状况以外还有另外的因素。会计是外人,而采购、销售等部门往往还是原始创业股东或者老板的亲戚。这些人自然不愿意把全部信息交给会计。除了内外人因素外,还有两个微妙的关系。一是他们掌握的这些客户或者供应商的资源包括购销的数量价格往往也是其在公司立足的根本,不要说外来的会计就是在老板面前也会藏些掖些。要是信息真的透明,他们在公司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了。二是自身文化素质的关系。他们也实在拿不出清楚明白的信息资料,要么在笔记本里甚或就在自己并不那么条理的脑子里,把这些信息用电子表格或者文档表达出来是赶鸭子上树的事了。所以无法获得完整准确的信息,加上与生产的隔层和经验的缺乏,会计们也只好凭经验、靠猜测甚至想象来完成做账的过程。这个账怎么真的了呢?
会计的另一尴尬之处,财务是企业经营最后一道环节,但凡财务要做的事都超出其职责范围牵涉到其他部门。财务多干事也意味着其他部门要陪着你干事,并且这些是除了增加工作量和难度外很难给他们带来实际利益的。所以财务想干的自然都是难干成的。其他部门会千方百计给老板说你的不是,并且以拖延和不配合来佐证自己的正确,而由于专业的情况老板也难以判断工作的效果。结果财务也会产生新的想法,反正是外人,哪里不能混口饭吃。除非外部机构如政府部门强制下达量化的工作指标或者直接关系到工作业绩,而其他部门自会讨厌你老是拿着税务工商银行的招牌来让他们做事的派头。
现实的财务工作很大程度受到税务局思维的影响。税务局眼中的财务自然是处置涉税事项的工具,不做假账才是最大限度的税收遵从,自然不会再进一步去审视财务的管理基础以及其建立在什么样的公司管理基础的。两套账不仅仅是个认知是非问题,它跟企业的管理有密切的关系。或者说企业管理的程度决定了真假账的浓度。先有内外账然后才是真假账。不认真对待企业的管理,即使想做真账拿出来的仍然是假账。踏踏实实做财务规范税收筹划一定离不开企业的管理状况,财务管理才是税收筹划的基础。